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开展九项重点工程、接续实施100个以上重点数字化项目、推动农业农村“数转智改网联”、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锋城市……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济南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2024年,以市为单位争创并实施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行动计划》明确了总体要求。2024年,基本建成以“泉农通”数字农业平台为核心的济南市农业农村数字大脑。累计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75家以上,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5%以上,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具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追溯标签达到70万张,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20亿元,新建更高水平的数字乡村500个,以市为单位争创并实施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2025年,累计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90家以上,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50%以上,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具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追溯标签达到80万张,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35亿元,累计建成数字和美乡村200个。
2026年,重点行政村5G网络和光纤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10家以上,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5%以上,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具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追溯标签达到90万张,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50亿元,培育数字化引领企业10家以上,累计建设数字和美乡村500个、省级数字农业农村试点8个,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基于“5G+北斗”网络,推动数字技术与农艺农机深度融合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泉城良田”数字化建设工程。到2026年,全市大田种植信息化率达到52%以上。
构建全市耕地立体监管网络,建立农田数字化档案,集成土地分布、种植作物、质量状况、保护措施等重要信息数据,推进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一张图”管理。到2026年,全市建成的147余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上图入库。
实施长清区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探索构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最优模式。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以打造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为引领,创建粮食技术集成万亩示范区、千亩示范片。到2026年,全市粮食单产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粮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
率先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区县(功能区)开展粮油作物无人(或少人化)农场试点。到2026年,全市引进10家以上知名农服企业,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率达到90%,主要农业区县(功能区)基本建成粮食烘干仓储体系。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设施园艺数字化提升工程。到2026年,全市设施栽培信息化率达到63%以上。
争取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项目落地,提升蔬菜大棚5万个,建成“菜篮子”保供园区100个,发展形成35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带。
以莱芜生姜产业园、山东(济南)预制菜产业园等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促进产地初加工、轻食速食、预制菜和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到2026年,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果蔬加工企业20个,引导全市不少于50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
以中科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为引领,基于“5G+北斗”网络,推动数字技术与农艺农机深度融合,打通“人、地、机、物、环”生产作业全要素,贯穿“耕、种、管、收”全环节,加强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全时监测与数据采集。到2026年,全市建成要素集约、生产智能、绿色低碳、管理高效和功能多样的数字农场50家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养殖业数字化工程。到2026年,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信息化率达到60%以上,水产规模化养殖信息化率达到40%以上。
以章丘区、商河县等基础产能保供区县为重点,引导规模养殖户应用生产环境智能调控、生长信息监测、异常行为识别、疫病智能诊断等技术,配备精准饲喂、智能巡检、产品自动采集、粪污自动清理等装备,提升养殖效率。到2026年,全市规模化养殖比重达 88%以上。
实施“一场(企)一码、一畜(禽)一标”,构建动物疫病免疫、物资储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动物疫病监测、动物检疫、动物屠宰、动物产品检疫及流向等全周期可追溯链条。
出台济南市数字渔场建设指南,积极开发工厂化养殖、稻虾养殖、鱼菜共生模式,重点发展数字化支撑的观赏鱼产业,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全市发展数字渔场15处,观赏鱼产值达到10亿元。
加快推动从“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数字种业建设工程。以种业产业化为主线,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发展格局。
建立省市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推进小麦、玉米、奶牛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实施山东种业现代科技创新园、基因编辑育种、小麦“核不育”育种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动从“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到2026年,全市新收集保存种质资源300份以上,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25个。
高标准打造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百千万(百亩科创港、千亩农创城、万亩示范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和钢城区山东未来畜禽种业产业园,吸引全球种业20强、全国种业50强等知名种业企业入驻,打造种业总部聚集区。高水平建设济南创新谷生物育种高地,增强长清区、商河县、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3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的容纳能力。
支持蔬菜种苗生长大模型研发与落地应用,完善各项关键标准和技术规范,巩固蔬菜种苗产业链“链主”地位。到2026年,全市年育苗能力突破13亿株,打造蔬菜集约化育苗集聚区5个。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数字赋能农业新业态工程。深化“数据要素×”行动,以乘数效应拉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农民增收链。
建设商河地热设施高端花卉数字生产基地,对商河花卉种苗培育、品种展示、生产示范、仓储保鲜、电商物流等重点环节开展数字化提升。构建平阴玫瑰种质大数据、标准化种植管理、产业全过程监管和产品供应链综合服务等平台系统,加快提升食用玫瑰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历城草莓产前、产中、产后数字化管理和作业,打造数字化产业链平台及数据中心,配套智慧农场管理系统,实现数字技术与草莓产业深度融合。在莱芜黑猪繁育、饲养、防疫、加工、销售等环节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扩能升级。到2026年,全市培育特色农业数字化产业链5条以上。
以黄河两岸绿色农业风貌带、南部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区为重点,筛选一批休闲农业重点镇、“泉城人家”精品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探索发展“研学文旅体验+智慧农业示范”,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和特色文化数字IP新业态。到2026年,全市建成数字农文旅融合示范园5家,乡村旅游消费达到440亿元。
完善田头市场冷链物流设施和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推广微型冷链物流车、多温层冷藏车,拓展“菜篮子”直通车配送功能,实现农产品产后损失率显著下降、商品化处理能力普遍提升。对库容在500吨以上的冷藏保鲜设施实施数字化改造,推动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与冷链集配中心成网成链。到2026年,全市新增冷链设施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保持在700个以上,各类冷藏车辆超过900辆、“菜篮子”直通车保持在350辆左右。
以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泉水人家”为引领,构建起“1+10+N”品牌农业发展体系,探索建立全市品牌农产品数据仓。到2026年,全市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在符合条件的行政村覆盖率超过85%,新设智能快递箱2000组以上,“泉水人家”授权企业及产品分别达到200家、500个。
激活村庄发展潜能,推动“1+9+N”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升级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工程。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厚植农业绿色生态底色。
构建重点区域土壤数字地图,建立耕地利用与质量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等数据库,查清土壤质量家底。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农业技术,打造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到2026年,全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5万亩,建设省级以上生态农场30家。
建立健全全市农作物病虫害基层监测网络,推进病虫害灾情信息精准管理和农药减量控害,提高病虫疫情防控治理水平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能力。到2026年,全市主要粮食生产区建设智能化病虫监控站点45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45%。
开发应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地膜回收管理系统。推动数字化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应用,打造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基地。集成秸秆还田与配套植保技术,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减排固碳。到2026年,全市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发挥济南空天信息、智能装备、算力等产业优势,切实提升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力。
联合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团队,组建数字农业方向的科创团队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统筹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争创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着力研发新产品、新模型、新标准、新装备,提升数字农业农村创新策源能力。
建立农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农机业务一体化应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发展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智能终端和应用智能作业模式,深化北斗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应对极端天气的农机装备力量。到2026年,全市年度新增配置基于北斗定位智能控制终端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高端智能农机装备达到1200台套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数字和美乡村建设工程。聚焦激活村庄发展潜能,推动“1+9+N(1个数字乡村5G平台、9大模块和N种应用,9大模块为乡村大脑、智慧党建、平安乡村、宜老宜幼、惠民服务、产权平台、特色产业、环境治理、乡村风貌)”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升级。
对实施的“一村一业、一村一策”联村共富项目和村企帮扶行动,高效匹配村企双方结对需求,提升共建效率,打造产村融合特色村,助推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到2026年,全市实施的联村共富项目累计覆盖村庄3000个以上。
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提升5G网络覆盖水平和千兆接入能力。升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和农村产权交易系统,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宅基地、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管理。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农业农村、商务、交通运输、通讯、民政、邮政快递、供销等各类信息服务站点互补衔接、多站合一,打造乡村数智生活馆。到2026年,全市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基本健全,农村产权累计交易规模达到100亿元,村级综合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泉农通”农业农村数字大脑工程。到2026年,建成“泉农通”数字农业平台数据标准体系、应用生态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加强涉农数据质量源头治理,确保“一数一源”,健全规范数据采集、归集、更新、共享、返还、加工处理、应用等环节的标准和机制,形成全市涉农数据“一本账”。探索农村产权交易等涉农数据确权、定价、入表、收益分配的方法和基准,培育专业化涉农数商,促进涉农数据流通交易和深度利用。
依托“泉农通”数字农业平台,建设数字产业、数字政务、数字监管专区,按照“应接尽接”原则,推动涉农应用向“爱山东”和“山东通”整合,实现涉农服务事项全程网办。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数字“新农人”培训等数字技能培训计划,举办乡村振兴人才直播电商技能大赛、创新创意创业创富大赛,建设一批数字化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培训3500人次以上。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卢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