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占民:父亲

散文|王占民:父亲

又值父亲节,还是有很多的话想在这个特别的节日说,但却一时不知该从哪里说起。每个人享受到的父爱或温馨或严厉,或润物细无声或狂风骤雨至,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爱却是相通的。

父亲在我小时候是读不懂的一本厚重的书,他“羞”于表达他的爱与感情,父爱不像母爱那样絮絮叨叨如涓涓细流,父爱也不像母爱那样无微不至细致入微。父爱是沉默的,有时候你猜也猜不到为什么会是这样,直到,你长大了,也当了父亲,也用同样的方式爱孩子的时候,才会在某一个时刻“幡然醒悟”……

今天没有写新的文章,拿出来两篇之前的文章放在这里,用以感谢父亲,感恩父爱……

(一)

父亲节温馨却不浪漫,国人“羞于”表达对自己父母兄弟之间的感情,总感觉都是自己人,太客气了反而不适应,能在过节的时候一起坐下来吃顿饭、喝点酒,就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尤其是儿子父亲的感情,简直就像是两座对望的山,虽然彼此欣赏但却难拥入怀。自从儿子长大了,父子便成了两个男人,只交流具体事,从不谈感情。母亲节还能送母亲一束鲜花,父亲节时送礼物的儿子恐怕很少,能不吭声的回家吃顿饭的儿子已经是非常孝顺的好儿子了……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在我的记忆里搜寻不到父亲对我的诸如拥抱、抚摸等这些亲呢的动作,有的只是一脸的严肃和无法抵近的距离。对父亲最温馨的记忆是我上初中时的一个清晨,父亲带着我与姐姐去花生地里拔草,父亲对我们说:你们渐渐的长大了,应该懂得人生就像下象棋一样,有的人只看眼前这一步,有的人能看到三五步,有的人不但看到自己的棋局,还能看清对方的棋局,知己知彼、通盘考虑。人生也是一样,只有把人生当成一盘棋来规划,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父亲文化程度不高,象棋却下的不错,以自己善长的棋理讲通人生的道理,娓娓道来,没有狂风骤雨,只有和颜悦色,让我终生铭记。

我当兵前,父亲竭力反对,甚至不惜以断绝父子关系相威胁,但最后被威胁住的却是他,所以我来到了部队。他之所以阻拦是因为他也曾当过兵,他是六八年的铁道兵,全国最苦的兵种之一,那真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那里去,哪里艰苦那安家……”。所以,他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再去吃他当年曾吃过的苦,在家千日好,出门步步难啊!但面对一个“王八吃称砣——铁了心”的儿子,再威严的父亲也是束手无策的,这无奈的背后是对儿子选择的尊重,更是无言的爱。

新兵连的时候,父亲给我写信,跟我说:你既然选择了当兵的路,就要做像雷锋同志那样的战士,毫不为己、专门利人……在一切向钱看的九十年代中期,这样的告诫是多么的格格不入,我当时还笑话父亲的迂。但没想到他的话却如春风化雨一样慢慢的渗入我的心里,滋润着善的种子发芽、扎根、成长……因为那是父亲希望的样子,一个男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父亲就是他始终如一的榜样,他愿意长成父亲所希望的那样。

我结婚后,在城市安了家,回家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但每年春天的香椿芽成长的时候是必定会回去的。家里有一棵和我一样年龄的香椿树,每到我回家的时候,父亲就会亲自上到房顶或攀到树上,仔细的装上一袋又一袋的香椿芽,按母亲的话说:“别人来摘香椿芽总是舍不得给,儿子来了恨不得把树头给抹下来!”这里面没有细细的唠叨,也没有殷殷的嘱托,却盛满了沉甸甸如山的父爱。

有了孩子后,母亲要过来帮着带孩子,父亲一个人在家我们不放心,因为他那时还不会做饭,就将他们一起接到了城市。那时,正是我买房后最困难的日子,父亲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执着的要出门打一份工,增加一份收入,且执拗的任何人也劝阻不住,说在家里能闲出病来。其实我知道他是想分担一点儿孩子的压力,但他不会如此说出来,怕给孩子增添更大的压力。

父爱如山又执着如水,绵延又坚韧的发扬着“滴水穿石”的精神。

高中的时候,我得了神经衰弱,有一天晚自习的时候突然心浮气躁、坐立不宁,就偷偷的骑自行车回家了。到家时已经快十一点了,父亲一个人斜坐在炕上看书,母亲去姥姥家住在了那里。父亲一看我夜半突然回来,吓了一跳,一边跟我闲聊一边捅开了已经封好的炉子。从来不会做饭的父亲居然专门给我下了一碗面条,下面竟然还卧着一个非常完美的荷包蛋,让我感慨不已。纵然是一辈子吃母亲做的饭也没记住过哪一顿饭值得感动,但父亲唯一的一顿饭却抵得过母亲做了一辈子的饭。

父亲有饭前喝两盅的习惯,但在我三十岁前只有给父亲倒酒的份,虽然他也知道我在外边的朋友面前也“人模人样”的,但在饭桌上却从不给我一个成年男人的待遇。突然的有一天,父亲跟我说:你也倒一杯吧,我还怀疑我听错了父亲的话。我喝了一杯酒之后,话匣子就打开了,谈一些我对单位及领导的认识,对自己人生的规划。父亲只是静静的听,对的错的都不发言,也许他发现自己的儿子真的长大了,很多的道理似乎一时难以“驳倒”。从那以后,每次回家吃饭也有了我的酒杯,只是我一般只喝啤酒,父亲则只喝白酒,于是家里的啤酒再未断过……

在十六年前,我也成为了一个父亲,但我却实在不太称职,或者说我儿子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好。我的父亲从不动怒,一辈子没有发过火;他喝了一辈子酒,从不酒后失态,似乎也没有醉过;他吸了一辈子烟,只戒了一次就成功了。其实跟父亲学到的不是文化,而是涵养,父亲不是一座静止的山,而是一棵成长的树。

当我们害怕时,父亲的臂膀是我们的力量;当我们迷茫时,父亲的话语是我们的方向;当我们疲惫时,父亲的目光是我们的温暖;当我们失败时,父亲的宽容是我们的希望;当我们成功时,父亲的叮嘱是我们平安的航向。

我们越长越大,父亲却渐渐老去,当我们再不是躲在他翼下避雨的小鸡,是否想过为他打一把雨伞温暖曾给我们带来庇护的翅膀?当我们踩着父亲的肩膀爬到高处,是否想过回首帮他按按已经日见佝偻的脊梁?当我们要一个人去闯荡世界,是否还能经常想起背后那殷切凝望的目光?

六年前,领导让我到县消防大队担任主官,其实是对我的提拔重用,我不乐意下来,我拒绝的理由就是:我把父母从农村接到城里生活,而我却又要离开城市,没有意义。那时候想的是纵然不提职又能怎么着,至少还可以经常回家吃饭,享受天伦之乐,而现在真的平均一周回家吃一顿都有点奢侈,何谓得?何谓失?就看我们更看重什么?

父亲今年71岁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每天早晨都要去公园锻炼两个小时,每天晚上还有走上六七公里,对他来说,现在才是最好的日子。身体健康、儿孙满堂,衣食无忧、乐享天伦。在我小时候他从未表扬过我,但现在却逢人就夸我把这个单位搞的很好,夸的都有点絮叨了。他这个年龄,能有现在这种身体我们已经很满足了,虽然我能理解衰老是人之常情,却接受不了自己的父亲有一天也会老去……

父亲虽会老去,父爱却会一直成长!

(二)

(父亲1980年的三等功证书)

一直以来,我都想写一写父亲的故事,记录下他曾经有过的“激情燃烧岁月”,给自己也给后代留下文字性的精神传承。因为,我知道他这一路走来的不易。

父亲出生于一九四九年的正月,比新中国还要大,算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经历了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批林批孔、农业学大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共和国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他都是亲历者和参与者,见证者和追随者,或许,他讲述的故事里就是新中国成长与发展的历史,共和国的发展史上也曾有他挥过的汗水。

父亲是家里的老大,自小就承担了不少的责任。

那天一家人一起吃饭,掐指一算,到我儿子这一辈,已经是第八代长子长孙了,那我的父亲就是第六代了。长子长孙不好干,有好事要让,有责任要当,家族内部事务,外嫁他乡姑娘,谁的事都得出面处理,处理不公还不行。在这一点上,父亲做的非常好,虽然他不是好事儿的人,不喜欢自己主动去找事干,但只要是有人找到他,他总是能给人处理的满意而归,个人的威望在那里摆着呢。

1968年,父亲19岁,参军。

之所以去参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里揭不开锅了,那个时候正是文革时期,全国人民都在狂热地用文化来填脑袋,但脑袋解决不了肚子饿的问题啊,当兵到部队最奇码能吃饱饭。况且,那个时候,军人的地位非常高,只要穿上军装家里说媳妇就不是难事儿。或许,父亲心里也是保家卫国的梦想,但他从来没有这样说过,不过他高兴的时候最喜欢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嘿……

这首歌是他们那一代军人的心里话,毛主席号召去哪里,排除万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对他们来说:牺牲是一件光荣的事。

他是铁道兵,首站是祖国的首都,建设北京地铁一号线,我想,那时的父亲及他的战友们一定是非常激动的,这里是祖国的心脏,可以离毛主席这么近,一定要拼命地表现,因为主席能够看得见他们。那时的他们,没有什么大型机械,就是靠人拉肩扛,铁锨、挠钩,最有力的武器可能就是打山洞时的爆破筒,而这种东西还经常伤人。

之后,就是去修沙通线,该线属于京通铁路,由铁道兵部队的八、九、十一、十三、十四师和舟桥团、机械团及工程通信营担任施工,最高时施工人员达20万人,用时8年建成通车。他们的口号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 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这是他们的口号,更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听母亲说,他们那时在内蒙的通辽境内,没有井水可以喝,就在靠近水泡子的地方挖一个坑,等着泡子里的水浸过来,就相当于过滤的水。母亲喝不惯这样水,说总是消除不了一股子动物粪便的味道。那些水泡子既是人的饮用水,更是牲畜们的天然水源,吃饱了就拉一向是它们的作风,哪里管是不是自己饮品,是不是还有人要饮用,在草原,它们才是那里的主人。

父亲每年都被评为五好战士,后来有三等功了,被记了三次三等功。其实,他是有提干机会的,部队曾三次到家里考察,但因家里的成分不好,三次都错过了。听母亲说,如果父亲能提上两瓶酒送给去家里考察的干部,也是可以通过的,有好几个跟他情况相似的战友都是这样实现提干梦的。但父亲不屑于这样做,“老实本分,踏实肯干”是他的信条,走后门、拉关系对他来说就是歪门斜道,他管不了别人怎么做,但至少保证自己不跟风、不违心。

现实就是这么现实,两瓶酒和干部身份之间隔着的是他坚信不移的做人准则,他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考察结果自然也过不了考察者那一关。

父亲象棋下的好,就是在部队练出来的,这也许是他们在战风沙、斗严寒之余的唯一娱乐活动。父亲酒量也大,这是他们在那些冰天雪地里猫在帐篷里最佳的取暖手段,或许伴随着热酒一起下肚的,还有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小时候,母亲每年都会带我与姐姐去他的部队住上一段时间,因为他的探亲假总是不够用,这样的外出机会让我比同龄的小伙伴们“见多识广”,在尚不记事儿的时候,我就已经坐火车远行了,而那个时候同龄的小伙伴们连汽车也没有坐过。

但纵然这样,我与父亲之间还是陌生的,一年不足一个月的相处,对小孩子来说是模糊的、遥远的。记得有一年,父亲回来探亲,穿着崭新的军装,看到我回家就亲切地喊我,还弯着腰要逮住我抱起来,而我则撒腿就跑,因为:我不认识他!虽然,院子里的叔叔大娘们笑成一团跟我喊:“小民别跑,这是恁爹,快叫爹……”但我依然撒腿猛跑,我心里知道他是谁,但我却不知道该如何跟他相处。

大门外面左侧的墙上,有一个黄底红字的牌子,上面写着:军属光荣。就是他挣来的,但这块牌子怎么抵得了一个守在家里的爹?别人家的孩子受了气,有爹出面撑腰,我受气的时候他在哪里?别人家里的重活都有男劳力,我们家十三亩地几乎全是母亲一个人,母亲躬耕于阡陌之时他在哪里?

我不想喊他,我感觉他对这个家付出的太少。

慢慢地长大了,才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父亲的不易,他的同龄人多数都是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老农民,如今很多都是体弱多病或者离开这个世界了,甚至连他们的孩子多数也是做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独有他,坚持了一条正确的路,坚持到了转业安排工作的那一天。并且,出门在外的工作与学习也让他的视角更加的宽广,我们姊妹三个没有一个辍学的,都能考上大学或军校离开农村,这里面父亲是最大的功劳。

他转业之后,被安排到乡镇的农电站当会计,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出过一分钱的差错。有一年,因为两毛钱对不起来,他将收到的现金铺满一床,一摞又一摞,小时候的我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啊!我手里最多就是卖酒瓶的一两块钱。看得我嘴里的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可以买多少瓜子啊!父亲看到我靠近,将我撵得远远的,母亲看到安慰我说:你爹就是“死巴”(不会转弯),这么多钱,给孩子几毛还能看出少来了啊!

我深以为然,因为那个时候,农村的电费可以用“一笔糊涂帐”来形容。

就有人混水摸鱼了,和父亲同时期的会计,我认识好几个,其中有两个就因为拿了不该拿的钱,被判了刑、蹲了监狱。不但砸了自己的饭碗,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对孩子教育的资本,不管到了那一辈,提起来都是一笔无法抹去的黑色历史。

作为一个儿子,对父母最大的责任是:“看住自己,不出事”,这就是最大的孝顺;作为一个父亲,对孩子最大的责任是:创造经济财富让孩子健康成长,创造精神财富让子孙永远汲取,这才是最深情的爱。

“死巴”的父亲一辈没有心理负担,不贪不占、不懒不馋,尊重老人、关爱孩子,生活艰难时不抱怨,生活顺风时不忘本,一辈子踏踏实实、勤勤俭俭,淡定从容、恬静易足,身体健康、心理无负,真的挺好。对于儿女来说,哪里还有比父母健康长寿更大的希望呢!

父爱,其情也深,其爱也真。

祝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

稿件来源:致远悦读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