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多例双肺移植,让患者“自由呼吸”

潍坊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多例双肺移植,让患者“自由呼吸”

肺是为全身供氧的重要器官,当人的肺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长期吸氧来维持生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有的患者甚至会随时面临因感染导致的病情恶化,危及生命。对于这些终末期肺病患者来说,肺移植是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存活的唯一希望。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潍坊市人民医院自2023年10月13日获准进行肺移植手术资质以来,已成功为4例患者实施了肺移植手术。让患者摆脱呼吸机,实现“自由呼吸”,享受高质量的美好生活,是潍坊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团队一直在不懈地努力。

成功“换肺”,迎来生命曙光

“我真的非常感谢潍坊市人民医院,感谢卢恒孝主任及其专家团队,让我重获‘新生’。”5月18日,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一区肺移植病房,69岁的郝先生准备出院。郝先生及其家属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和细心不断地表示感谢。

郝先生是潍坊人,长期居住在青岛。他患有肺间质纤维化,今年感染新冠病毒后,胸闷症状加重,并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最终被诊断为“白肺”。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郝先生将因呼吸衰竭而面临生命危险。对于他来说,肺移植是唯一的生存希望。

得知潍坊市人民医院开展肺移植技术后,郝先生慕名前来接受治疗。到达医院时,他已无法下床、无法走路,甚至在静息状态下都需要高流量吸氧。经过专家团队的评估,确定他符合肺移植手术的指征。郝先生也期待着肺移植能够带来生的希望。但郝先生年纪较大,基础条件差,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加上急性呼吸衰竭,这些因素使得他的治疗过程充满挑战。

患者进行三球呼吸训练

患者进行三球呼吸训练

在大约一周的时间内,郝先生顺利完成了配型并成功进行了双肺移植手术。手术后,移植团队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是如何让新移植的双肺在患者体内存活。肺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包括胸外科、呼吸内科、麻醉手术科和重症医学科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及围手术期管理。经过多学科协作,郝先生术后成功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恢复情况良好。目前,他已经能够正常走路和活动,未来只需定期到医院检查即可。

填补潍坊肺脏移植技术空白,造福更多患者

肺移植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对围术期综合救治能力是极大的考验。肺移植不仅仅是一台手术,术后患者还需要面对感染和排异等众多挑战。由于肺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器官,围术期的管理变得更为复杂,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移植的成败。因此,执行这类手术要求医院具备高度的移植基础和强大的综合实力。

潍坊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卢恒孝表示:“肺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肺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肺部极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此外,手术技术的高要求及患者术后易发生的排异反应和感染等并发症,使得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低于肝脏、肾脏等其他器官移植。”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前期,医院肺移植团队通过学习交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派出多人赴无锡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学习,团队加强肺移植模拟训练,为肺移植手术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保证第一例肺移植手术顺利实施,院党委加强部署,院领导亲自挂帅,医疗部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胸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药学部、心内科、输血科、检验科、临床营养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带领科室骨干反复讨论研究、实践推演。

卢恒孝称,2023年11月22日医院进行了全市首例双肺移植手术,到现在又陆续接收了五名患者,有的已经康复出院,有的正准备出院,还有两人正在进行手术前期准备工作。肺移植术被列为四级手术,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在四级手术中也属于高难度手术。国内目前只有少部分省级以上三甲综合医院具有肺移植手术资质,能常规开展肺移植手术的肺移植中心也仅有个位数。现在,潍坊当地患者再也不用去外地做手术了。

移植的进行,生命的延续,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手术室里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生命接力。这不仅是医院在医学领域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填补了潍坊市肺脏移植技术的空白。至此,潍坊市人民医院已成为潍坊地区唯一拥有肺脏移植、肾脏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全国第二家开展肺移植技术的地市级医疗机构。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潍坊市人民医院在前进的道路上栉风沐雨,奋力拼搏,医院将把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始终坚于基础、强于临床,以更强的科研水平和救治能力,全力以赴创造生命奇迹,造福更多患者。

通讯员 杨舸 季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