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特色农耕农品,助力乡村振兴

枣庄:特色农耕农品,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绿色农产品的崛起不仅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是对农耕文化的深情传承和乡村多元价值的深入挖掘。

前不久,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通过挖掘传承不同地域农耕特色和产品品质、风格特性,评选并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充分彰显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促进独具地域特色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全国首批共有298个产品获此殊荣。其中,山东省凭借独特的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有26款产品上榜,展现了其在绿色农产品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

特别是枣庄市,凭借6款上榜产品,占据山东上榜总数的近四分之一,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股重要力量,为巩固乡村振兴成果不断加码。

枣庄的6款上榜产品分别是滕州马铃薯、山亭地瓜枣、龙阳绿萝卜、沙河崖青萝卜、穆柯寨甜桃、涧头集长茄。它们各具特色,品质卓越,共同构成了枣庄市绿色农产品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滕州全力以赴地打造并提升“滕州马铃薯”的品牌影响力,努力使其成为标志性的金字招牌。

在刚刚举办的“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4年第十五届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上,滕州马铃薯更是以“外形美观、黄皮黄肉、爽脆可口、营养丰富”闻名全国。同时“高产”+“高价”的鲜明特色造就了滕州马铃薯的高效益。滕州马铃薯不仅入选了山东省首批“好品山东”品牌,更是中国菜用马铃薯第一品牌,品牌价值高达158.52亿元。

不仅如此,滕州马铃薯远销海外市场,全市建有冷库140余座,约有马铃薯经纪人1.5万人,带动了物流、餐饮、住宿、劳务、农资市场等行业,带动价值100亿元以上。如今,滕州马铃薯已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为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枣庄,除了滕州马铃薯享誉盛名之外,还有众多农产品也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持续带动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助力。“山亭地瓜枣”是枣庄市入选的首个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截至去年,其种植面积突破15万亩,规模以上出口加工企业3家,年产地瓜枣3万吨,产值近5.6亿元。

龙阳绿萝卜是与滕州马铃薯共同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农产品之一,享有“果蔬珍品,百姓人参”的美誉,在龙阳镇已有400余年的种植历史。作为当地标志性产品,龙阳镇大力推进绿萝卜良种选育工程,狠抓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绿萝卜品牌经营,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款产品,一种模式,带动一方经济。诸多地域围绕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名片。

沙河崖村自2012年开始参与组织举行产品推介、青萝卜历史宣讲、农业旅游等活动,大力推广富有地域特色的青萝卜文化,沙河崖青萝卜也成为省、市两级知名品牌,荣获国家金奖。

张山子镇依托穆柯寨甜桃品牌特色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乡村产业发展”行动,支持村级建立现代高质高效农业产业园及生产基地,通过实施甜桃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助推建立蜜桃示范基地,建设精品桃园、创新甜桃文化展馆,并成立线上农产品销售公司,促成甜桃产业“抱团发展”,实现土地“亩产效益”从不足千元到超过万余元的跃升。

涧头集镇按照“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长茄为主要抓手和突破口,引导和鼓励村级合作社与农户结成利益共生体,打造“涧头长茄”品牌。如今,涧头集长茄也已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同时获评第四届枣庄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近年来,枣庄市逐步形成了“政府扶持、市监主导、品牌引领、产业带动、精准施策”的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枣庄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价值链升级,更培育出一批具有枣庄特色、市场知名度高的地理标志产业集群。

从发掘到发展,从农村到城市,枣庄市深入挖掘地理标志潜力,将其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枣庄以地理标志为媒介,将古老的农耕文明与现代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农业与经济的双丰收。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枣庄正绘就着一幅令人期待的蓝图。

(凤凰网山东 贾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