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需要“硬支撑”:山东11城上榜“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走在前”需要“硬支撑”:山东11城上榜“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当今社会,数字经济正以其强大的塑造力,深度重组全球要素资源,助力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重构全球经济格局,改写着全球竞争态势。

有志于走在前的山东,紧跟发展大势,正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服务数字化,大力推进数字强省建设。

效果逐渐显现——11月27日,赛迪顾问发布《2024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并发布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山东共有11城上榜,上榜数量位居全国省级行政区前列。

如果放大时间轴,此前赛迪顾问发布上年度数字经济百强市,山东同样有超10城上榜、数量同样位居全国省级行政区前列,这彰显了山东在发展数字经济的整体实力。

排名有前有后,实力有高有低,但发展是一直进行时。

当前,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进程,积极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数字化为引擎,奋力打造面向未来的竞争新优势。

山东如果想在数字经济发展上“走在前,挑大梁”、为全国大局多做贡献还需要很多努力和硬支撑。

关于这一点,或许能从这些数字经济百强市的发展得出可行经验。

即便是整体上榜数量居前,但山东也仍然有巨大发展空间——对比2023年,山东此次上榜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城市数量减少2个,上榜城市中,青岛、烟台、临沂、济宁、德州等5市排名位次上升,其中位次排名上升最快的为济宁,前进3个位次。

为什么是济宁?

济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助力了其发展,为全省、全国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但也导致济宁产业结构偏重。

近年来,济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加快数字强市建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

在具体推进中,济宁结合自身实际,将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机器人、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核心产业,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行动,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到640亿元,同比增长25%。

随着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日本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等一批过百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济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正加速起航,今年上半年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而为了塑造竞争新优势,济宁充分发挥工业大市制造业基础坚实的优势,全面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目前已有超230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晨星工厂”,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项目超10个,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过89%,并打造梁山县专用车整车产业大脑等6个省级“产业大脑”,建成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济宁竞逐数智赛道恰是山东拥抱数字未来的一个“缩影”。

去年8月,山东高规格召开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相比大会强调的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推动措施,“奋力建设数实融合最强省”等提法让外界意外。

一向低调内敛的山东,喊出“最强”,这似乎风向变了,但也恰恰表明了山东的高要求和发展自信——数实融合将极大提速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作硬支撑。

今年以来,立足“奋力建设数实融合最强省”目标定位,山东深入开展数字经济“创新攻坚年”系列活动,核心措施即聚力在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上创新攻坚,力争年底,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突破49%,这将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耀眼成果。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济宁单个城市还是山东全省,在数字经济发展上找准了方向,发展速度就会一日千里。

当然,对比标兵省份例如江苏省,尽管还有部分城市未上榜,但并不代表山东这些城市不注重数字经济发展。

例如,近年来,东营市围绕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在做好增量孵化的同时,着力培优育强数字产业企业,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连续两年实现翻倍增长。

今年以来,东营着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等五大行动,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升级,全面提升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制造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受此助力,上半年,东营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27%,增速居全省第1位。

这些不是孤例。唯有更多的城市在发展数字经济上找准方向、争先进位,山东才可能在发展数字经济这条赛道“走在前”,为数字中国多做贡献,期待“2025数字经济百强市”山东新变化。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

“走在前”需要“硬支撑”:山东11城上榜“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