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月鹏新作《黄渤海记》研讨会在烟台举行

作家王月鹏新作《黄渤海记》研讨会在烟台举行

王月鹏最新作品《黄渤海记》研讨会近日在烟台举行。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主办,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烟台黄渤海新区文旅局、《胶东文学》编辑部承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山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赵艺丁,中共烟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波,烟台市文联党组书记宋作新等出席会议。山东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文东主持研讨会,国内文学界专家程绍武、宋向伟、李云雷、季亚娅、刘艳、林森、崔庆蕾、李墨波以及该书作者王月鹏、责编向萍等先后发言。

与会专家认为,《黄渤海记》具有百科全书式的特征,作品把历史和现实、农耕和海洋、自然和生命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人们既能从丰富的内容中感受到现实的温度、历史的温度,还能从对渔民的书写、渔民的自述中感受到人性的温度。大家同时对作品的文学性、思辨性予以高度评价,认为作者在“文学黄渤海”的书写路径、散文的文学地理学意义的彰显,以及中国式自然文学散文的话语构建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努力和有效的探索。作品以海为镜像和切入口,关注时代变迁,透析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见生灵、见生态、见生命,让人悟人情、悟人性、悟人生。

“把大海抬高,让大海移动,是我进入海洋主题写作的一个路径,最终将从大海回到人海。海是一个背景,《黄渤海记》更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境遇。”《黄渤海记》是烟台籍作家王月鹏的最新散文集,分为《蓬莱叙事》《万面鼓声中》《民俗中的怕和爱》《八角湾往事》《大水大心》《半岛的诗与思》《渔民说》《海边“异人”》八部分。作品不是单纯自然风物的描摹,也不是人文历史资料的拼盘,而是凝望黄渤海辽阔的海域,以文学作品的形式,采用个人视角,通过田野考察,借助文史资料,辅之以民间传说,用智性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勾连起黄渤海的昔日与今时,在潮汐起伏间,记录人与海的心音、村庄与城市的变迁。

“每一位优秀的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和情感的根据地,对于王月鹏而言,海就是他的根据地,他将情感的激流、思考的触角付诸笔端,像健硕大树强大根系,深潜于烟台、海洋丰沛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八年内先后推出四本以大海为主题的书,足见他对海的深情。如果说《海上书》《渔灯》《烟台传》是三封写给海的情书,我更愿意把《黄渤海记》视为一本当代文人面朝大海的沉思录。这份沉思丰厚而扎实,深情而自省。”该书责任编辑向萍表示。

王月鹏,山东海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著有《怀着怕和爱》《海上书》《渔灯》《拆迁笔记》《烟台传》等作品十余部。曾获百花文学奖、泰山文艺奖、在场主义散文奖等。作品《烟台传》已被译为英文、日文出版。

“写了三十多年,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自己与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关系,如何挖掘好脚下这一米的土地,我觉得这在当今时代其实也是对于别处和远方的态度。或者说,脚下这一米土地也是理解更广大世界的一个切口。以这样一种思考为底色,来看海和写海,我提醒自己首先要跳出描写大海、想象大海、抒情大海的惯性,真正以自己的方式介入大海,书写大海。在《黄渤海记》这本书中,我没有去描摹完整的大海,哪怕是我所以为的完整书写,也没有。”王月鹏接受采访时表示。

(凤凰网山东 张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