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岩岩——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回眸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尼山岩岩——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回眸

7月10日,海内外嘉宾出席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共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记者王世翔报道

7月10日,海内外嘉宾出席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共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记者王世翔报道

尼山岩岩,鸿儒满堂。2024年7月10日至11日,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举行,让诞生先贤孔子的这方水土,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不觉中,盛会已举办了十届。在这个“整日子”里,感叹眼前盛景,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驻足回望的契机:从曲阜尼山走向世界各地,从文脉传承到文明交融,从初试新啼到金声玉振……走过十届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呼应着时代的强音,顺应着历史的潮流,应运滥觞,顺时勃发。她当之无愧地成为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成为回答更多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思想输出地,也是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文化“两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地的有力抓手。

何以尼山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置身会场,当我们感叹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今日的蔚为大观时,会更清晰地看到,一个供世界各民族和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智慧的论坛在这里播下种子、开枝散叶——

放眼望去,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世界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安全问题恶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在这“变”“乱”交织的世界里,寻求打破文化壁垒的有效方式,让文化背景不尽相同的人们更加融洽地互动起来,探寻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长久相处之道,尤为考验智慧。搭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设立我们的中国主场,不仅是应然,更是必然。

在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场,发出的声音当然应该是最能代表自己民族文化、最正统、最精髓的声音。如此一来,承载传统儒家思想、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熏陶的尼山,便成为舍我其谁的天选之地。

尼山,曲阜东南约30公里处,一系列东西走向连绵起伏的小山,最高峰不过340米,论雄、奇、险、秀,皆不出众。然而,尼山与阙里、杏坛、洙泗等,一并成为华夏大地的重要文化标识,光耀两千余年。

司马迁《史记》称,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尼丘就是尼山。孔子名丘、字仲尼,据说正是因“生而首上圩顶”,即头顶中低周高、形似尼山山峰而得名。

尼山哺育了孔子,孔子也报之以李,成就了尼山。青砖会长出苔藓,彩绘会因风雨褪淡色彩,来去的众生会转换无数的面目,而尼山,是流逝的时间里不曾移动的坐标,默默又精心地贮藏着温柔敦厚的华夏遗风。尼山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素日没有太多言语,可到了关键节点,又能随时敞开话匣子,将阅尽的沧桑娓娓道来。

上下五千年,弹指一挥间。优秀传统文化是探索现代文明源头活水的“雪泥鸿爪”,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架起一座凌云飞渡的桥梁。而今,岁月的如椽巨笔,又一次着墨在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上。

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08年。彼时的尼山,西去是连绵山岭,南去也是山坡,北面是村庄,东边毗邻尼山水库。旷野之间,一张颇具雄心的蓝图,正在有识之士的脑海中徐徐铺陈开来。

在多方撮合下,这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学者许嘉璐在一次会议上发出倡议,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创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

“关于论坛的名字,起初提出叫‘尼山世界文化论坛’,但许先生慎重考虑后,建议叫‘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为宜。一字之差,力重千钧。”十多年过去,作为亲历者,提起这段往事,时任论坛组委会副秘书长的高述群仍不免激动。

钟鼓渊渊,琴瑟铿锵。因为顺应了历史的需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一经提出,便如高处振臂,云者四应。首届论坛开幕式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信中说:“今天的世界正承受着许多动荡的煎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智慧和对和谐的追求是富有教益的。”

进行主旨演讲时,许嘉璐的手有些颤抖,他深情地对到场嘉宾“告白”道:“之所以倡导此次论坛,是因为强烈地感觉到,当今世界太需要对话了。”

诚哉斯言!两天时间里,来自欧洲、美洲、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以人类和谐为主题的《尼山和谐宣言》,更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论坛不应该只开一次,建议坚持开下去。“坚持开下去”,这共识成为强大的力量,如同参天巨树,新芽岁岁破枝、枝干年年伸展。不经意间,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就此滥觞,展开鸿篇。

时代的需求如同源源活水,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而思想的引领,更如远航的灯塔,照亮全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激发精神力量。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等地,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居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流;立群峰之上,更知长风浩荡。“古今问”需要尼山回答,“中西对”需要尼山回答。尼山的身上,寄寓着当代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光荣使命,用好这一绝佳资源,成为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坚定选择。

牢记嘱托,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提升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品牌影响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论坛上升成为全省重大文化工程,得到空前重视和支持。

从第五届开始,如虎添翼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着眼机制化建设,有效整合山东文化资源,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全面提升了论坛的层次。与此同时,通过成立理事会及秘书处,设立学术委员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经过这一轮“强筋健骨”,面貌一新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具备了跑出“加速度”的硬核实力。

山一程,水一程。14年一路走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不断与时俱进,辉光日新,日益成为全球文明交流的一方高地,也成为山东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担当。

金声玉振

筚路蓝缕,创业维艰。“当时我们在尼山待了一个多月,一直担心会址建设的进度可能使会期推迟。”参与第一届论坛筹备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论坛草创时期的窘迫,由此可见。

今天来到尼山,早需刮目相看:

尼山圣境孔子像西侧,当代版“杏坛”——尼山讲堂“和合堂”,巍然矗立。自2020年开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有了自己正大庄严的“固定居所”。

远远望去,孔子像、尼山讲堂、大学堂,三座建筑以“品”字形布局,共同构筑成一个凸显中华文化神韵、展现大国外交主场魅力的舞台。

与硬件互为表里,论坛的“里子”更是今非昔比,这可以学界的一句话作证:汉学家不来尼山,就不是真正的汉学家。

看宽度——从创办之初参会专家仅几十人,到2023年来自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尼山,再现群贤论道之景象。从最初的儒家思想学术论坛,到文化、教育、历史等议题研讨,再到国际政治、经济、生态、艺术、中医药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互鉴,尼山正以全方位的姿态,大步奔向世界。

看深度——“对话”“交流”“共同”“多元”……梳理历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主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些关键词一次次进行思想碰撞,并逐渐达成共识:尊重、交流、平等、互鉴,是不同文明和平共存、共同发展的方式。

看广度——论坛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容升级。“近两年,参会嘉宾除了专家学者,还包括外国政要、前政要,驻华使节代表,国际组织代表,友好省州、城市代表等。”多次参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说。今年,论坛国际嘉宾出席规格和数量均创历届之最,国际学者占比超50%。

这些可喜变化背后,凝结着组委会等各方面人员“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决心与付出。但更重要的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自创立之初,就因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基点和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理念,抓住了当今世界文明对话的要冲与急所。在这里,学者们的对话紧扣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为全球文明对话注入新活力——这才是论坛强大感召力与生命力的来源。

中国之问,紧扣五千多年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之源流——

“可以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届论坛上,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温海明说,中国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世界之问,直面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首届聚焦“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到第三届论道“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从第五届在“同命同运 相融相通”中探讨责任与担当,到第九届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再到今年共议“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紧扣全球的紧迫话题,“和而不同”“文明互鉴”“同命同运”等思想一脉相承。

时代之问,有力地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

世界文明是一条大河,不同文明就像溪流汇入这条大河。与会的学者们提倡,应更多地关注人类整体命运和社会根本利益,而不要跟着短期的地缘政治“起舞”。学者们始终相信,只要坚持文明对话,文明的内在力量终究会对人类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

回顾十届论坛,所讨论的,都是与时代脉搏同跳动、事关人类前行的急切问题。比如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当前全球最为关注的热点与显学。在本届论坛上,它也成为意料之中的主题——

“在孔子提出的伦理原则中,‘忠’处于重要位置,人工智能忠诚于人类,这是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莫斯科人文大学文学系副教授汉伊理说。

台湾元亨书院院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认为:“要尝试让人工智能‘服从’天道,在某种指导性原则下,建立相应的伦理框架和文化政策来规范它们。”

温海明则提出:“让人工智能‘儒家化’,拥有儒家主义的状态,成为很多儒学专家近来经常讨论的话题。这为反对数字霸权、打破数字垄断提供了可能性。”

……

思想的光芒在亮剑中更具穿透力。“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关系最深刻的一次探讨,启发深远。”有参会者如是说。

走近尼山、学习孔子,不仅回应了对解决自身思想危机的深切需求,更深含以中国智慧应对全球化挑战、推动文明发展的热切期盼。正因为此,旨在重新凝聚和锻造共识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才如此金声玉振,成为全球思想界的一处高地。

居高声自远,依托世界文明论坛而开枝散叶,尼山正大步奔向世界。

2012年4月16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第一次走出国门,巴黎尼山论坛举办。此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又去往美国、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

如今,论坛走出去的步伐更是“火力全开”:2023年4月18日,泰国分论坛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展开一场中泰文化碰撞的文明对话;2023年5月2日,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举办2023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维也纳专场活动,专家们以“中西文化交流与互鉴”为主题,讨论交流形成《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维也纳共识》,论坛国际影响实现“登顶式”提升;2023年5月4日,以“中华文化与东方美学”为主题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东方美学分论坛在意大利米兰举办;2023年9月17日,在意大利米兰的ADI设计博物馆举办东西方服饰之美分论坛……

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浸润下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正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西文明互鉴的一张名片,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等议题上,“文化效应”“论坛效应”不断放大,“尼山声音”正越传越远、越来越响亮。

海岱日新

一路风雨一路歌。十届论坛,为世界搭建起一个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山东文化“两创”的标杆和样板,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源地和培育场。

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一点一滴,处处是尼山的沧桑巨变:从“吃粮靠肩驮”到十分钟上高速、十五分钟登高铁、一小时到机场;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殿阁井然有序、园林错落有致;从举目四望空念“天地之悠悠”到山乡旷野起“圣境”。

漫步鲁源书房、礼乐雅集等综合文化空间,可以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内涵;身处大学堂,谈笑有鸿儒,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身影时时闪动。在这里,白天可听鸟唱蝉鸣,寻古访幽,体验传统文化之美;晚上可诵读经典,静享雅乐,回归田园诗意生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变得有光、有乐、有朝气,“礼乐射御书数”化得生动、有趣、可体验……这个古代中国文化的高地,如今以弦歌不辍的动人场景,提醒着人们曾有的辉煌,生动写照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眼下,围绕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曲阜和济宁聚力突破尼山片区建设,加快实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于一体的文化“两创”新高地——未来,一座与其底蕴相称的呈现新时代文化的“圣城”值得期待。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古老的尼山,凡百一新,八面来风,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全国乃至全球的瞩目,其“高地效应”正在迅速确立——

2018年9月28日,约有2亿人同时观看的央视中秋晚会,把分会场选在了这里;2021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在这里举办;2023年6月,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出走他乡”,在这里展开数字文明对话;2023年8月13日,“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在这里精彩上演……

四海翘首。于大局看,尼山之变,在其示范标杆效应,更在其辐射引领功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写照着山东文化“两创”的累累硕果,也是勇挑大梁、铿锵前行的响亮号角与进军大纛。

不久前,非遗传承人王树峰在32厘米高的葫芦上,用连环画展示了古代义士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这个刻花葫芦作品被深圳客商看中,直接在网上签下订单。如今,山东拥有全国首家葫芦产业互联网平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经济社会实现深度融合。

这样的实践,每天都在海岱之间不断更新上演。山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耕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创新。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创办《泰山学刊》,提升《文史哲》等高品质学术期刊,推出大批精品文化图书。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省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25个,博物馆6项指标居全国第一。

做好文化资源活化转化文章,打造“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举办“黄河大集”、乡村文化旅游节、“四季村晚”、“群众演 群众看”小戏小剧创作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山东手造”工程,青岛东方影都成为全国最大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创新开展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外宣,建立山东国际传播中心……

吾侪何来?终将何还?尼山岩岩,洙泗泱泱。

从会场走出,沿着山路登攀,风景更好。尼山五峰环抱之中有一条小溪,时至盛夏,流水潺潺,涓涓有声。这条小溪自山涧汇流而成,经尼山孔庙、坤灵洞向东注入沂水,因为哺育先贤成其千古大道,所以被后人誉为智慧之源,拥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智源溪。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观川亭。亭子不大,却可仰瞻烟霞,伏增肃敬。其名来自《论语·子罕》里孔子登山览川的一句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由此临川而眺,远山如黛。更远处,则隐约可见文明的长河万古奔流,智慧的灵光绵绵不绝。

在历史烟云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更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从历史中走来,尼山正在、也必将书写新的历史。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