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新的烟台城市名片,正在诞生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一张新的烟台城市名片,正在诞生

图片

零碳产业园、零碳供暖、零碳交通……不经意间,越来越多的零碳场景出现在烟台,为我们的美丽家园穿上“绿色新衣”。

零碳,并不意味着零排放,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使得碳排放和碳吸收达到平衡,从而实现碳排放的相对为零。

作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肩负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使命,烟台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血脉,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美丽烟台建设——“零碳”,成为这座城市2024年的又一年度热词。

这一年,最精彩的零碳瞬间,无疑是烟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上的亮眼表现。

11月13日,在“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上,烟台代表32个国内外岛屿城市、国际组织、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发起单位,向全球发出《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呼吁全球岛屿利益相关方在增强气候韧性、探索零碳路径、保护生态资源、开展互动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探索成立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300多位嘉宾给予高度评价和积极响应,希望与中国城市一道,共同为岛屿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行动贡献力量。

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是全球首个以零碳岛屿为主题的国际组织。在15日举行的“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上,烟台市详细介绍了其建立背景、组建设想、合作领域,再次受到世界瞩目。

此次发布会和高级别论坛是烟台首次在海外举行的重要国际性会议,在世界舞台展现了烟台风采。

高光时刻的背后,是数不尽的努力。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发起成立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的设想;抓住“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研讨会、第四届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等契机进行推介并发出合作邀请;密克罗尼西亚总统到访长岛,明确表示希望率先加入……

在国家和山东省的大力支持下,烟台声音传播到中东欧、加勒比、印度洋、南太平洋等世界各个角落。

这一年,风从海上来。12月18日,华能山东半岛北L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启动建设。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发出绿电17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领域是主战场,必须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烟台清洁能源资源全国领先,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形成了全省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如今,正加快建设核电、风电、光伏、LNG“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前三季度,海阳核电项目3、4号机组工程等53个清洁能源产业类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8.94亿元;全市清洁能源产业类企业达到140余家,其中骨干企业63家,规上企业114家;促成上海电气锅炉厂高端制造项目等16个清洁能源项目签约落地……从项目建设到企业培育,从招商引资到引进人才,烟台清洁能源产业各项工作蹄疾步稳。

眼下,“核、风、光、氢、储、LNG”等多元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正在山海间加速成型,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汩汩绿能。

这个冬天,黄渤海新区海滨花园小区居民朱庆忠的家里温暖如春。小区的供暖热源由燃煤改为化工余废热,不仅供暖效果好,还大幅降低碳排放。

这一年,烟台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持续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出高品质生活。全市新增城市清洁取暖面积208.41万平方米,新增供热能力173兆瓦,集中供热清洁取暖总面积超1.5亿平方米;新购置146台纯电动空调公交车,新采购10.5米高配置纯电动全景旅游公交车,绿色公交占比达到96.2%,纯电动车占比达到70.5%,24年约减排二氧化碳24672.08吨,折合标准煤66121.17吨……暖心的零碳故事一个接一个,赢得人民的支持和赞赏。

零碳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零碳经济方兴未艾,活力奔涌,孕育着新机遇,蓄积着新动能。让我们抓住零碳的新风口,构建更加美好的零碳未来。

场景1:

国际零碳岛,何以长岛?

图片

南长山岛城区俯瞰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说起环志工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资源保护科科长韩雪涛说,今年观测到7万多只猛禽、近4000只环志候鸟。

每年有如此多种类和数量的鸟儿在此集聚,得益于长岛优良的生态环境。自提出打造长岛国际零碳岛以来,烟台系统推进“山水林海城”全域生态保育,采取节能、降碳、增汇等一揽子措施,蹄疾步稳地推进零碳岛建设。

做优生态保育,拆除陆域全部风机,完成10个有居民岛68.4万平方米破损山体治理。有序腾退影响海洋和海岛生态的养殖筏架、围网、海参池等1.8万亩,放流鱼类苗种3000多万单位。先后实施海岸带整治修复类工程10余个,拆除侵占自然岸线破旧建筑、育保苗场等86万平方米、修复岸线89公里,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由修复前的38%提升至87.7%。

图片

经海002智能网箱

做强生态产业,加强“海上粮仓”建设。长岛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14处,其中国家级7处,占全市近1/3。建成投用量产型深水智能网箱、5G+全景海洋牧场应用深远海智能网箱现代化装备,实现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型、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跃升。

做好生态惠民,实现全域污水处理和有居民岛海水淡化站全覆盖,新建22个空气源供热站,实现城区、渔村供暖煤改电比例分别达到100%、79%,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置。

做实生态价值,增强固碳增汇能力,修复海草床和海藻场面积21公顷;植树造林和退化林改造1万多亩,绿化面积69万平方米。创新推出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全省首笔“海洋牧场物联网贷”、全市首笔“海洋碳汇贷”“个人海水双贝类养殖碳汇贷”。

大黑山岛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负碳区域试点认证,“长岛打造国际零碳岛”入选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的成效,为烟台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注入强劲蓝色动能,也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生动实践。

图片

新能源旅游大巴车

“新公交车方便、干净、跑得快,没有以前油车的味道,现在我们只要出门都坐公交车。”正在长园路等车的高大姨高兴地说。

得益于新能源车辆替代,长岛已更新新能源出租车65辆,占比达到43%。同时,积极推进共享汽车、私家车新能源替代,岛内新能源小型车辆占比达到11.44%。

今年以来,围绕零碳交通、零碳生活、零碳旅游、零碳民生、全域零碳氛围和庙岛全域零碳岛屿6大零碳体系,长岛打造了一批可应用、可展示、可复制的零碳场景,让国际零碳岛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增强群众对国际零碳岛建设的认同感。

场景2:

清洁供暖向全市域奔涌

图片

暖核一号 符铎/摄

清洁供暖对于烟台居民来说早已跟吃饭喝水一样司空见惯:海阳核能供暖至今已经是第六季,供热面积持续加大;而工业余热供暖也从今年逐步向东推进,烟台万华-河海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一期2023-2024采暖季建成投产、正式运营,推动工业余热供暖取得阶段性成效。预计2025年,福山区也将受益此项目。

12月21日冬至,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本供暖季已供出清洁热量136万吉焦节约原煤消耗1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4万吨。

无需煤炭供应,也没有白烟缭绕,白色的“暖核一号”在海阳核电持续稳定的工作,温度高达120度的热水持续地向海阳和乳山输送,十几公里的管道除了几个泵站外,安静又高效。

自11月15日起,“暖核一号”正式启动第六个供暖季。本季供热面积增加约50万平方米,合计近1300万平方米,预计供出清洁热量460万吉焦,可节约原煤消耗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6万吨,是烟威地区清洁供暖的重要保障。同时,世界首个具备供热调节能力的汽轮机再热调节阀投入使用,使单台机组供热能力跃升3倍,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核能供热关键设备研发制造的空白。

五年来,“暖核一号”技术不断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供热能力从31.5MW到1134MW提升了36倍,规模从70万平方米到1300万平方米扩大了近20倍,实现了从园区到县域再到跨地级市的逐步升级迭代,形成了三个可满足全场景应用、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山东核电成功研究并应用了世界首个具备供热调节能力的汽轮机再热调节阀,使单台机组供热能力提升到在此之前的3倍。按照30W/㎡测算,每台机组可为3000万平方米建筑供热,约可满足5个县级市的供热需求,为大规模核能供热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随着后续机组的建成投运,并结合周边地区取暖需求,海阳核电预计2026年有望为青岛地区提供清洁供暖,远期供热能力将达到2亿平方米,让零碳核能温暖胶东半岛。

12月21日冬至,窗外白雪皑皑,烟台黄渤海新区静海小区居民胡为民家中,绿意盎然。他穿着秋衣秋裤丝毫感觉不到冷。“供暖温度比去年略高,一直在23度左右波动。”胡为民说。

胡为民并不知道,暖气管道的源头已非传统的煤暖锅炉,而是从万华化学—河海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而来。

在黄渤海新区,万华化学工业园化工生产装置产生的余废热被有效回收,经过智慧能源站汇总至市政供热管网。万华化学集团能源利用项目负责人崔磊说,预计2024-2025供暖季,余废热回收可提供热量约480万吉焦、满足1500万平方米的取暖需求。

据悉,根据下一步工作安排,该项目计划向市区延伸,建成投产后可为芝罘区、福山区和莱山区提供5000余万平方米的清洁热源,有效缓解市区范围内热源分布不均衡,中东部以传统热源为主和热源不足的问题,优化烟台市供热能源结构,满足民生清洁供暖的需要。

“预计明年至后年供暖季,福山区的热源将换为万华余热。”业内人士表示。

根据今年8月印发的《国家碳达峰试点(烟台)实施方案》,烟台加快推进海阳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实现核能供热向周边地区辐射,推进胶东半岛核能清洁供暖区域一体化。到2030年,城区和县城主城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

场景3:

追“风”逐“日”“核”力前行

图片

鸟瞰海阳核电 符铎/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是关键。这一年,烟台电力生产供应的绿色化正从“愿景图”变为“实景图”。根据烟台市发展改革委统计,年内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7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占比60%以上位居全省首位,提前完成“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22万千瓦,位居全省首位。

在位于海阳南部海域的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场上,一台台百米高的白色风机日夜迎风转动,将绿色电能通过升压站源源不断地送往千家万户。2021年9月12日,山东省第一度海上风电从烟台发出。投产三年多,累计发电量26.54亿千瓦时,年平均电量8.5亿千瓦时。

12月17日,华能山东半岛北L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启动建设,这是目前国内水深最深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山东省离岸最远、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2025年投产后,每年将发出绿电17亿千瓦时、节约标煤4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万吨,增加地方税收7000万元,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保效益。

除了北L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启动建设外,烟台的多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今年进入了“收获期”:华电莱州土山大基地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首批30万千瓦并网发电;中广核招远4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实现首批并网发电,实现全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建成投产,也是山东省第一度海上光伏发电;华能烟台2×66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莱阳热电1×5万千瓦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获得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国家管网LNG和中石化龙口LNG项目具备接收条件……

图片

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

分别于2022年7月、2023年4月开工建设的海阳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2024年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多个里程碑节点,9月初,3号机组核岛钢制安全壳顶封头模块顺利吊装就位,厂房顺利实现封顶,主体结构基本完成,标志着机组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11月18日,4号机组核岛反应堆压力容器顺利吊装就位;12月17日,4号机组核岛钢制安全壳筒体二环顺利吊装就位,为2025年4号机组核岛反应堆厂房封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4年,1、2号机组已进入第五个燃料循环。至2024年年底,1、2号机组发电量达到了1220亿度。

而在半岛北部的招远核电一期工程1、2号机组,2024年8月获国家核准,单台机组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将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建设。

“追风逐日”“核”力前行,按照规划,烟台正在加快建设核电、风电、海上光伏、LNG“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构建“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风电方面,正在建设的总投资900亿元、装机容量62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计划2027年前后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年可发电180亿度,实现产值80亿元。海上光伏方面,科学推进烟台市获批的1235万千瓦海上光伏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光伏项目装机突破500万千瓦,年发电60亿度。LNG方面,总投资270亿元的中石化龙口、国家管网南山、西港区3个LNG基地将于今年陆续投运,到2025年,LNG年接卸能力达到1650万吨,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230亿立方米,在2019年实现电力“东电西送”的基础上,2025年将实现天然气“东气西输”。

来源:大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