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不仅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的面貌,更成为济南这座城市在现代化改革征途中不可或缺的新质生产力引擎。
近期,一则关于惠企的消息被热议——济南要给首次开展数据资产入表的企业发放数据要素券,每家企业最高可申领2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核心特征与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近年来,济南充分挖掘数据潜能,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向企业发放数据要素券正是其中的典型成果。
早在2021年,围绕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示范城市”,济南就印发出台《济南市数据资源登记与流通暂行办法》,其后,又出台《济南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办法》,到了今年7月,《济南市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印发实施。
行动紧跟政策,济南组建成立了济南大数据公司、济南市大数据协会,打造济南市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中心、济南市数据要素流通服务平台……直至这次惠企数据要素券发放。
随着济南“数字先锋城市”建设的全面展开,类似数据赋能企业发展的消息,会越来越多。
与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具有非竞争性、规模经济、复用成本低等特点,它已成为重要的创新要素,提速新质生产力形成。
有鉴于此,济南积极培育数商生态——例如围绕数据要素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资,积极对接央、国企数科公司和行业头部数据企业,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加强与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等数据要素头部平台对接合作。
再比如,持续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截至今年8月,济南已有16家企业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合计入账金额3200余万元,数据资产评估价值超过2.8亿元,其中济南能源、济南公交等3家企业实现数据资产融资,合计融资(授信)5100万元。
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以更快的速度响应市场变化、参与生产过程,从而带动其他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也是新质生产力的特点之一。
关于这一点,或许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最有示范性——其运用孪生技术驱动起步区“规、建、管、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建设,提升“孪生底座+能力中枢+全域应用”三位一体的“城市大脑”智能中枢,打造“全面感知、同生共长、数实融合、瞬时响应”的云上一座城。
重磅成果莫过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高点定位、超前谋划,工业互联网在网络部署、平台建设、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建成1个国家级“双跨”平台和5个国家特色平台,拥有11个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培育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10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收入突破27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达600亿元。
如今,数据要素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催生了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算力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形态,助力实现供需有效匹配,这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
济南的经验正验证此——近年来,围绕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济南积极谋划建设城市数据网、城市区块链平台和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等数据基础设施,推进超算、智算、边缘计算多元协同,算网、算能、算智、算数融合发展。
目前,济南已建成33家数据中心,其中25家数据中心获评省3A级以上新型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达到2940PFlops,济南数字经济也不断壮大。
以济南“东强”战略的“桥头堡”历城区为例,其以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为引领,组建微电子研究院,落地和普威视、希尔能源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微电子、通信电子、电力电子和未来信息科技等产业,加快打造“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
到2025年,历城“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将实现50家以上优质龙头企业和10家以上科研平台落地,新增就业岗位30000余个,纳税总额达到50亿元,数字经济集群产业规模突破千亿。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联系紧密,充分利用数据赋能,可以为释放新质生产力潜力提供动力。
如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四股“数字源泉”正在济南“咕咕”喷涌,润物细有声助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也助力这座城市“拔节生长”。
当然,靶向“数字先锋城市”,济南更多的努力在后头……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