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比1:4!在5月9日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首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128名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应届生“遭抢”——35家全国知名养老机构带来了400多个岗位供他们挑选。
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128名首届毕业生,既是本校的“首届”,也是山东的“首届”。2020年9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设立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并招生的本科院校。此后三年,陆续有二十几所本科院校加入这一行列,因此,2024年毕业季将是第一批养老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的时期。
山东首批128名养老专业学生“遭抢”,告诉我们两个信息:一是社会养老需求较大,而且存在明显的供应“缺口”;二是社会呼唤专业性的养老高层次人才。这里说的“专业性”,是指超越一般简单的看护和护理,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有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具备较高的老年心理学、健康学素养水平。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养老事业成为众所关注的话题,128名养老专业学生“遭抢”,与当前面临的养老形势有关。5月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情况,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山东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23年底,全省有60岁以上人口2391万人,占比23.62%,老年人口数量居全国首位,且呈现出总量大、增速快、高龄化等特点。
在5月9日的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首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山东健康益寿光年济南颐养中心副总经理宋朝一个发问很有意义,他说:在座的你们,从自己的内心,有没有真正准备好,我要成为一位职业的养老从业者?现场主持者还让愿意到养老机构任职的同学举一下手。
“之前也有学生加入我们,入职后表现非常优秀,我们也拿出最好的资源培养他,但突然有一天,他就像是网上流行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离开了本职岗位。”宋朝说,“希望学生们从内心做好准备,迎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宋朝的发问,其实点出了当前养老事业需要“专业+专心”的人才。专业素养是基础,专心则是干养老职业要有恒心,或者说,恒心也是专业素养的一部分。对于养老专业学生来说,这当然也是“灵魂之问”。一方面,从事养老职业是一份工作;另一方面,你是不是真正喜欢这份工作,这决定着工作的持久性。
我国拥有巨量的老年人口,养老需求巨大,是公认的朝阳行业。根据一份《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但对于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还未真正步入社会,很难清楚地表明对某一行业的真正喜好,适应养老工作需要一个过程。正如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负责人陈姝君所说:一开始只有20%的学生愿意留在养老行业,但现在这个比例正在逐渐走高。
第一,对老人生活状态需要在实践中了解、熟悉并在心理上接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老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一些老人到80多岁,仍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需求多元化。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饶宇平说:“实习后,我发现养老行业的岗位很多元,面对的也不仅是不能自理的老人,老人比我想象中更有活力”。这是实习中的新发现,也是许多老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不过,老年人毕竟和年轻人不同,尤其在身体机能方面,和年轻人存在较大的差异,做好养老服务,就得跨越“代沟”,善于和老年人打交道,这对于新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一个心理上逐渐接受的过程。
第二,做好养老服务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克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
需要看到,纵然是一些老人能够“活到老,健康到老”,但接受养老服务者可能更多的是一些失去或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这些老人腿脚不便,最害怕的是突发状况。有的老人一旦磕到,骨折瘫痪也多发,养老服务事实上要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笔者的亲身感受是,照顾瘫痪老人,即使是兄弟姐妹五六个,依然充满各种困难。
年轻人对养老的直观感受一般来自自己的祖辈,对外边的老人缺乏了解。每个老人的情况不一样,需求不同,尤其身体状态各种各样,养老服务必须因人而异,并掌握有针对性的急救知识,这只能在实践中锻炼,摸索出有效的应对方式。
从老人视角来看,愿不愿意接受社会养老服务,愿意接受怎样的养老服务,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千万别把养老这件事看简单了。中国作为拥有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养老服务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奔赴的事业。政府可以在养老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扩大养老服务发展的空间。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5月11日召开的发布会上,省民政厅表示:持续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年底前发展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1万张,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不少于1.5万户,这有望为养老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