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大脑”让威海企业生产更智能

“数字大脑”让威海企业生产更智能

在浦林成山全钢轮胎智能化生产车间,几十台自动驾驶的AGV小车负责运送生产原料,刚下生产线的轮胎在空中“行走”,经智能分拣后进行X光“体检”……“经过数字化转型,硫化车间的空中EMS机器人挑起了生产大梁。”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数实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为推动更多企业“提速换挡”,今年,我市发布数字化领域首个整体规划——《数字威海建设规划(2024—2026年)》,明确将加快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通过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进度,推动智能制造提质升级。同时,深化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持续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标杆,推动低成本、模块化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部署应用。到2026年,力争认定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场景)230家,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数量达到100个。

眼下,在我市,像浦林成山这样“想转、敢转、愿转”的企业越来越多,他们通过机器换人、生产线改造、优化集成各生产环节等手段,推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普及,带动全市“智改数转”加速提质扩面。

在威海允祯贸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裁床成批裁剪出各种形状的布料,智能化吊挂流水线整齐划一,制作环节无缝衔接。瞄准“智能化数字改造”板块,允祯贸易先后投资1000万元改造3条智能吊挂生产线,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生产效率和产能得到大幅提高。

在“智改数转”之路上,不少企业持续优化集成各生产环节,搭建“数字大脑”,为生产决策提供参考。

每个月交付订单数量4000至5000个,涉及产品1300多种,物料上万种……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类型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离散型生产,为此,公司一直在寻求最优化的生产排程。不久前,该企业引进了业内领先的APS智能排程系统,包含设备管理、物料管理、排程管理等功能板块,运用智能化运算法则为企业作出排程计划。“我们一次性排程准确性达到了80%以上。”该企业负责人说,插上数字化翅膀,企业的生产决策更加科学高效,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也更加充满信心。

来源:Hi威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