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帆劲 万亿征新程|长岛:打造“蓝色粮仓” “海上仙山”闯出海岛保护开发新路径

改革风帆劲 万亿征新程|长岛:打造“蓝色粮仓” “海上仙山”闯出海岛保护开发新路径

改革潮涌奋楫先,风劲扬帆勇向前。7月19日,由烟台市委改革办联合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改革风帆劲 万亿征新程”烟台改革·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长岛,解码长岛如何经略海洋打造“蓝色粮仓”。

长岛,地处胶东、辽东半岛之间,黄海和渤海交汇处,素有“海上仙山”之称。这里拥有一类水质海域,一年中有8个月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下,年平均水温11摄氏度左右,为海鱼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018年,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获批。试验区范围为长岛151个岛屿和所属海域,岛陆面积5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41平方公里,海岸线187.8公里。

2023年12月,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这也是我国首个正式获批的海上经济开发区,掀开了长岛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

近年来,长岛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基础优势和海洋牧场先发优势,统筹推进“山水林海城”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新一轮大保护大发展三年行动,闯出了一条海岛保护开发的新路径。

孙家村:从“靠海吃海”到“爱海护海”

“2016年之前,孙家村就是一个海岛渔村,主要开展海参育苗行业,海参养殖在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也排放污水,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隐患。2016年之后,我们拆除了岸滩上的100多户育苗企业,恢复了美丽的岸线,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出发,更好地用好村内的海域资源。” 孙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成伟感慨地说。

孙家村位于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长山街道,居民170户,500余人。村子不大,但地处黄金北纬38°,拥有2公里的海岸线,村内自然资源条件非常优越。近年来,孙家村专心发展零碳经济,形成了“渔村建设、生态渔业、旅游产业”三大经济支柱。

为了更加生态环保地用好村内的海域资源,孙家村成立了集海珍品繁育、海水增养殖、海上垂钓、赶海休闲、海上观光、食宿、渔俗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长岛东源海产有限公司,通过建设海洋牧场的方式,开发海域资源。在海洋牧场内,用纯天然生态健康养殖,通过人工渔礁投放、移植藻类的“固藻集鱼”的方式,营造了近海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

目前,孙家村东源海洋牧场有海藻场1500亩、投放人工鱼礁12万空方、增殖放流恋礁鱼苗300万尾,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承担了脉红螺、铜藻等增殖科技示范项目,并成功获评了山东省省级海洋牧场,每年产出各类海产品5000多吨,产值4000万元。

与此同时,孙家村也在积极开发旅游项目,投资2400万元建设占地22亩拥有渔家楼37栋的渔家风情园,打造10间客房的“海岛故事”特色民宿,吸纳村内27户渔家乐整合串联,为社员调配客源、配送餐饮,节省了渔家乐经营成本,有力的增强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南隍城:走向深远海 海洋牧场建设走在前

随着养殖业的高速发展,近海养殖已经饱和,传统养殖模式受天气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养殖体量有限,用工成本不断攀升。渔业要发展、要壮大,必须要向深远海要空间。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成了渔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更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深远海智能养殖网箱突破传统养殖对海域及水深的限制,提高了养殖量、成活率、病害预防率。网箱平台设计抗风等级12级,养殖环境较为稳定安全。

作为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南隍城乡持续推动海洋牧场升级发展,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效突破,初步形成烟台范围内乡镇级别海洋牧场建设遥遥领先的格局。

登上经海005平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的深远海智能网箱。网箱长宽各68米,养殖包围水体达9.4万立方米,搭载了智能监测、自动投喂、自动洗网等设备,可以让鱼群在类野生环境中生长,年产渔获可达1000吨。

网箱还配备了领域内最为先进的数字化养殖管理系统、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以及生物监控与作业系统,单个网箱平台配备2-3人即可完成80万尾鱼苗养殖周期工作,全面提升了海洋牧场建设的装备化、智能化水平。

2021年,亚洲第一个单体最大的网箱落户长岛,标志着长岛海洋牧场建设正式走向深海,养殖产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目前,长岛一共有智能化大网箱12座,其中,经海渔业有8座。

近年来,南隍城乡与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出“大鱼带小鱼”的接力养殖模式。

“原先渔民从鱼苗养到成品鱼,需要3年时间,期间一旦遇上恶劣天气,就可能减产,现在只养到4两左右就能投放到深海网箱,由企业继续养殖。企业从渔户获得稳定优质的鱼苗来源,由大网箱带动小网箱的接力养殖模式,使养殖周期缩短1年,渔户效益增加1倍,实现企业与渔户合作双赢。”南隍城乡党委书记、乡长葛猛介绍说。

南隍城乡始终坚持“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探索突破海洋牧场建设,为推动长岛深远海海洋牧场建设不断贡献新力量。

为积极探索推广高端化养殖业发展新模式,长岛在全国率先建设集“海洋牧场+智能网箱+养殖工船”等多种养殖类型于一体的深远海养殖渔场,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14处,其中国家级6处、约占全国1/28、全省1/10。

俯瞰长岛湛蓝的海域,一座座现代化、智能化的海洋牧场星罗棋布,宛如颗颗珍珠镶嵌于广袤大海之中。这座“海上仙山”正向着海洋牧场建设“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烟台看长岛”的发展格局大步迈进。

“未来,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发展着重在产业发展上发力,做好招商引资、项目规划、投融资服务,着力整合资金、技术、市场等各方面资源。一方面在新兴产业上实现突破,把大网箱推向更深的50-60米海域,实现黄渤海海域三文鱼全季节养殖;另一方面,对传统的长岛海带、长岛扇贝、长岛牡蛎养殖做好品牌和市场,让中国最优质海产品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广泛认识,为老百姓提供更丰富更安全更健康的海洋蛋白。” 长岛综合试验区改革办副主任王俊红信心十足地表示。

(凤凰网山东 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