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聆听他们在威海拼搏的青春故事

又是一年毕业季!聆听他们在威海拼搏的青春故事

六月“毕业季”,作为“95后”人才吸引力50强城市之一的威海,正敞开怀抱,以满分诚意吸引着青年人才返威、来威、留威,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线上线下共组织大学生专题招聘活动77场次,达成就业意向7000余人。

近日,记者分别采访两位应往届来威就业毕业生,听他们讲述在威拼搏的青春故事。

  丛庆:玩转新材料“王者”赛道

这两天,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丛庆,一直沉浸在“舰船用大尺寸复合材料螺旋桨制造及测试”课题结题的喜悦中。而这也是同事首次看到他对课题结题工作露出“笑脸”。

从业8年、手握20余项发明专利、主导数十个关键技术攻关课题研究的丛庆,常被同事评价为“‘90后’外表下有着‘70后’的心态”:平时幽默风趣,但只要跟工作沾边,便会特别严肃,即便顺利突破技术难题,也基本不苟言笑。这次为啥不一样?

丛庆坦言,除了技术领域的特殊性外,这也是他从业以来主导推进的第8份课题。“恰好与我来威时间相同,也算是见证了与威海相识的8年时光。”他笑着说。

2016年9月,丛庆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攻读材料学专业期间,偶然得知威海在学校组织开展新材料领域的专场校招,了解有关威海碳纤维产业发展的情况后便递上了简历,打算来威试试水。

让他没想到的是,威海碳纤维产业所蕴藏的无限发展潜能,远超各类宣传单页上的寥寥数语:从渔具初加工“跨界”碳纤维产业,从上游研发到下游生产,威海真正做到了从一根头发丝粗细的碳纤维,“拉”出一个全链条的战略产业集群。“于我而言,来威发展专业对口,大有可为。”丛庆说。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8年间,他紧跟光威复材发展目标及威海碳纤维产业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其对复合材料领域的敏锐嗅觉与“90后”独特的创新思维,深入研究海洋、航空航天、新能源、医疗器械等应用领域的材料技术“卡脖子”难题。

目前,他先后参与推进的海上风电叶片碳梁、复合材料工作梯/登机梯等多个大型复合材料制品等研发项目,已广泛应用于光威复材制品设计及制造中,累计创造产值数千万元。

如果说“选择威海”靠的是丛庆执着于推动复合材料向“新”发展的事业心,那么让他“爱上威海”则是靠“梧桐萋萋,有凤来栖”的归属感加持。

为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汇发展动能”的优势,我市持续升级人才新政,推出“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搭建“拎包入住”的青年人才公寓,打造“青年驿站”人才公益服务项目……“尤其是对于初到威海的毕业生而言,一连串‘爱才’举措,帮大伙将未知的生活压力降到最低,毫无后顾之忧地干事创业。”丛庆说,相关部门还定期组织开展政策宣贯、就业指导、行业推介等培训课程,帮助青年人才更好地融入威海、创造价值。

如今已成长为企业复合材料制品研发骨干的丛庆,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及研究方向时,想的、干的全是如何进一步推动威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希望通过创新攻关,能为碳纤维产业链注入更多青春‘Buff’,助力威海加速冲刺新材料的‘王者’赛道。”

  李梦琳:实现自己的“电子信息”梦

全神贯注地处理数字信息、详细记录新入库电子器件的技术参数……6月24日,刚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的李梦琳,以助理研发工程师的全新身份,在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里忙碌着。

谈及新身份,李梦琳坚定地说:“威海宜人的环境与发展平台,定能实现我的‘电子信息梦’。”

时间倒回4个月前,揣着“要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干出点名堂”的李梦琳,通过校园招牌平台,收到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来的招聘通知。

详细查阅相关信息后,李梦琳惊喜地发现,不仅所竞聘的岗位与她大学主修的专业高度一致,公司所在位置正是她曾期望“二刷”的城市——威海。“去年暑假,借助大学实践活动的机会曾来过威海,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活力,当时还希望有一天能再次来威海。没想到,梦想这么快就照进了现实。”她笑着说。

就这样,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李梦琳果断放弃回家的念头,并将参与威海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她职业生涯的起点。“特别是在参观公司时,亲历数字化车间,目睹智能生产的壮观景象,让我仿佛看见了自己参与创造未来智慧生产线的可能。那种成就感难以言喻。”李梦琳说,这也更加坚定了她的选择。

此外,威海市推出的“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包括生活、购房、实习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更是让李梦琳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重视与吸引力。

初识威海,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令她印象深刻,然而,随着再次探访,她惊喜地发现,威海并不仅仅是旅游胜地,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智能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展现出的强劲实力,特别是与她专业高度契合的产业群,为像她一样的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机遇。

从德州的家乡出发,经由哈尔滨的求学之路,最终落脚威海,李梦琳笑言这一路虽“折腾”,却收获满满。眼下,在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她正努力将扎实的自动化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知识,深度融入智能产品设计及数据分析优化项目中。“4个月的时间很短,但也充分感受到威海是一片追梦圆梦的创新热土。希望能与威海来一场‘双向奔赴’,共写高质量发展的篇章。”她说。

来源:Hi威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