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在身边⑪】徐晓辉:点亮星灯,为爱而行

【身边好人在身边⑪】徐晓辉:点亮星灯,为爱而行

徐晓辉,女,汉族,1979年12月生,群众,槐荫区振兴街街道阳光新城第四社区居民。

作为“宝贝回家”网站的打拐志愿者,自2009年开始,徐晓辉负责网站案例的编写,已有十五年的时间。2023年,她成为槐荫区振兴街街道阳光新城第四社区星星缘义工队的花馍老师,义务教授心智障碍孩子们制作花馍,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一颗公益心,一路志愿行。雷打不动的坚持,对于徐晓辉来说,是因为热爱,也是因为一份已经刻在心底、融进骨血的责任。

一颗公益心,一路志愿行

徐晓辉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选择成为一名打拐志愿者的源动力。2009年,因为孩子意外走失,全家人急得不吃不喝、四处寻找,最后幸运地找到了孩子。因为亲身经历,徐晓辉对于走失儿童和他们家庭的痛苦感同身受,便选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为了帮助寻找走失儿童,她成为了“宝贝回家”网站的一名志愿者编辑,利用业余时间,采访被拐或因意外走失的当事人,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徐晓辉说:“他们大部分都在很小的时候被拐,有的甚至会被倒手转卖好几次,很多在收养家庭中无法到良好的学习教育,有些被拐到云贵等偏远地区的孩子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沟通起来就比较困难。长大后,只能在一些工厂做最基础的工作,常常需要三班倒,采访也被迫时断时续。”对此,徐晓辉总是耐心和他们交流沟通,主动配合他们的时间,自己却常常写稿到凌晨三四点,她一坚持却是十五年。十五年来,徐晓辉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太多人的心酸苦楚。网站的志愿者很多因为工作、家庭或者身体原因陆陆续续退出了,但徐晓辉一直坚持下来。她直接参与编写的200余例案例被成功发布。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徐晓辉打小跟着奶奶长大。记忆中,奶奶经常做胶东花饽饽给孙女。各式各样花色和图案的花饽饽不一会儿就从奶奶的巧手中“变”了出来,这也成为了徐晓辉童年最温暖的一幕。奶奶去世后,徐晓辉想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便认真钻研、仔细揣摩,学习制作胶东花饽饽。渐渐地,徐晓辉的技艺也炉火纯青起来。

当得知阳光新城第四社区中有一些心智障碍的孩子面临融入社会的困境时,徐晓辉想到了奶奶的花饽饽。这舌尖上的美食能温暖自己,为什么不能温暖他们呢?徐晓辉灵机一动,主动加入了社区“星星缘义工队”,成为心智障碍孩子们的花馍老师。每次活动前,徐晓辉都会做足充分的准备。但实际上课中,还是遇到了很多未曾想到的困难。就拿最简单的压面来说,普通人一学就会,但心智障碍的孩子却需要更多的时间。徐晓辉一遍一遍用最清晰的指令引导,用最简单的语言教授。一个简单的动作,她总要重复教上十几遍,孩子们才能学会。她不厌其烦、循循善诱,总是用温柔的话语,不断地鼓励,不断地重复。一节课下来,她的嗓子常常沙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徐晓辉的指导和帮助下,孩子们做出了漂亮又美味的玫瑰花饽饽,很多孩子把“花”送给了自己的妈妈。妈妈们第一次收到面做的玫瑰花,开心和欣慰溢于言表,空气中弥漫着浓浓温情和感动。徐晓辉被这一幕打动了,她知道这一刻对于这些家庭来说是多么大的安慰和支持,她决定把这件事情一直坚持下去,尽己所能,为社区心智障碍的孩子和家庭提供专业技能训练和家庭指导,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获得就业能力和机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世界孤独症日,徐晓辉教给孩子们做甜甜圈;社区邻里节,她们又一起做了草莓熊、小猪、小兔子花饽饽;母亲节,她又带领大家一起做了各色的康乃馨。徐晓辉经常会收到社区父母帮孩子们发来的消息。“老师,什么时候可以去做花馍呀?”“老师,我想去做花馍”……孩子家长的脸上也露出难得的开心和欣慰。

孩子是家庭的支柱和纽带。不管是被拐卖的孩子,还是星星缘心智障碍的孩子,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切肤入骨的痛和支离破碎的心。徐晓辉用自己的力量给了这些家庭爱和希望,如同初冬的一抹阳光,温和明媚、暖人心扉。

(来源:槐荫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