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字号”如何点亮“世界地图”?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山东:“鲁字号”如何点亮“世界地图”?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2日讯 英国超市的货架上整齐地排列着青岛啤酒,美国的会客厅里海尔空调正向外输送着冷风,沙特的公路上奔跑着崭新的中通客车,印尼的首都与旅游名城间驰骋着由中车四方公司设计制造的高铁列车,非洲每十辆重卡中就有六辆来自中国重汽……“鲁字号”的品牌标识,在不经意间已融入全球居民的衣食住行。

由“制造”到“创造”,由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鲁字号”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鲁字号”凭什么这么能“闯”?

01

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海尔、海信、潍柴、五征等老牌制造业品牌早已蜚声海内外。与此同时,在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浪潮中,根基深厚的“鲁字号”制造业也面临着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等品牌焕新挑战。

近年来,《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等文件先后印发,聚力推动破解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多而不精”的问题。在奔赴强省目标的路上,我们见证了许多企业“腾笼换鸟”践行长期主义、以转型发展重塑企业品牌的故事——

从一家生产一次性输液器的小厂,成长为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威高创新研发的“妙手S”手术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能够通过远程操作造福病人。从“针尖”到“妙手”,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与智能化产品的研发,背后是产业观念、治理模式、价值体现的三个转变。

海尔从一家一度亏空百万元的小冰箱厂,成长为智能家居行业的引领者,如今还孵化出卡奥斯COSMOPlat这一工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也走出了一条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型之路。融“链”、入“网”的新范式打破原有组织方式、推动生产力变革,目前,卡奥斯已携手3000多家生态伙伴,赋能中小企业8万多家,赋能企业的资源聚合、效率提升、降本增效。

华熙生物从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供应商,一跃成为旗下品牌林立的美妆行业后起之秀,在打通研发、制造、产品开发全链路的同时,还收获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与追随。如今,其领跑的研发投入仍在持续为品牌坚守的长期主义夯实根基……

纵观数十年“长青”的“鲁字号”企业的发展历程,它们多在坚守内核、应时而变的思路上不谋而合。风云变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坚持长期主义、做强品牌是这份坚守的精神内核,这也成为了“鲁字号”企业家们在身立潮头之时、胸有激雷而面若平湖的一份底气。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爬坡过坎的上升期,这些“鲁字号”企业敢于跳出既定轨道,从全局视角重新审视未来、当机立断转换赛道,为他们的下一次产业变革积蓄了力量。

02

那么“鲁字号”企业又是如何一步步点亮“世界地图”的呢?

物畅其流拓渠道。中国重汽的卡车出口始于2003年,以首次出口40辆踏出了销往海外的第一步。到2023年,中国重汽海外市场销量已突破13万辆,连续多年位居国内重卡出口销量榜首;今年2月,中国重汽更以单月出口突破14000辆的数字刷新纪录。而这,得益于中国重汽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约300家各级经销网点与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近600个服务网点和配件网点。海外办事机构的设立,能够有效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更精准地提供本地化服务,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整合资源扩增量。在营收迈入百亿大关之后,潍柴意识到独立发动机品牌难以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开始寻求打通完整重卡产业链,在吸收合并湘火炬后,又先后收购了法国博杜安公司、意大利法拉帝公司、德国凯傲集团及林德液压等海外公司,逐步从技术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到2017年,潍柴集团已实现收入的40%、利润的30%来自海外,标志着潍柴正式跨入国际化企业集团行列。通过海外并购整合并优化资源,加速推动潍柴获得海外市场份额、补齐技术短板、建立目标市场的品牌认知,助力企业世界级品牌的孵化。

技术创新强优势。万华化学同样经历了从单一产品向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领域拓展的转型突破。作为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全球最大且最具竞争力的MDI制造商,万华化学凭借自主创新研发多次打破国外垄断。2000年,公司4万吨/年MDI制造技术通过专家论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在技术创新的加持下,万华化学持续深化全球布局,已拥有包括匈牙利、捷克在内的国内外十大生产基地及工厂,并在美国布局了研发中心,在全球各大洲主要市场均布局了销售机构,业务覆盖全球。

03

从“好品山东”的品牌打造,能看出山东的品牌谋略。

“好品山东”是一个不设限的概念,这一品牌既要立起来,更要把“好品”的经验传下去,带动更多的“好品”企业涌现,把区域品牌打造成为世界品牌。

前不久,山东发布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连续三年发布,“好品山东”的金字招牌下已聚拢了427个优质品牌,一长串名单不但是观察山东三大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更是汇聚“出海”合力的一艘“旗舰”。

“好品山东”品牌,承载的是山东产品、工程、服务品牌的整体形象。冬奥会前,我国首台国产雪蜡车的“横空出世”,印证了“好品山东”握指成拳的力量:从“不知道什么是雪蜡车”到全车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历时11个月,集合了中国重汽、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等十余家单位的技术力量,山东交出了这台在当时堪称世界上单层展开面积最大、集成功能最全的雪蜡车,并最终在冬奥会上全力保障奥运健儿夺冠摘金,向世界递出一张体验感十足的名片。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

“好品山东”品牌的塑造,离不开“鲁字号”企业与山东省级层面的共同推动。从企业角度来看,“创品牌”的信念一旦确立,就为此后的发展目标的兑现设置了一个优先级。张瑞敏在1985年就“一锤定音”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华熙生物由“隐形冠军”孵化出美妆行业国民品牌矩阵,也是以“品质、品味和品格”奠定了品牌建设的基调。

从政府角度来看,早在2016年,山东就印发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建设品牌强省;2021年,印发《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通过持续培育、整体创建,提升“好品山东”品牌美誉度和品牌竞争力;2023年,印发《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提出要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与此同时,山东加快“山东标准”国际化进程,涌现出海尔、中车四方、济南铸锻所、山东昊月、山东国瓷等一批国际标准化优秀企业;由卡奥斯制定的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有力助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的应用推广,以“先行者”之姿牢牢把握国际话语权。“鲁字号”品牌愈发重视掌握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导权,让引领行业的国际化标准,成为“鲁字号”品牌价值的硬实力。

“新”“质”持续拓展“鲁字号”世界品牌的边际。

梳理“鲁字号”龙头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开拓创新与质量文化是贯穿首尾的两条主线。

从“新”出发,“鲁字号”企业积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科技内涵提升品牌价值。今年4月,潍柴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连续四次突破柴油机热效率世界纪录,将进一步提升经济性、以节油减碳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以“质”致远,山东在全国率先实行省级质量督查激励,截至2023年,山东累计有54家企业入选全国质量标杆、数量居全国首位。

以创新为特点,以质优为关键,可以说,“鲁字号”品牌的发展之路与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无缝衔接”。把握好新质生产力的催生机理,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将在未来持续拓展“鲁字号”品牌的边际。

如今,“山东制造”与“好品山东”融合发展,“好品”的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鲁字号”品牌的“出海”路程,亦标记着山东一路走来高质量发展能级不断提升的点滴足迹。

(来源:闪电新闻、山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