编者按:
2024年,是山东发展史上极具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山东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发出现代化强省建设最强音。
为生动展现山东改革创新、勇立潮头的新气象、新成绩、新作为,凤凰网山东频道原创内容重磅栏目“凤观齐鲁”特推出“‘走在前、挑大梁’的山东实践”年度策划报道,深度聚焦山东、16市、鲁企的创新探索和奋力前行。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脉络,也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12月20日,济菏高速改扩建工程全线建成通车。这是全国首条改扩建零碳高速,开启了高速公路改扩建领域的零碳实践。
或许,山东民众早就对这些“全国首条”“国内第一”等交通成绩习以为常——在过去的2024年,山东高铁里程突破3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一;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越20亿吨,再现量级新跨越;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700公里,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000列……这些数据均居全国前列,“习以为常”正是基于这傲人成绩带来的底气。
自2022年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以来,新时代“山东的路”在延长里程的同时,奋力在交通强国建设中探索新路径,展现出一个示范区的自我要求和格局站位。
如今,“轨道上的山东”向前延伸,风机叶片在“零碳港口”缓缓转动、低空经济蓄势起航,一条条公路、铁路、水路……编织成“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交通网,既联通了山东的山、水、城、乡,也畅通了未来发展和机遇。
一“路”繁华,互联互通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当下,冬季电煤运输等能源保供工作正持续开展。在济宁梁山港,从陕西、山西等地运输的煤炭正通过瓦日铁路转京杭大运河,以内河航运的方式源源不断地从北方运往长三角等地。
2024年以来,济宁梁山港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其利用公铁、铁水等多式联运模式,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煤炭能源运输提供了降本增效参考。
(梁山港,图片来源:济宁能源发展集团)
这是山东交通“迈出”的一小步,对区域乃至全国大局都有深远影响。
作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近年来,山东交通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指引,以挑大梁的担当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强省建设提供基础性源动力。
这一点既有前文提及的例子来印证,也有交通带来发展红利来支撑。
此前,有研集团要迁出北京,包括德州在内的多个城市争相招引,但德州并不突出。
为此,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项目专班,除了提供优渥的营商环境,关键一步即为有研集团划定了离高铁站只有5分钟车程的项目用地,最终促成了这家企业落户。
目前,有研集团已投资近百亿元,在德州天衢新区布局了大尺寸硅片、高纯溅射靶材等6个项目。有研集团重大项目能够落户德州,是德州主动作为的结果,也是交通改善带来的发展助力。
更不用提,这些年,山东众多倚靠交通线发展而来的临空经济区、临港经济开发区以及类似日照等地探索港产城融合。
更令外界看到山东交通强国示范区自觉的是,为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山东进一步推动以高效能、互联通达的大通道引领大开放,实现大发展。
12月24日,高青至商河高速公路大年陈至商河东段建成通车,至此,山东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700公里。
相比里程达成的成绩,该高速路的通车对于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增强省会经济圈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正是“山东的路”发展新动向。
日兰高铁,这是继济郑高铁后,山东与河南间的又一条高速铁路通道,也是山东第二条西向出省高铁,山东西进中原、通达西部之路愈加宽广。
这是山东交通大发展的生动注脚,山东也没停止自己前行的“脚”——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于永生表示,山东将持续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到2027年基本建成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到2035年率先建成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基本形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物流体系,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创新发展,“数智”领衔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塑造全球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重要特征是数智化和绿色化,着力点是科技创新。
在交通强国战略的指引下,山东全力推动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以科技创新生动力,以建设智慧交通增动能。
过去,危化品运输一直是道路安全治理的重点、难点。
近年来,东营市交通运输部门聚焦危化品道路运输全流程、各环节,靶向发力、精准施治,综合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物联网、大数据、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数字治“危”、协同避“险”行业监管“四新”机制,为全国危化品道路运输行业治理提供了“东营方案”。
一组数据道出了其实效——东营率先试点并在全省推广“鲁运通行码”,实现对驾驶轨迹、违章行为的全程监测,系统应用以来,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章率同比下降32.78%、47.31%。
无独有偶,“数智化”已经彻底改变了烟台港传统作业模式,从人工作业到远程监控,通过全自动码头控制技术,烟台港矿石码头实现了全流程无人作业,综合接卸效率和散货装船综合效率相比过去均提升超20%。
(烟台港一角 图片来源:山东港口烟台港官网)
正是得益于智慧交通的持续推进,山东民众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安全。
2024年3月,济菏高速改扩建工程平阴南收费站基于“云收费”标准顺利完成改造升级,菏泽方向出入口提前恢复通行,明显缓解出入口拥堵,为司乘带来更加顺畅的通行体验。
目前,山东已建成超30个智慧云收费站,收费站整体通行效率同比提升30%以上。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还通过建设国家综合交通信息平台部省联动省级节点平台,搭建如视频联网服务和综合交通运行监测驾驶舱等多个应用场景,极大地提升了交通运输的协同治理和公众服务水平。
各地市、众企业,也抢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发展重大机遇,持续加注科创,助力山东实现战略支撑新跃升。
青岛市正是其中之一。其深耕“海陆空铁邮”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创建全息感知、全优服务、泛在互联的交通运输一体化应用“云脑”平台,有力提升了全市交通安全化、高效化、便捷化水平,获批全国唯一的“城市级”综合交通数据中心项目和省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
追“新”逐“绿”,山东示范
交通先行,意义重大。首个意味着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没有多少经验可参考,需要山东在交通建设领域勇挑大梁走在前。
12月21日,临沂至滕州公路项目费县南互通至滕州北枢纽互通段建成通车。
该项目是山东“十二纵八横十一射”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了国内首个“开放式”智慧零碳收费站——滕州东收费站。
相比传统收费站,滕州东收费站充分利用收费天棚、车棚和房顶等空间资源,成为省内首批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智慧管控于一体的新能源补给站,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供能同时满足运营管理、新能源车主出行需求。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作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高速公路,济潍高速实现隧道不降速通行、车路协同、智慧服务区、“云收费”智慧收费站、准全天候通行、零碳高速等全新体验,对高速公路“建管养运服”带来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数字化创新,提升资源复用,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济青中线济潍零碳智慧高速通车 来源: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官网)
在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潍坊港,随风转动的白色风力发电机让港口“绿能”充沛。得益于推动风光氢多能互补体系建设,潍坊港成为全国首个整体实现“碳中和”的港口。
一个个具体而又生动的案例,一个个国内首个、国内首条,映照出山东根据自身实际探索的交通领域创新实践,而这些各具特色的路径,不断推动着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奔向更广阔大道,这正是山东给出的答案。
如今,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影响早已超出了山东,智慧隧道、车路协同、智慧云收费站、特色服务区等技术、方案已经产生了“外溢效应”,在省外得到推广应用。
2024年10月,由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的“全过程路面技术咨询+全过程路面信息化管控”质量控制解决方案,在河北省邢台市省道邢昔线(S321)南段修复养护工程得到规模化应用。
众多省份、企业也搭乘“山东巨轮”驶向更远——2025年第一天,“山东好品”搭乘“第一列班列”“第一架航班”“第一艘货轮”发往世界各地,与山东物产同行的,还有华东、华南等周边省市好物。
通城达乡、通江达海、互通互联……借助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新时代的“山东的路”,化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开路先锋”,铺就了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快车道”。
伴随《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的实施,“将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及以上行政中心30分钟上高速”“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到400个”“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123’物流网”……山东在推动自身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将为全国大局多做交通示范贡献。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