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东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 这场发布会讲透彻了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解读山东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 这场发布会讲透彻了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于8月23日至24日在济南举行。8月26日上午,中共山东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了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意见》,研究部署了新征程上山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思路举措。

全会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凝聚改革共识,进一步增强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是强化改革使命,牢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殷切嘱托,更加激发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三是明确改革方向,着眼全省发展大局,确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目标、重点领域、任务举措,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四是提振改革信心,充分调动起全省上下推进改革的精气神,进一步强化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提出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制度300多项

全会筹备过程中,突出全面对标,全面承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要求,确保总书记重要要求、中央改革部署在山东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突出主题主线,坚持以重点带全局,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提出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制度300多项。突出山东特色,注重结合实际,准确把握省情,有针对性谋划改革任务,提升改革精准度,确保改革举措更加务实管用。突出远近结合,锚定到2035年要实现的改革目标,既提出未来五年必须完成的重大改革任务,又部署近期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提升《意见》的针对性、指导性。

勇于争先的鲜明姿态

全会《意见》通篇坚持高定位、高质量、高标准,着力将“排头兵”打造成新征程上山东改革最显著的标识、最有力的指引,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深化制度型开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为当好排头兵提供根本保证。

安排经济领域改革任务条目最多

《意见》共14部分、55条,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第二板块是分论,全面部署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等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第三板块主要是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等。在内容摆布上,突出重点领域,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安排经济领域改革任务条目最多。在任务安排上,详略得当,不追求平均用力,突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举措。

谋划提出山东特有改革事项

聚焦国家所需、山东所能、 群众所盼,部署彰显山东特色的改革任务。谋划提出了一批山东特有的改革事项,像自贸试验区海洋经济集成改革、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改革事项,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释放数实融合效能等;一批先行先试的改革事项,提出开展试点、试验、示范、先行等 50 多项,像要素市场化综合改革试点、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美丽中国先行区 等。这些改革举措,山东特色浓、改革味道足,必将有效激发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四方面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具体工作中,着力从“压实责任、提升标准、系统集成、健全机制”四方面用力。

压实责任。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进一步抓好责任落实。

提升标准。将聚焦“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主动加强对上沟通,主动对标先进省份,主动支持基层创新,推出一批走在前列、先行示范的改革举措,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改革典型、改革品牌,形成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系统集成。将强化系统观念,注重增强目标的一致性,加强对改革任务的整体性谋划、一致性评价,确保改革目标相互兼容;注重增强措施的协同性,加强对跨领域、跨地区、跨部门改革事项的协调,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把握改革举措的内在关联性,协同高效推进改革;注重增强效果的集成性,在重点领域推出一批集成性改革举措,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形成务实管用、可感可及的制度创新成果,增强改革整体效能。

健全机制。健全方案生成机制,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健全改革督察机制,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提高督察质量和效率;健全改革评价机制,不断优化考核方法,突出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健全改革激励机制,营造人人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这是塑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的关键路径。建立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攻关机制,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60项左右重大产业攻关项目;这些项目,90%以上由企业牵头实施,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角”,从而推动科技成果快速孵化转化、催生新质生产力。

持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把稳住外贸基本盘、培育外贸新动能作为促开放的重中之重,在拓展新市场、培育新产品、壮大新业态3个方面完善制度、创新做法。支持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打造区域型保税混配中心和集散分拨中心。实施跨境电商发展跃升行动。推动对外投资贸易协同发展,高质量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巩固提升对日、对韩、对东盟、对中亚、对非洲的地方经贸合作机制。持续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完善绿色贸易支持政策,以更加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以高素质人才引领高水平创新

进一步强化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支持领军人才牵头组建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促进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坚持“四个面向”,有目标、有组织加强基础研究攻关、核心技术突破,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见效。

着力锻造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干部队伍

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完善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精准问责长效机制。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从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完善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四个方面提出改革任务。

坚持系统协同,坚持问题导向,在文化改革各领域逐项分析、靶向定策。

坚持扎实务实。紧密结合山东实际,把中央谋划改革的“任务书”转化为山东推动改革的“施工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改革举措贴近基层,让改革红利惠及群众。

坚持创新创造。深入总结近年来我省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出创新举措。

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十个新优势”

在积累形成的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可以协同发力、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等“九个方面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形成现代产业、有效需求、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改革开放、绿色低碳、民生福祉、安全发展和舆论宣传“十个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