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帆劲 万亿征新程 | 黄渤海新区:自贸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烟台方案”

改革风帆劲 万亿征新程 | 黄渤海新区:自贸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烟台方案”

改革潮涌奋楫先,风劲扬帆勇向前。7月10日,由烟台市委改革办联合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改革风帆劲 万亿征新程”烟台改革·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黄渤海新区。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自贸试验区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其要义是针对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与新情况新局势不相匹配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或改革,建立具有首创性、独创性的新型管理制度。

截至目前,自贸区烟台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30项,其中1项入选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2项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2项入选国家部委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2项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推广,6项被海关总署创新备案,8项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典型案例,4项入选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最佳实践案例”,累计34项获国家部委认可、68项被全省复制推广,国家级创新成果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这片29.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制度创新“苗圃”渐成“森林”的背后,是烟台片区始终抓发展谋创新的“植树成林”。

“拿地即开工”举措让建设全过程提速领跑

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四阶段、25个环节,自贸区烟台片区创新推出“区域评估+标准地”,探索实施“带方案出让土地”,试点开展“施工图免审查”,形成了“全链条全周期供地管理新模式”,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社会投资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50、40、20个工作日,均远低于120个工作日的全国规定时限,“拿地即开工”项目最短1天内完成审批,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

“区、关、港、铁”联动创新机制让贸易更便利

自贸区烟台片区充分发挥港口、机场、铁路等重大设施集聚优势,科学系统建立起“区、关、港、铁”联动创新机制,聚焦通关、结汇、退税等关键环节,开展国际贸易全流程改革,6项首创成果获海关总署试点支持。

在通关环节,针对高资信企业推出“关保通”模式,以政府风险补偿金替代企业缴纳保证金,实现“货物先放行、次月再缴税”,大幅压缩通关时间,累计盘活企业现金流近40亿元;针对口岸查验中货物知识产权状况确认耗时长、程序多等问题,变“通关时审查”为“申报前预确认”、变“人工查验”为“智能识别”,大幅提高通关效率。

在结汇环节,创新推出“汇率保”模式,企业“零成本”办理汇率避险,有效规避因汇率波动造成的企业利润受损。

在出口退税环节,对信用评价等级高的企业实施“极速”服务,办理时限由5天压减至半天,加快企业资金回流。

“财、汇、金、贸”联动创新机制在全国推广

为进一步提供跨国企业、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要素供给,建立“财、汇、金、贸”联动创新机制,持续推动金融服务改革升级。

聚焦中小微企业,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出信保贷、科信贷、成果贷、人才贷等创新产品,提供“投、贷、保、补”综合服务方案,撮合企业融资规模突破50亿元。聚焦跨国企业,获批开展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便利企业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办理跨境收支;放宽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设立门槛,帮助跨国企业实现境内外资金自由流转、节约融资成本,资金池规模超过80亿元。

聚焦金融服务便利,首推经常项目“优企名单+便利化信用互认”模式,信用优良企业在任意银行内,无差别享受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单证免审全覆盖”政策;率先试点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改革,创新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

跨境研发“引进来”“走出去” 全面赋能科技创新

为推动知识产权“快保护”“严保护”,设立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增化工产业专利预审快速审查通道,专利授权周期缩减80%以上。

成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检察办公室、巡回审判庭、国际仲裁院,构建起“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新格局。

为促进科技成果“快转化”“多转化”,开辟“高校导师进企业、企业导师进高校”的“企校双师”、“编制在高校、工作在企业”的“人才双聘”新路径,打通了“高校研究课题”与“企业技术难题”快速转换渠道,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面向中小企业实施“一对多”快速许可,让更多专利从“书架”走上“货架”。

为服务跨境研发“引进来”“走出去”,围绕科研设备“引进来”,通关时变“企业全额担保”为“关税联动担保”,保障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等3类仪器设备充分享受减免税政策;围绕高端技术“走出去”,实施研发技术服务“合同分割”新模式,解决了因技术出口合同期长而无法及时享受出口退税的难题。

高层次人才“十全”服务举措 赋能聚才引智

坚持全球引才与生态打造并重,目前已建立起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打造人才服务创新体系。围绕人才最关心的创业、安居、教育、医疗等核心需求,出台高层次人才“十全”服务举措,创新推出“租赁+产权”人才住房,搭建人才业达“云服务”平台,300多名高层次人才“足不出户”尽享“一站式”服务。

促进人才跨境流动便利。搭建涉外服务专区,实施外籍人才工作、居留许可“一站办理”;创新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互认机制,外国人才在山东自贸区内工作转聘免审批;先行先试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工作,持有金融保险管理师等5种境外职业资格证书可在自贸区内直接就业,试点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人才管理和离岸创新创业制度。

“我们始终坚持以企业诉求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风险防控为底线,聚焦制约企业经营、影响产业发展的制度卡点,阻碍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培育的政策盲点,持续输出自贸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烟台方案。”自贸区综合协调和制度创新局制度创新处负责人朱先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五年来,黄渤海新区充分发挥自贸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作用,围绕制度创新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投资自由、贸易便利、金融开放、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不断开展政策试验,推出了一批创新成果,国家级推广案例数量全省第一。

生动讲好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制度型开放的故事,努力把自贸区综合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五年来,自贸区烟台片区先行先试,探索建立起一批新型管理制度,推动修改完成一批行政许可,有效填补一批政策制度空白。

未来,作为自贸大家庭的一员,烟台片区将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高质量创新为核心,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速发展成为创新特色鲜明、开放成色十足、产业优势突出、创新动能强劲、营商环境优越的自贸片区之一。

(凤凰网 张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