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张桂国:特殊群体“守护者”

退伍军人张桂国:特殊群体“守护者”

欢声笑语,温情满满,在聊城旅游度假区湖西街道傅家坟村,有一处小院,虽然简陋,却充满亲情温暖。

这处小院,就是专为多重障碍儿童成立的托管之家,16年来,它已为42名多重障碍儿童遮风挡雨。

而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就是张桂国夫妻。

幼吾幼 成为孩子的“医生”

2003年4月,张桂国从部队转业。2007年,张桂国的儿子出生了。然而,迎接他的,并非全是喜悦。

伴随着成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儿子被诊断为多重障碍儿童。这一诊断,如同晴天霹雳,让张桂国夫妇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自此,张桂国夫妇除了工作,还辗转于聊城、济南的儿童医院,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康复治疗的旅程。

为了给孩子长期的、可持续的干预治疗,张桂国和妻子一边带着孩子治病,一边自学康复治疗。在他俩的努力下,儿子的身体情况渐渐有了起色。

及人之幼 托管之家遮风雨

求医过程中,张桂国看到,和儿子类似情况的很多孩子,由于各种原因,耽误了治疗,非常可惜。

“在很多人眼中,这些孩子也许行为怪异,也许行动迟缓。”张桂国说,但是,他们需要的,是足够的宽容,是足够的爱心……

2008年,张桂国夫妇用爱心办起了一所多重障碍儿童托管之家,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多重障碍儿童教育问题,成为这个特殊群体的“守护者”。

夫妻俩的爱心感动了远近很多人。家里有多重障碍儿童的家长,也放心地把孩子交在他们的托管之家。从此,夫妻俩和一群特殊的孩子,组建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

爱心浇灌 耐心陪伴暖内心

自从儿童托管之家开办以来,张桂国就不再有周末和节假日,不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工作之余,他把精力都投身在了这个特殊的大家庭,把自己奉献给了这些多重障碍儿童。

“这些孩子,只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迟了一点儿,只是暂时无法融入这个世界。”张桂国始终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如花朵般绽放,会张开双手去拥抱身边的亲人,感知世界的美好。

他耐心地陪伴这每一个孩子。有时,陪他们一起练习手工,穿马扎、串圆珠、做各种各样的拼图。孩子们通过一系列力所能及的手工,动手动脑,开发智力。他也亲自参与孩子们的室内康复体能训练,与孩子们面对面地拍大球、投球入筐,进行转动呼啦圈计数训练,进行简单口语手型训练……

学习手工,多重障碍儿童比正常人要付出十倍甚至更多的努力,这就需要守护者付出更多的耐心。看着一个个出自多重障碍儿童手中的作品,张桂国的眼角时常会泛起一层湿润。

那些与孩子们一起努力的画面时常闪现在他的脑海:孩子们常因做一个手工制品而扎破手指,做口型训练时,一个简单的词语,往往就要教十遍百遍,才能掌握基本发音。往事一幕幕,有辛酸,有泪水,但孩子们不言弃的精神,也推动着张桂国陪着孩子们一起往前走……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张桂国夫妇不图回报,牺牲大量时间,奉献所有,为多重障碍儿童筑起一个温暖的家,用爱温暖着孩子们孤独的内心世界,也让家长们重新见到了希望的曙光……

(凤观聊城 张军 通讯员 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