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造船业“超级工厂”在威海炼成

世界造船业“超级工厂”在威海炼成

6月7日,芜船(威海)海工科技产业园项目有序运转,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加速打造。威海芜船主要建造汽车运输船、MR型成品油船等高附加值船型,总规划产能80万载重吨,计划年产值50亿元。

6月7日,芜船(威海)海工科技产业园项目有序运转,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加速打造。威海芜船主要建造汽车运输船、MR型成品油船等高附加值船型,总规划产能80万载重吨,计划年产值50亿元。

6月7日,刚投产的芜船(威海)海工科技产业园项目已然步入轨道:船体联合车间里,各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首艘7000PCTC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加速打造。这种“造车模式”的流水线大幅提高了造船效率,车间自动化率高达80%、整体节约人工近40%。

顺着工艺流程走来,8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演着“机器人总动员”,“超级工厂”还配置了五大国内首次应用技术,全自动激光复合焊等技术领先世界。

就在5月30日投产当天,不少国外船东直接敲定了订单,并表示该工厂把“高效”两个字写进每一个细节中,在威海看到了“世界造船业的未来”。

芜船(威海)“超级工厂”已正式投产。

芜船(威海)“超级工厂”已正式投产。

难以想象,这样一个震惊业内的“超级工厂”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建成。2023年,拥有124年历史、曾创下中国造船行业39项第一的芜湖造船厂,在威海打开了“由江向海”的新篇章。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威海时,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芜船本部因受长江大桥、水渠条件等影响,只能建造5万吨以下的船,而威海芜船可以建造5万—10万吨的船舶。另外,“海边造”比“江边造”能减少试航及交船扫尾租用码头的成本。在优越营商环境的加持下,威海成为芜船优化布局、走向深海桥头堡的最佳选择。

“当下衡量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已不限于造船本身的工艺和技术,更考验企业的规划和管理水平。”企业负责人坦言,打从项目落地的第一天起,威海芜船就奔着一个目标进行考量和建设——“如何最大程度利用好船坞码头”。

曾经分散的厂房被优化整合,“超级工厂”分三层巧妙地与山体“融合”,“全国首条”“世界首条”智能生产线在这里诞生……在世界造船业首条全自动激光复合焊技术生产线上,记者看到,一台机器人正用激光“划样”,另一台机器人则在精准“剪裁”。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汽车运输船对薄板焊接要求较高,全自动激光复合焊能大大减少受热变形。”

“超级工厂”车间自动化率高达80%,整体节约人工近40%。

“超级工厂”车间自动化率高达80%,整体节约人工近40%。

在焊接环节,威海芜船将“智能化”做到极致。行健机器人参与建设并提供了“四机器人组立焊接工作站”,华工科技承接了切割下料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实现套料图零件解析、钢板喷码划线、自动切割、自动分拣、自动坡口、自动倒棱、产线内缓存码垛自动物流等工序的全面自动化集成。

作为芜船首个毗海、绿色、智能、可持续性海工装备基地,威海芜船主要建造汽车运输船、MR型成品油船等高附加值船型,总规划产能80万载重吨,计划年产值50亿元。威海芜船将实现每月万吨钢材的加工能力,目前在手订单已排到2028年。

离开威海芜船的“流水线”,行驶在经开区依托15公里优质港口岸线打造的高端海工装备“产业链”上,可以看到,这里已经吸引招商金陵、泰昇海缆等龙头企业入驻,总投资120亿元的43个优质产业项目快速推进,一座7.4平方公里的海工装备产业园乘势崛起。(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通讯员 暴蕾 孙嘉雪/文 杨正/图)

  ■记者手记

  276.4%增幅背后,是什么“力”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是我市的优势产业链之一。根据威海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我市出口船舶37.7亿元,同比增长276.4%,占全省34.4%。276.4%增幅背后,注入了哪些新动力?

船舶制造业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威海芜船,比引入智能设备及先进技术更难能可贵的是,百年芜船运用“造车”理念来造船,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配置,将“高效”二字刻进每个工艺和环节,由内而外提高船舶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建造这样一个船体联合车间需要多长时间?经开区给出的回答是120天。这样的威海速度,让国外船东的态度发生了从“impossible”到“unbelievable”的180度转变。威海芜船企业负责人说,经开区管委一把手曾赶赴芜湖,与企业彻夜商讨如何解决建设难题,令他印象深刻、十分感动。

不断壮大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折射着“威海制造”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势头。今年以来,我市立足实际出台“大抓经济20条”,加大企业分类培育力度,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这艘“制造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来源:Hi威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