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泉之城”铺展绿色画卷!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济南实践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千泉之城”铺展绿色画卷!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济南实践

最近,历下区公布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发现了29种疑似新物种,首次公开全球新物种—“佛慧华蜗牛”;孟家水库,今年2月迎来旅居的百余只银鸥;在黄河北岸鹊山水库沉砂池湿地,一批野生大天鹅每年都会奔赴济南越冬;闹市中的大明湖迎来数十种有益处、有经济价值、有科研价值的“三有”鸟类“落户”。

近年来,济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各类物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不断涌现新的元素。

一湖碧水千秋画,百眼清泉四季诗。一幅幅优美画面的背后,是这座城市全面推进美丽济南建设的决心和行动。

数据最能说明成效。2023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9,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138位,PM 2.5浓度38微克/立方米,较“十三五”末改善22.4%,重污染天数控制在6天。地表水国省控断面和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五年实现100%达标,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连续三年保持100%。土壤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连续四年保持100%。环境安全态势保持稳定,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核与辐射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辐射安全可控。

济南,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驰骋在逐“绿”向“新”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用生态文明托起泉城百姓“稳稳的幸福”。

夏日的大明湖,水在城中绕,人在画中游。(济南日报 赵晓明 摄)

夏日的大明湖,水在城中绕,人在画中游。(济南日报 赵晓明 摄)

齐抓共管大环保格局持续完善

5月16日起,在莱芜区、济阳区等区县,活跃着几支来自全市不同部门的队伍。他们紧盯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污染防治重点措施落实情况,昼巡夜查,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取证后立刻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这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济南开展的一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措施落实情况专项帮扶检查行动。市级联合帮扶检查组成员来自市大气办、市扬尘办、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以及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检查柴油货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的运行使用状况。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检查柴油货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的运行使用状况。

像这样的场景,每年都会有。为全力推动美丽济南建设,济南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发挥统筹协调职能,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狠抓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构建起全市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

以2023年为例,全市14个重点部门编制发布213项生态环境保护具体事项清单,凝心聚力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市人大常委会修订《济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开展名泉保护条例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推动法定责任落实。

全市公安机关侦办涉生态环境案件33起、移送起诉212人。中央和省2轮6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302项问题已完成整改276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全年组织网格员巡查37万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4.7万个;健全完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线上执法检查率达37.12%,核实整改率达99.06%,依法处罚207件、罚款1481万元。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稳扎稳打

铺设公路时,沥青不仅气味刺鼻,而且加热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没有想过用太阳能加热?

如今,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利用太阳能直接对导热油加温,通过换热装置满足沥青保温加热等能耗需求。在不同太阳光辐照条件下,加热沥青可选择太阳能独立加热、太阳能+燃气并用、燃气独立加热等多种模式,实现太阳能清洁能源全部或部分替代天然气、燃料油等化石能源,大幅减少碳排放和降低生产成本。

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是全国首个实现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务区,2023年碳减排3400余吨,实现了可持续零碳运营;位于济南高新区的洛克美森(济南)零碳智慧工厂是全省首家“零碳工厂”,项目建成后,可每年入网90万度绿电、减少碳排放近900吨,将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零碳工厂”建设提供示范。

低碳元素不断融入济南城市肌理。2023年,济南获得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最高一档优良等次。

为精准服务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济南出台了碳达峰工作方案,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完成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15项主要目标及94项重点任务;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交易碳排放配额12笔、260.8万吨;率先实施89个碳监测站点布设、装配与试运行,累计培育各级各类绿色试点示范443个;8个区县(园区、社区)入选省近零碳试点示范创建名单;5个区县、8个园区、18家企业入选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名单,各类试点入选数量全省领先;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作为山东省唯一国家低碳城市、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双试点城市”,济南不断探索全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路径。

蓝天白云成为城市生态底色

5月23日,济南明湖热电厂内机器轰鸣,矗立在大明湖畔近40年的钢混烟囱开始动工拆除,正式退出济南供热的历史舞台。济南中心城区供热无煤化步伐走得更加坚定。

近年来,济南持续优化能源结构,2023年淘汰关停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2台,完成能耗双控和煤炭压减序时任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403.7万 千 瓦,新 增 城 市(县 城)清 洁 取 暖 面 积1011.5万平方米。

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成为生态底色,是这座城市孜孜不倦的追求。仅2023年,市政府就8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大气污染防治,6次约谈有关区县政府,全力推进年度方案确定的115项具体措施落实。

在强化燃煤源精准管控的同时,济南突出“五源共治”改善气质。强力推进扬尘源治理,盯紧工地、做好道路保洁,主动、及时、精细化抑尘;持续抓好移动源治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至17万辆,累计报废补贴老旧汽油车2万辆,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机械1340台,查处机动车冒黑烟违法行为521起;深度推进工业源治理,23家重点行业企业完成环保绩效升级,完成11家焦化、水泥行业企业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和27家企业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源头替代。

越来越多“清水绿岸”环绕身边

今年1月,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鹊山水库沉砂池湿地越冬的大天鹅最多时达到190余只。这些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济做客的大天鹅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它们的到来,从侧面证明济南的水质在持续改善。

监测人员正在取水样。

监测人员正在取水样。

近年来,济南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提升水质,举全市之力推进入黄支流综合整治、小清河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治理、“两清零一提标”等重大工程,在全省率先消除劣V类水体,全市国控断面好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小清河出境断面水质从劣五类到二类实现四连升,重点泉群保持20年连续喷涌。

在具体举措上,济南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整治,深入实施“一河(湖)一策”,有效保护水生态安全,大汶河钢城段等9条(段)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常态化开展重点流域干支流水污染隐患排查,累计消除隐患110项,优先开展217处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改造雨污合流管网178公里,43条城市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完成4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累计提标改造规模达总处理能力的41%;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13个地下水国控点位监测及问题整改。

群众住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

今年,通过摸排、建立治理清单、找准污染成因、开展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等系列举措,章丘区刁镇街道辖区内的10处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完成区级自查和市级复核。

济南聚焦土壤安全守住底线,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将130家单位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100%完成隐患排查、自行监测;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321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报告评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11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607处农村环境整治,完成388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占比达73%;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5.3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51%,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97%以上,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90%。

“降噪”营造清心宜居生活环境

每年中高考前夕,济南市教育局、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都会联合下发通告,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防治,保证中高考期间考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考试和休息环境。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噪声污染成为普通百姓关注的一个重点。去年以来,济南持续抓好噪声污染防治,印发实施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划定机动车禁鸣喇叭区域,优化调整声环境功能区及监测点位。严把建筑施工噪声等重点源监管,严格办理夜间连续建筑施工作业证明,每季度联合开展噪声扰民整治考评。

打好静音保卫战,给老百姓营造一个清心宜居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幸福成色,济南一直在努力。

“无废城市”建设行稳致远

作为一家主要生产汽煤柴油、润滑油和基础油等产品的一家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油泥属于危险废物,需要委托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处置或利用,每年光固废处理费用就不低。

去年,该公司响应全市“无废细胞”工程建设要求,探索固废能减尽减、可用尽用、应分尽分路径。公司新增0.5吨/小时热脱附油泥减量化装置,建成投用后,可实现油泥源头减量约2400吨/年。

聚焦化“废物”为资源,变“包袱”为效益,济南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济南在全省率先出台“无废园区”“无废细胞”创建指南,创建3家“无废园区”、10个区级“无废细胞”。同时,济南接续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排查整改100个固废问题点位;实施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以上,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面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5月29日,济南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数字—

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现野生林木种质资源50种、栽培树种(品种)资源478种、陆生野生动物331种,其中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6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7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9种、农作物种质资源177份。

中华鳑鲏、北松鼠、旋蒴苣苔、震旦鸦雀,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和鸟类出现在济南。

中华鳑鲏、北松鼠、旋蒴苣苔、震旦鸦雀,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和鸟类出现在济南。

这些数据证明了济南在生态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效。

近年来,济南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面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组织开展18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目前已启动10个优先区域;

深化生态保护监管,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疑似问题线索核查;

修复145处350.8公顷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建成各类公园100处、绿道111公里;完成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11.36公顷,造林1.2万亩,森林质量提升8.8万亩;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总数达23个,居全省首位;

持续开展环境安全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改隐患2424个。加强辐射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辐射审批,依法安全处置8个单位的闲置放射源228枚;

组织编制5个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全面推进市级环境应急储备库建设。

生态福泽万民。济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行一项项行之有效的革故之举,实行一项项务实管用的鼎新之措,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千泉之城”,实现幸福生活与良好生态的“双向奔赴”。

(济南日报 记者:冯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