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妙招”频出,解锁小区交通“微循环”新攻略

天桥区:“妙招”频出,解锁小区交通“微循环”新攻略

“最近,我们社区成功安装了首个私家车充电桩,可以说在封闭式老旧小区中,我们是率先为居民提供了这一便利设施的。”天桥区南村街道西区社区党委书记田象霞说,在基层社区治理方面,南村街道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长,充电需求不断增加,充电基础设施在小区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逐步显现,南村街道不断创新基层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实践,主动协调行业多方运营公司,打通了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申请通道,顺利安装了私家车充电桩。

南村街道环卫所所长、物业办负责人韩涛说:“针对私家车充电桩的安装,街道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不影响路面且不妨碍周边建筑物的前提下,车主按照方案流程进行申报,就可以安装上充电桩。”居民们住得舒心,在家门口不闹心,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近日,记者在南村街道西区社区,看到小区内的停车位规范有序、整齐划一,小区里的“老大难”路段也通畅了,这种变化,源于社区微循环交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新尝试。

作为天桥区首个推行封闭式停车位管理的小区,近年来,南村街道按照市、区停车管理工作专项部署,理顺“市、区、街、居”四级综合管理体系,秉承“便民利民惠民”原则,逐步探索出封闭式老旧小区“1635+”物业化停车管理模式,将社区内停车需求进行分类管理,精细精准调配停车资源。

田象霞告诉记者:“街道将停车管理办法进行了划分,有常住居民优先政策、暂住优惠政策、租赁住户便利政策等六类,这样既有利于小区内的治安管理,也极大地改善了停车难的问题。”

在停车分类管理方面,街道有着贴心周到的规划。由于小区内居住的老年人占大多数,考虑到他们的子女在回家探望时可能面临停车不便的问题,街道特别规划了“探亲停车位”,并提供了每周24小时的免费停车时间。这样不仅极大地便利了子女回家探望老人,同时也使小区内的停车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街道还拆除了862间占道堵路的老旧储藏室和违建小房,然后在这些位置上增加了60多个停车位。”田象霞指引记者看向旁边的停车位,其划线与一般实线停车位不同,这些就是“探亲停车位”。

随着周边小区居民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南村街道还盘活公共资源,在济洛路和南村中街部分路段划定了185个潮汐停车位。街道积极地与辖区交警进行协商,把济洛路两侧规划为“潮汐车道”,在夜晚等固定时间段,对社区居民开放免费停车,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压力,得到了居民一致认可和广泛支持。

此外,在南村中街还汇集了济师附小、汇才学校和欧米幼儿园,在上下学高峰期容易出现拥堵,为此,街道根据学生接送情况,发动志愿者精准实施疏通引导,确保人员、车辆即停即走,缓解了道路拥堵状况,提高了通行效率。

路通畅了,停车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居民脸上洋溢着笑容,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也从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

停车难、停车乱实际就是民生问题,要解民忧、办实事,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基层社区治理中,街道和社区将继续做好“绣花针”,“穿针引线”汇聚各方力量“绣”出社区微循环交通治理品质。

来源:天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