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城乡“一盘棋” 共谱区域“协奏曲”——聚焦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⑤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下好城乡“一盘棋” 共谱区域“协奏曲”——聚焦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⑤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发展韧性、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举措。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要“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陆海统筹”。

“受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明年我国经济运行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只有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余东华注意到,会议提出“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高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要注重乡村整体功能的塑造提升,强调质量兴村;新型城镇化新在以人为本,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两个方面在目标上具有互补性,在推进过程中富有互动性,相辅相成。”

近年来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以片区为基本单元,因村因地而宜,连片规划、连片建设,示范带动乡村振兴整体提升。“目前全省正在建设的示范片区有1598个,覆盖村庄1.5万个,构建起了梯次建设、分类推进的良好格局。”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宋文华说,突出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打造新型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同时,坚持有利于农民导向,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

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山东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大力推进智慧、绿色、均衡、双向城镇化,目前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53%,增速连续四年快于全国。

高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推动长期在城镇生活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全面融入城镇。“我省将继续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以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为重点,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统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省发展改革委城镇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春雷说。

县域是连接城市与服务乡村的基本单元。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县(市、区)GDP过千亿元的有26个,超过全省经济总量50%。但与此同时,仍有5个县(市、区)的GDP低于200亿元,强县和弱县差距较大。

前不久,山东出台《关于支持强县产业帮扶弱县推动跨越提升的若干措施》,确定由10个经济强县(市、区),1对1帮扶2023年度GDP排名后10位的县(市、区)。“县域经济强不强,关键看产业支撑牢不牢。谋划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产业立县、产业强县不动摇,持续巩固县域产业发展优势。”省委财经办区域经济处处长哈立东表示,山东将分类开展县域引领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试点,持续抓好强县产业帮扶弱县,通过产业转移、链式合作、协同招商等,促进弱县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

12月28日,京杭大运河支流龙拱河畔的龙拱港,一艘满载货物的船舶整装待发,船上的柳编、化肥、焦炭等物品,不久后将在上海更换海轮后出口国外。

坐落于“瓦日铁路—新兖铁路—长江—京杭运河”三横一纵物流通道核心位置的龙拱港,是山东地理位置的一个缩影。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临黄渤海,向西辐射黄河流域腹地,山东是南北均衡发展、东西陆海统筹的“纽带”,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会议提出,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加强与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协作。“山东作出的这些部署,既是主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的行动,也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实现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需要。”在余东华看来,山东要引领黄河流域主动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深度对接和战略协作,实现资金、人才、数据等新型要素的合理流动,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构建支撑有力的“内循环”上展现经济大省的担当。

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仅要提升外联能力,更要加强省内协同。不少与会同志注意到,会议在布局省内发展格局时提出“两圈联动、三核引领、陆海统筹、全面发力”。

据了解,“两圈联动”就是要推动济南、青岛两个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三核引领”主要是提升济青烟三个万亿级城市能级,持续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和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陆海统筹”关键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面发力”重在推动市域、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尤其要抓好县域经济。

“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支点,山东建立核心城市、都市圈、经济圈、城市群空间动力传导机制,进一步明确省内发展格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优化国土空间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进一步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处处长徐洪表示,这样的发展格局也有利于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进一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要真正达到联动发展的效果,就要建立联动机制,强化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领域,也是检验都市圈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徐洪说。前期我省推出社会保险待遇资格互认、社保卡一卡通等举措,有效解决都市圈内企业和居民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我省的都市圈建设将聚焦道路交通、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同城化便民利民事项,纵深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山东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优势突出。“这次会议将‘陆海统筹’放在省内发展格局中,是省委在新形势新任务下作出的科学决策。从全国看,能够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和环渤海湾区经济圈,为山东努力建设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贡献力量;向外看,能够有力促进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国际合作中拓展发展空间。”省发展改革委海洋处处长单昆说。

推进陆海统筹,离不开做强海洋优势产业。以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为例,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达到326万、931万、205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92%、58%,均处在历史高位,120余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685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海工装备产值规模居全国首位。“明年,我省将继续巩固海洋传统优势行业领先地位,集中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布局建设10个左右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海洋技术装备‘走出去’,形成开放型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单昆说。

(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