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连续三年省内营商环境考核第一档次 出台5.0版工作方案

烟台:连续三年省内营商环境考核第一档次 出台5.0版工作方案

5月22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范仲利介绍烟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相关情况。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吉鹏,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正功,烟台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忠杰,烟台市商务局副局长曲宁,烟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刘健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烟台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着力打造“烟必行”营商环境品牌,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省内营商环境考核第一档次,连续三年获得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考核第一名。在2023年度山东省政务公开工作评估考核中,烟台也取得全省第1名的好成绩,并获评2023年度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地级市。

创新提升:出台全省首个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强制清单

烟台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举措,先后打造“镇街综合数据平台”“智慧人社”等一批在全国、全省领先的创新亮点。形成《烟台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白皮书》,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出台全省首个市级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强制清单规范性文件,355项轻微违法行为实现“不罚”“轻罚”。

服务企业:开通“政企通”企业服务专线

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针对3000多家重点企业,匹配1800多名领导干部作为服务企业专员,每月走访调研,累计解决企业问题1.1万余个。开通“政企通”企业服务专线。贯通“即时响应”组织网络,累计解决企业诉求4.17万余个。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2023年累计开展交流活动42次,近300名企业家参与。

智慧监管:全国首创“涉企联合检查平台”

建立“线上备案、自动匹配、扫码入企、线上检查、结果互认、码上监督”涉企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全国首创“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实现涉企检查“阳光运行、无事不扰”。2023年以来,累计减少重复检查3.4万多次。

减证便民:1.3万多项事项实现“减证办”“免证办”

锚定“凡是在烟台市辖区内政务服务活动中产生的证明材料及结果一律不允许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的工作目标,通过数据共享、告知承诺推动实现线上线下“减证办”“免证办”。2023年有1.3万多项事项实现“减证办”“免证办”,材料减免近1.4万项。

出台《烟台市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

为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24年,烟台迭代出台5.0版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烟台市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确定了“126”营商环境工作战略。

(一)锚定“1”个目标。始终坚持把营商环境本质提升作为出发点,全力打造产业生态良好、要素保障齐全、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体系完善、贸易投资便利、社会服务完备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二)建好“2”个平台。升级“烟台政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进行增值服务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升级“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建立“八位一体”涉企联合检查工作机制。

(三)打造“6”大环境。

打造“四链”融合的产业生态环境。围绕产业链精准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补齐人才链,谋划推出“产业链条+集群生态”招商、产学研联动项目支持机制等措施,助推产业集聚发展。

打造要素齐全的市场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市场化要素配置,探索推行“验登合一”、线上“就业超市”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打造暖心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政策服务精准化、“一件事”办理集约化、涉企服务增值化、公共设施服务便利化。

打造公平公正的硬核法治环境。秉承“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推出企业“法治体检”、行政执法领域“综合查一次”等措施。

打造自由便利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着力提高要素跨境流动、贸易投资便利度,推出探索大宗资源类商品采信试点、培育数字贸易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等措施。

打造宜居宜业的多元化人文环境。推出深化“信用烟台”建设、争创省级“美丽海湾”等措施。

(凤凰网山东 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