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31日,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威海、上海两地举办。活动围绕“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主题,交流展示中外各地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政策、经验和做法。通过“享城市”“好房子”“慧生活”三大板块,集中展现生态宜居、智慧治理、韧性安全的城市发展导向,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面前,烟台如何“打样”?
先后获批国家“新城建”试点、城市更新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等8项国家级试点、20多项省级试点,统筹实施“三城联创”,一座人文宜居之城、生态韧性之城、创新智慧之城,正让市民听到城市生长的声音,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力量。
改造老旧小区1600余个
有机更新让“人文烟台”更宜居
金秋已至,面市街21号楼前修葺一新的凉亭里,爽朗的笑谈声不时传出。作为向阳街道“邻里节”的发源地,2006年起,老街坊们就经常自备酒菜在小亭子里小聚,共品佳肴,同享清凉的邻里生活,曾是老住户们难以磨灭的共同记忆。18年白驹过隙,昔日邻里们的“避风港”,已经略显破旧,褪色的座椅和斑驳的栏杆,“沧桑感”尽在不言中。
如今,搭乘老旧小区改造的快车,这座承载着几代人情感的小亭子,摇身一变为“暖心聚邻亭”,修葺一新的座椅和顶棚、结实的扶手和台阶,让邻里茶话会、亲子活动重新“热”了起来。“亭子变新了,不变的是邻里间那份淳朴的温情,走进亭子坐一会、聊几句,心情都格外舒畅!”老住户李悦林笑着说。
一座凉亭的嬗变,正是城市对居民“接地气”的回馈。近三年来,烟台累计投资157亿元,改造燃气等各类管道562公里,新增停车位6.7万个,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600个、惠及43.5万户群众。从“小切口”入手,持续改善“大民生”。
留住街巷的“烟火气”,更要让城市文脉薪火相传。
“想要让老街区焕发生机,在全世界都是难题,尤其是保持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如何开展现代化运营。街区的店面不大,但游人非常多,看得出这里生机勃勃。”在朝阳街烟台风物文创馆,首次来烟的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高级技术顾问罗伯特·厄利,对烟台元素的文创产品爱不释手。“这是一趟非常愉快的旅程,烟台人民生活非常舒适惬意。”
眼下,烟台重点打造“一纵一横”两条文化轴线,以烟台山、朝阳街、所城里为主体轴线,烟台在沿线打造奇山所城、烟台山—朝阳街、广仁路—十字街、虹口路四条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具有“烟火气”的老街区;两翼打通东炮台、西炮台眺望视域,打造海防文化展示通廊。以环山路沿线的烟台啤酒厂、红人广场、北极星钟表等工业遗产为主体轴线,活化利用老旧厂区,导入文创休闲业态,打造近代民族工业展示长廊。两轴交汇互融,展示烟台历史文化画卷,让市民在休闲中触摸历史记忆、感知时代变迁。
分类建设205个海绵城市项目
治水润城让“生态烟台”更坚韧
盛夏时节,一项崭新的“吉尼斯”花落港城——8月17日,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赵安琪来烟,为凤凰湖泵道公园颁发“最大高度差的沥青泵道”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证书,专属港城的世界之最再度“上新”。
然而,就在两年前,这处“全龄友好公园”,还是羞于见人的“城市伤疤”,废品收购站、果园看护房、汽车修理厂等交错分布,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也带来了潜在的积水隐患。
通过建设堤上滨湖体验、堤下活力运动、周边林荫休闲三级步道环线,配套透水铺装、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5.9万平方米。透水铺装、下沉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被缓冲带、人工土壤渗滤等在公园内随处可见。目前,公园遭遇超标雨水都可轻松排放,即便发生30年一遇暴雨,也能从容应对。
一座尽人皆知的资源性缺水城市,如何做好“治水润城”文章,打造生态韧性之城?烟台在“留、排、净”上下功夫,打造北方低山丘陵、滨海缺水型海绵城市建设样板。“留”,即坚持“多级调蓄、多水利用”,通过各层级综合作用把雨水留下来,把再生水引入河道补水,实现雨水资源利用233万吨/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
坚持“源头减排、蓄排并举”,分类建设205个海绵城市项目,构建集河道治理、管网改造、积水点整治于一体的排水防涝综合体系。“坚持“绿灰统筹、蓄净结合”,改造雨污合流管网242公里、海绵型水系98公里,实现劣五类水体、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如今,烟台正在对中心城区149处水塘水库进行生态修复,按照“打开”的理念打造亲水游园、生态廊道,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00多项基础信息全面归集
数字赋能促“智慧烟台”再创新
“我是外地游客,对烟台路况不熟,请问我到养马岛怎么走最快?”5月2日下午3点,一位外地游客拨打12345热线咨询绕行方案。通话间,指挥大屏幕立即切换到滨海东路实时路况画面。“我看到西侧出入口人员出入比较有序,车辆虽然行驶缓慢,但仍是可以通行状态,您可以从西侧、南侧出入口正常进入。”牟平区公安局民警李向楠在电话中立即答复。
旅游旺季烟台城区每日容纳多少游客?多少人在进入,多少人在离开?在烟台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大屏上,各种数据不停闪烁、即时刷新。通过这块90平方米的大屏,烟台各大景区和交通枢纽、道路的车流情况、不同交通工具的通行数据一目了然;各主要景点、重要场所的视频监控,也能随时调取。“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已然是城市日常。
如今,烟台正致力打造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自上而下建设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打造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将道路交通、市政市容、文化旅游、安全生产等政府重点工作、企业群众诉求纳入“一网统管”体系,搭建专题应用场景,实现重点事件数据互通,分管市长可直接在平台上调度工作、推进落实、实时指挥。
坚持数字赋能镇街,烟台创新推出“镇街综合数据平台”,实现2000多项基础信息全面归集、166类部门数据直达基层、66个大数据应用向基层延伸,变基层填报信息为部门确认信息,目前基层表格缩减率52%以上,年底前最大程度取消基层报表。
建设高品质住宅再塑城市新格局
“宝藏烟台”打造生息之城未来之城
一座活力四射的“宝藏城市”,如何在宜居、韧性、智慧发展之路上继续领跑?
着眼当下,烟台高标准推进“四好”建设,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争当表率。大力推进34个高品质住宅项目建设,未来三年将推出80个示范项目,高标准打造“四好”建设样板。
立起“好标准”,依托中国建研院编制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制度体系,明确绿色低碳、智慧科技等6大维度、350多项分类技术标准。明确“好设计”,制定高品质住宅设计技术导则,确定建筑立面、保温隔热、隔音防水、适老化等80多项设计要求。应用“好材料”,大力推广超低能耗等绿色建材,与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合作探索实践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实现新建房屋绿色建筑全覆盖。做强“好建造”,培育3个绿色建造产业园,聚集64家建筑业强企,绿色建造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提供“好服务”,购房前实行合同、材料、工艺、价格“四个透明”,购房后落实房屋养老金、房屋体检、房屋保险、高品质物业等制度,构建覆盖房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由“规模型”向“品质型”转变,以“好房子”构建“好小区”,以“好小区”带动“好社区”,以“好社区”提升“好城区”。
面向未来,烟台系统构建“四个一”山海城市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争当示范。把城市设计作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抓手,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展现烟台山海特征、人文特色和时代风貌,构建“一岛链、一廊道、一山脉、一水系”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典范。
打造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长岛的近海旅游岛链,为全球岛屿可持续发展形成示范。打造千里海岸观光廊道,明年“五一”前贯通总长32公里的滨海一线慢行系统,完成烟台大学—天越湾示范段提升改造,打造观海骑楼、逐浪广场、海风餐厅等标志性节点,增强消费休闲功能,串联滨海广场、海上世界、渔人码头、世界设计公园等文旅旗舰型项目,建设休闲海岸、活力岸线。
打开中心城区山脉,建设串山观海的山体公园,依托20平方公里的大南山,以公园化思维保护和开发山体,建设通山达海的山体步道环线和8个主题公园,构筑可玩可赏、可停可游的中央山体公园。依托烟台母亲河—夹河,打造灵动润泽的城市水系,规划建设53平方公里的夹河·幸福新城,按照绿色低碳的标准布局建筑、能源、交通基础设施,配套现代化服务设施,打造生息之城、未来之城。
YMG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