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烟台国资国企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加快推进ESG(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烟台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浩,烟台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周红梅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中,ESG(环境、社会、治理)体系扮演了重要角色。当前,烟台市国资委正在推动市管(市直)企业ESG规范化建设,逐步把ESG理念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助力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建设“绿色国资” 协同推进减污、扩绿、降碳
2023年,烟台国资委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作为重要使命责任,协同推进减污、扩绿、降碳,让绿色成为国资国企的底色和本色。
冰轮环境构建“冷、热、水、气、电、污、废”等多种能源的互联互补系统,成为智慧绿色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泰和新材投产绿色印染项目,在纺织品染色环节实现节水80%、节约蒸汽50%、节电30%、降碳35%,彻底改变传统印染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现状。
东方电子承建了国内首个城市级虚拟电厂,为全市节省了21亿元投资、300亩土地,降低了189万吨碳排放;万华化学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在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提前布局,在企业自身电力变革的同时,实现社会清洁能源的增量。
2023烟台市管(市直)企业社会贡献总额461.5亿
为积极保障民生,烟台充分发挥市管(市直)企业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压舱石”作用,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目前,烟台市管(市直)企业职工人数5.6万人,带动社会就业超过5万人,共招聘高校毕业生3152人。
市管(市直)企业投入各类帮扶资金878.6万元,为乡村振兴及东西部协作贡献了国资国企力量。公交集团全年安全运营里程1.2亿公里、完成客运量2.2亿人次,助力烟台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交通集团权属蓬长客港集团建成“智慧港口综合平台”,实现港口服务功能历史性升级;蓝天集团权属公共事业集团争取到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省级储备粮指标5.15万吨。
2023年,烟台市管(市直)企业社会贡献总额461.5亿元、出口产品销售收入318.5亿元、上交税费87.1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强化现代企业治理 实施最深层次市属企业优化整合
围绕提升国资监管效能,烟台积极推动市管(市直)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入实施“五星联创”工程和“三争三创”建功行动,打造样板党支部27个、五星级党支部51个,党建责任与经营责任衔接更加紧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更加深入。
整体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启动实施了烟台近年来最深层次的市属企业优化整合,聚力打造一批主责主业清晰、专业能力突出、治理结构优良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业集团”,19户市管企业压缩为“9户市管+3户市直”,管理层级均控制在4级以内,投资运营公司集团总部部室全部压减至10个以内、人数控制在60人以内,二级子企业从60户压减至29户,推动企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 市管企业已成为创新引领高地
近年来,烟台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市管(市直)企业充分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推动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市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承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创新平台。目前,市管(市直)企业共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0个、省级创新平台49个。
持续优化国资布局,引导市管(市直)企业90%以上的国有资本向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城市建设等产业聚集。发挥国有资本产业赋能作用,培育烟台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带动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集群。
聚焦投入保障,营造创新良好氛围。2023年,烟台企业研发投入51.5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同比增长18.2%。万华化学荣获全省科技进步奖唯一的特等奖,泰和新材高分子新材料研究院正式成立,冰轮环境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张裕集团获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质量标杆、智能工厂。市管(市直)企业已经成为“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创新高地。
(凤凰网山东 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