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这个党建工作区让数据赋能“倍增”效应,助力基层减负更好为民服务

章丘这个党建工作区让数据赋能“倍增”效应,助力基层减负更好为民服务

怎样才能把数据要素的价值发挥出来,让数据给基层工作人员真减负,给老百姓办事真赋能?济南市章丘区以相公庄街道小康党建工作区为试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通过搭建简单实用的场景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抓问题解决、乡村振兴和为民服务。

家底清,大事小情了然于胸

“我们小康党建工作区有8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共计9683人,其中党员483名,低保户541户,80岁以上老人1215名,耕地面积9943亩,房屋49247间。以工作区周家村为例,重点人员包括独居老人27人、常年卧病者8人……”日前,相公庄街道小康党建工作区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彬彬向笔者介绍这个党建工作区基本情况,在她如数家珍的讲解时,前方一块屏幕上,人、房、企、建筑物、治理点位等一一呈现,打开后台,可统、可查、可导等基本功能一样不少。

如何通过自上而下赋能、自下而上治理,解决基层数据散、汇集难、应用差等问题?章丘率先在小康党建工作区探索打通省市区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济南基层数据填报系统、章丘数据要素×系统,实现各类基础数据在党建工作区的“融会贯通”,一本账、一张图、一系统,为后续党建工作区通过数据实现跨层级跨领域业务协同打好基础,为基层工作减负提效夯根筑基。据张彬彬介绍,党建工作区各村居手中都有一本关于人口、房屋、建筑物、重点场所、市场主体、维稳安全等底账,但数据散乱问题突出,到了工作区和镇街层面也没有实现整合,经常是各口各部门重复让村居和社区报送,但确切的数据家底谁也答不上来。

正是围绕解决这些痛点堵点,去年以来,省市各级大数据部门持续通过精简系统应用和打通数据共享通道为基层卸下“指尖之负”。以此为契机,章丘区大数据局一方面通过省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申请返还了婚姻、法人、残疾人、自然资源、电子证照等120多个接口及库表数据;另一方面结合上级精神将基层治理多网融合系统升级为章丘数据要素×系统,以党建工作区为载体,汇集村居社区手中散落的基础数据,让两个渠道的数据碰撞交融,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式修正治理,为人口、建筑物、市场主体等绘制层次分明、精细鲜活的画像,实现基层基础数据汇得好、治得准、供得出。

“这些数据经过梳理清洗之后,我们将逐步归类形成资产目录,不单解决复用的问题,结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求,这些数据下步还将以‘可用不可见’等形式逐步参与市场化开发运营,成为新质生产力,释放出更大的价值。”区政府办信息中心副主任董传龙表示。

好协同,从九龙治水到一体联动

小康党建工作区副书记徐传辉常态化下沉河庄村,用他的话说:“数据要素的价值之一就是让我们治理服务更加精准、业务协同更加高效。河庄村有天然气户174户、自建房385户、垃圾点10个,还有独居老人、精神疾病等重点人员81人,以前的排查服务工作比较松散,各口的任务直接下到村居,村居工作人员再通过人口底册逐家逐户开展,目标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足。自从各类基础数据上了“一本账、一张图、一系统”之后,依托党建工作区的排兵布阵,在这个层面我们实现了一体联动、高效协同。以自建房排查为例,因为户主信息和点位标注具体,我们靠上对其中的两户危房进行加固,很快消除了隐患。”

“九龙治水、各管一摊”。为了应对各条线上的工作安排部署,基层治理各自为战、泾渭分明特点突出,很容易形成一阵风,刮过即完成。正是找准这一症结,章丘从去年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区建设,建立街镇党(工)委领导、工作区统筹把关、村党组织具体执行的管理模式,每个党建工作区原则上覆盖不超过10个村,设置五大办公室,配备15名左右的部门和镇街干部,实体化运行、常态化包村,通过重塑基层组织构架,实现了人员、职责、服务下沉,从区级部门和镇街层面部署下来的任务在党建工作区实现了大统筹、大布局、大协同。

人员职责下沉到位后,小康党建工作区又通过治理服务手段的数字化转型,重塑工作流程,精准治理、精细服务、高效联动的格局加快形成,基层群众的切身感受也更加明显。据相公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志华介绍,小康党建工作区按照界限清晰、管理方便、全域覆盖的要求,将党建工作区划分为15个网格,由各村党组织书记任总网格长、工作区包村人员任分网格长,各网格配备1-2名党建指导员,推选数名优秀党员、村民代表参与,所有人员同步嵌入章丘数据要素×系统,党建工作区可将各类工作重点经系统智能匹配后,带着数据和点位下发,工作干没干,干的好不好,立体化可视、可追、可考究。

“在绘制小康村重点人员画像时,村里有位83岁老人,不单肢体四级残疾,还是低保户、贫困户、独居户。作为工作区包村人员,基本每周我都会去走访,各类补贴发放后,我还会把银行流水打出来,一笔笔的给老人解释,让老人放心安心。”工作区包小康村下沉人员牛静说起这个大数据人员画像很有感触,希望下一步在人员画像基础上,建立‘政策找人’分析模型,比如高龄老人津贴发放、老年证办理、计生家庭补助等,实现新增人员和退出人员的监测预警,居民不跑我们跑,让老百姓在家里就能享受各项政策服务。

真赋能,一表通一件事一次办成

“以前各部门跟我们要数据报表时,我们要把任务下派到村居汇总上报,层层把关还觉得不够准确。如今,上边来的各种任务报表到了我们党建工作区就‘节流’了,我从系统中可以随时查看统计,直接生成表格……”张彬彬表示。

怎么样才能把基层从多头填表、报数据、交证明中解放出来?目前,章丘区大数据局正着手从两个方面发力,深化一表通开发应用,实现对基层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的双向赋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一方面如基础性的人、房、企等数据填报,目前系统已经支持一表通在线自定义生成,自动填报、批量打印;另一方面,围绕着办理诸如计生家庭奖励扶持、低保户申请年审、双女户奖励等等,需要办事群众填写各类基础信息、开具证明材料的事项,依托各级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和章丘数据要素×系统,这个“一表通”正在调研开发,部署到系统上将更贴近实际工作需要,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同时,“一表通”还具备自动记忆和提醒功能,各类填报表格修改完善后会自动写入系统,下次或者次年再行提报核实的时候,系统自动提醒、一键生成,做到一次填报、多次多终端复用。

“高效办成一件事已成为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的新抓手,今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畅通共享,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我们就从基层群众身边一件件小事抓起,通过各类表格的整合实施流程再造,通过各类电子证照的互通共享减少证明,提升办事效率,优化办事体验。”章丘区大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通讯员 战文 朱丽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