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夏”保苗护粮安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山东:“三夏”保苗护粮安

新华社济南6月27日电 题:山东:“三夏”保苗护粮安  

新华社记者叶婧

卷盘式喷灌机在田间“忙碌”,水雾中的200多亩玉米苗已冒出土地10厘米,土壤表层看起来松软湿润……这是记者近日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薛庙村一处高标准农田中看到的情形。

这块地的管理者,是薛庙村种粮大户王得全。今年5月以来,桓台县连续高温,截至6月26日,全县平均降雨量83.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53%。虽然6月22日下了一场小雨,但对王得全来说,想要缓解玉米地的旱情,雨量远远不够。

为了促出苗、保幼苗,王得全已连续2天使用喷灌设备浇水了:“这样灌溉,不光省时、省力,最主要是节约用水。相比传统的大水漫灌,喷灌能节省用水量60%以上。”

6月25日,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南镇,灌溉设备正在作业。(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6月25日,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南镇,灌溉设备正在作业。(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山东多地农田土壤缺墒。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全力保障夏播夏种。在产粮大县济宁市汶上县,当地通过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调度大型智能指针式自动喷灌设备9组,卷盘式喷灌设备、微喷带喷灌设备各1500余套,简易小桁架移动喷灌设备2000余套,立杆式喷灌设备5000余套等投入抗旱,使“三夏”保苗更加从容。

在德州市夏津县雷集镇刘宪庄村,种粮大户赵长凯管理的330多亩玉米苗高度已达20多厘米,远远望去绿油油一片。“好几年没遇上这么旱的天了,还好有高标准农田配套的节水灌溉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帮忙浇水,1小时能浇五六亩地。”赵长凯说,从6月中旬开始,他不间断地对农田进行喷灌,让玉米苗“喝饱”了水。

夏津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黄宝俭说,今年以来,全县平均降水量30.3毫米,与常年的108.9毫米相比,偏少72.2%;6月1日以来,全县平均降水量0.2毫米,与常年的19.9毫米相比,偏少99.0%。自然降水偏少叠加持续高温,导致部分浇水困难地块表墒下降、底墒不足,对“三夏”保苗产生不利影响。

6月27日,赵长凯管理的玉米地正在进行灌溉作业。(受访者供图)

6月27日,赵长凯管理的玉米地正在进行灌溉作业。(受访者供图)

为此,夏津县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及时印发应对高温干旱气候的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开沟引渠、打井提水抗旱保苗。

对像赵长凯这样的种粮大户来说,农业机械是他们在粮食生产中对抗干旱等灾害的“好帮手”。

“我们这儿原本就是缺水的地方,为了节省用水量、提升灌溉效率,我从4年前就开始捣鼓这些节水灌溉机械了。现在用手机就能操控这些‘大家伙’,精准调控,保墒出苗。”赵长凯说,粮食“七分种,三分管”,这一轮“蒙头水”浇足浇好,玉米苗全、苗匀、苗齐、苗壮就有了保障。

在泰安市宁阳县,为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国网宁阳县供电公司成立以基层供电所为单位的抗旱保电党员服务队投入到抗旱保电工作中,积极与乡、村政府沟通,详细了解用电需求,制定抗旱保供电方案,为农业灌溉开辟“绿色通道”,保障灌溉抗旱用电。

记者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山东各地正全力应对防范高温天气,把抗旱保夏种促夏管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旱浇灌、抢时播种,最大限度减少高温干旱影响,确保种足种好秋粮。同时,充分发挥渠、井、站、塘等农田水利设施调节作用,利用喷灌、滴灌等技术,及时增墒补墒;大力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提高作物抗旱、抗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