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养鱼、能旅游还能改善生态,揭秘烟台“耕海1号”为啥这么火!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能养鱼、能旅游还能改善生态,揭秘烟台“耕海1号”为啥这么火!

因海而生、依海而兴。

在烟台四十里湾附近海域,一条璀璨夺目的神秘“项链”镶嵌于蔚蓝大海之上,迅速走红。这就是全国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

观光、垂钓、食宿、科普……暑假来临,“耕海1号”再次爆火,迎来全国游客打卡。7月中旬,记者赶往烟台探访这座“神秘”的海洋牧场“耕海1号”背后的故事。

“海洋之星”为何爆火?

“太美了!它好像一条海上宝石项链!”7月10日,在“耕海1号”码头,来自全国的众多游客排队等待,蔚蓝的海面上,一辆客轮停靠在岸。乘船半小时后,记者到达“耕海1号”。

“我们‘耕海1号’‘项链’的一头是花瓣造型的智慧渔场,另一头是海星造型的综合体平台,也有游客叫它‘海洋之星’。”山东海洋集团耕海科技公司技术工程部运维经理赵全福告诉记者,一个海洋牧场,能同时实现养鱼和旅游等多种功能,这在全国还是首次。

迎着海风登上“耕海1号”,记者看到,它一共分为两期工程,一期由三个养殖网箱组合而成,构成直径80米的“海上花”概念,总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每朵“花瓣”养殖体积约10000立方米。

站在中间“花心”的位置向上看,这里分为4层,一层为亲海休闲区,二层为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三楼为深海放映厅,最顶层是可登临的“海上看烟台”观景平台。

穿越一期和二期之间,有一条漂亮的廊桥,全长约800米,宽5米,游客们可以在长廊上海钓、慢跑、晨练、观赏海上日出、日落等活动。

记者注意到,“耕海1号”二期功能更加丰富,可实现观光、住宿、餐饮、科普等各种活动。

“海上住宿,在全国是头一份。”赵全福说,“耕海1号”上办出了全国第一份应用于海上住宿的特种行业许可证,也引来了全国大量游客。

赵全福带着记者一路探访,沿着3楼向上走,一共有71间海景客房,人们晚上可以“枕着”海浪入睡,早晨打开窗户,就能看见四周的大海。

在“耕海1号”上,海上餐厅和海景宴会厅令人印象深刻,桌上的海鲜从海洋牧场中新鲜打捞,从海洋到餐桌实现“零距离”。在这里,精致婚礼、鸡尾酒会、小型演出、专属私密派对也常常举办,在海上牧场办派对,这给了人们不一样的体验感。

海上养鱼“黑科技”

“我钓到一条大鱼!”上午9点,在海洋牧场钓鱼的潍坊游客小海(化名)兴奋地大喊。

这是小海人生第一次钓鱼。没想到,这个“新手”不到2分钟就钓上来一条大海鱼。小海的成功给了大家信心。很快,许多游客纷纷钓到海鱼。

一阵海风吹过,海上风大浪大,平台如何稳固地矗立于海面上?记者看到,在“耕海1号”底下,有几根神秘的巨型柱子,叫做插入桩。

“‘耕海1号’建造时,用三组液压装置将它们插入到指定的入泥深度,单柱风暴支持载荷达到了520吨,整个平台最高可抵抗14级风力,相当于‘耕海1号’的三根定海神针。”赵全福说。

海上如何养鱼?听说赵全福参与了“耕海1号”的全过程,来自全国的众多游客们围住他请教。

“我们脚下的就是海洋牧场的1号网箱,选用了龟甲网PET网衣,这是该材质首次在国内的海洋牧场上应用,可以承受3.5吨张力,具有10年以上使用寿命,具有高强度、耐久耐用、耐污损附着、不吸水、破损不蔓延撕裂等特性。”赵全福介绍。

海上养鱼几乎不用人工投饵。记者看到,“耕海1号”的3个网箱均配备了空气投饵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调整投喂位置和投喂距离、定时定量投喂、监测投喂参数等功能。同时,“耕海1号”还有一个“智慧大脑”,实时智能检测,水上、水下情况,一目了然。网箱还采用了自动清网、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安全管理等系统,实现网箱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生态化。

阵阵海风吹过,蓝天白云下,一个个海上风车迅速旋转起来。许多游客纷纷打卡拍照。记者发现,在“耕海1号”上,随处可见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

赵全福告诉记者,“耕海1号”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426kW,年均发电量约百万度,节省资金70万元,同时,“海上风车”也成为部分游客喜欢的拍照打卡地。

此外,“耕海1号”在南部开放海域、海钓长廊周边及内部海域的天然集鱼区,投放了3.7万空方人工鱼礁,为大量藻类和贝类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点,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一年产值超千万

“我们‘耕海1号’的3个‘花瓣’每年可增养殖优质海水鱼类20万尾,年产约15万公斤。”赵全福说。

“‘耕海1号’的养殖品种主要以斑石鲷、许氏平鲉(即为黑鮶、黑鱼)等优质海水鱼为主。”赵全福告诉记者,小海钓上来的鱼,就是许氏平鲉。

赵全福介绍,“耕海1号”不仅是全国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还是国家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项目、是装备型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同时也是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山东标准”的唯一试点项目。

据透露,将来,“耕海1号”还将适时启动海藻场和海草床建设,发挥生态牧场生物固碳能力,实施清洁能源与生态牧场融合发展,把项目打造成集现代海洋渔业科技成果于一身的集成示范应用平台。

“‘耕海1号’二期自去年4月28日投运以来,已经多次引起全国关注,预计游客每年可达15万人。”赵全福说,目前“耕海1号”仅去年大半年就产值超千万,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