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三载,济南起步区雄姿初现

扬帆三载,济南起步区雄姿初现

4月24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迎来成立三周年。三年来,济南起步区平地立城、白纸作画,承载着“着力融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增强省会引领带动力”的重托,不断向着“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目标迈进。如今,起步区内产业跃进、城市焕新、民生向暖……一幅新城画卷正徐徐展开。

4月26日,济南市“一月一主题”集中采访活动暨“起步区获批三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举行。凤凰网山东跟随采访团走进济南起步区,深入了解起步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实地感受黄河新城崛起所迸发出的蓬勃生机。

以绿色为基,筑就生态之城

城区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市政设施系统,垃圾转运站更是区域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走进济南起步区垃圾分类转运中心,隐藏于绿化景观之中,半地下结构形式的建筑引起了采访团的关注。

扬帆三载,济南起步区雄姿初现

“项目是山东首个半地下结构形式的垃圾转运中心,也是省内首个融合垃圾转运、渗滤液处理、大件及装修垃圾分拣拆解、环卫宣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集约型环卫设施综合体。”起步区城市管理办公室姜远向采访团介绍到,特殊的结构形式可以有效将臭气、噪音“困”在地下,便于收集处理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设备及工艺方面,中心采用“换位门”压缩箱体、酸碱洗塔除臭气、渗滤液集约化预处理等多种先进技术,彻底解决压缩及转运过程中的垃圾抛洒、污水滴漏、臭气污水污染排放等问题,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减少邻避效应,姜远表示,“通过智能化操控,实现不接触作业、无人化值守。配置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的可持续化运行,全面提升起步区城市管理水平。”

据了解,中心计划于二季度投入运营,运营后,可转运生活垃圾压缩400吨/天、渗滤液处理60方/天、大件垃圾拆解分拣10吨/天,装修垃圾拆解分拣200吨/天,融雪剂搅拌200吨/年,危险废物暂存500吨/年。

如今,为充分发挥邻避效应,优化生态环境,诸多市政设施均采用地下式设计。在济南起步区,隐藏于地下的还有污水处理厂。当车辆驶入起步区崔寨污水处理厂园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生态画卷,丝毫看不到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场景。

“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绿色集约’的理念,地下为污水处理厂,地上为开放式节水公园,真正打造融功能、风貌、生态于一体的绿色污水处理厂。”起步区建设管理部水务园林办公室副主任张恺表示,通过节约的土地,厂区建设了一座节水展厅,作为起步区节水宣传的主阵地。

走进地下污水处理厂,只见管道密布,先进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作人员认真查看着各项数据。

扬帆三载,济南起步区雄姿初现

“负一层是操作层,用于日常运营管理、巡视、设备操作等,负二层为工艺层,24小时不间断处理各类生产生活污水。我们利用先进处理技术,使用MBR膜生物反应器,结合AAO工艺,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介绍到,同时建设规模为3万吨/日的中水回用设备,回用水主要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景观补水、企业用水等,目前一期部分已具备供水和水处理条件。

据了解,除崔寨再生水厂建成运行以外,目前,起步区正在加速建设引爆区再生水厂,即将启动孙耿再生水厂、太平再生水厂等项目建设。建成后,新增再生水供给能力18.5万立方米/天,可以充分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景观补水、企业用水中,张恺表示,“预计到2025年,起步区再生水利用率60%以上,成为全市节水示范的新高地。”

从垃圾转运到污水处理,如今,起步区市政基础设施已初见雏形。同样,集合了电力、热力、给水、中水、通信、真空垃圾管道的地下综合管廊体系也在悄然筑起城市的“生命线”。

扬帆三载,济南起步区雄姿初现

“当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管廊长度为32.5公里,2024年底,直管区范围内总建设里程占比将达到规划长度的78%。”起步区建设管理部交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秦文超称。

以“新质”为核,打造产业之城

作为继雄安新区之后的我国第二个起步区,济南起步区确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并把布局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攻方向。其中,氢能,更是其发展的重点方向。

三年来,起步区与国家电投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建设了“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通过聚焦氢能关键技术研发、建设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布局氢能示范应用场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起步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澎湃动能。

扬帆三载,济南起步区雄姿初现

目前,在起步区和国家电投共同努力下,从氢燃料电池生产线投产,到氢能源渣土和环卫车上路,到氢发电、氢热电联供产品发布,再到氢能助力车、无人机等多元产品推向市场,氢能装备持续出新,在氢能车辆高速免费通行等政策加持下,起步区氢能产业“氢”装上阵、向“绿”而行,前景广阔。

在济南起步区中科新经济科技园内,一台白色为底、红绿色相间的氢能大巴正停靠在济南绿动楼前。这辆氢能大巴跟2022年冬奥会的氢能大巴系同款,是起步区通勤班车,如今已经享受到了我省氢能车辆高速免费带来的政策利好。

“班车往返于园区和济南西站,每天行驶里程100多公里,高速费大约120元,免费后每年能节省约16000元。”山东氢动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培福介绍,我省推出氢能车高速免费政策,将极大促进氢能车推广应用。

如今,济南起步区的新质生产力还在“加速奔涌”中。在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实验室内,研究院副研究员、XRF设备项目经理许琼向采访团详细介绍了曲面自动导航高精度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成像设备。

“这款设备是针对我国曲面文物的表面元素成像分析所设计的,能够实现高精度元素分析,并进行元素分布成像,对研究文物制作工艺、发掘文物价值、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与永续保存文物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许琼表示,设备是由研究院和故宫博物院联合研发,系国内首台,并获得了故宫博物院的试用和认可。

扬帆三载,济南起步区雄姿初现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成立四年多来,在精密无损检测、辐射安全监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及放射性药物研发等领域投入近8000万元产值的设备仪器,开展10余个科研项目的研发落地,并成功完成20余款核技术应用产品的工程化开发。“我们将继续为国产化设备替代和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存峰说。

除此之外,为实现四个“国内领先”济南起步区还高标准建设了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树立起粮食“智能、高产、减损”新标杆,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走在前。

“农业灌溉采用浅埋式滴灌、地埋式喷灌、指、卷盘式喷灌等5种灌溉模式,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水利用系数由0.65%提高到0.9%,每年可节水95万m³。”经济发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波表示。

扬帆三载,济南起步区雄姿初现

“通过升级灌溉设施、水肥一体化设施,优化耕种管收、仓储加工等各个环节,研发改良品种达到粮食减损的效果。”城发农科副总经理杨蕾说,目前,我们实现了粮食生产全过程减损5%,提升粮食亩产15%,降低化肥、农药等农资消耗30%,可使种粮农户每亩增收300元。

可以说,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的建设不仅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了新标杆,也为全国乃至世界粮食生产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以利民为本,绘就幸福之城

伴随着黄河新城的崛起,如何将群众安置好、服务好、保障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济南起步区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走进鹊华理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热情地为居民办理业务,理想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引导与服务;上到二楼与三楼,全龄教育书画培训班、儿童舞蹈班、安全教育课程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扬帆三载,济南起步区雄姿初现

自2023年开始,起步区11个回迁社区陆续投入使用。为加快实现乡村向城市、村民向市民的转变,济南起步区积极探索推进“理想社区”标准化建设。

“针对传统回迁社区‘多村并存、村民混居’的特点,普遍存在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不足,回迁村各自为战的现象。我们实行社区治理与村务管理“双轨并行”模式。”大桥街道鹊华理想社区党委书记韩莎莎表示,社区治理党总支主要履行社区治理职能,负责管理网格、物业企业等;村务管理党总支主要履行原管区职能,负责管理回迁村“两委”班子、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形成双管齐下、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同时,在社区内推行社区工作者“走网入格”,回迁村党员干部“设岗定责”,网格员、楼栋长、物业管家“分片包干”,凝聚起社区治理的强大力量。

在服务过程中,为实现数据多跑腿,居民少跑腿,社区搭建起可视化平台,构建以社区“人、房、车、物”等信息为基础的智慧平台,打造“平台+网格”“平台+物业”“平台+服务”模式,实现数字技术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此外,理想社区还配建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婴幼儿托育点、图书馆、书画室、亲子乐园、全龄学堂等功能区,着力打造养老托幼一体化场景。突出就业创业服务,配建创业个人及团队办公、产品展示、创意宣传等场地,建立社区“成长学院”开展专业培训,营造社区就业创业良好生态。“我们通过理想邻里、理想教育、理想健康、理想服务、理想创业、理想治理六大暖心场景,将空间让给群众的同时,也在空间中充分融入社会资源,丰富居民生活。”韩莎莎说到。

扬帆三载,济南起步区雄姿初现

如何站在群众的“视角”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急,不仅是社区工作者的“必修课”,同样也是行政审批部门需要修炼的能力。

“公司被评定为‘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后,享受到‘免申即享’政策,只需要通过‘泉惠企’平台点击确认,政策资金就能直达账户了。”说起济南起步区的各项行政审批惠企政策,豆源和(山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一帆连连称赞。

扬帆三载,济南起步区雄姿初现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审批服务提速增效,济南起步区建立与区域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审批制度改革路径,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出台《关于推行审批事务官制度的若干规定》,深化“新区特办”机制,承接省级企业审批权限,实现三级事权“一站办理”。

同时,提升大厅精细化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周末不打烊、中午不断档、延时以及7*24小时预约等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差异化办事需求;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抓好企业开办、联办等重点事项落实,整合不动产、税务窗口设立联办专窗,发放济南市首张回迁即办证的安置房不动产权证书;全面推行经营主体住所标准化登记,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登记改革,探索打造了“标准地址+数字门牌+政务服务”新模式……下一步,起步区将聚焦项目落地、惠企利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未来之城,蓄势待发。2023年,起步区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01%,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省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用加速释放,数据见证着济南起步区的拔节生长。

三年来,从加快规划编制和新城建设,到系统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再到深化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与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济南起步区已从开局起步快速转入成形起势的新阶段,期待这座黄河之畔崛起的新城能够绽放出更为璀璨夺目的光芒!

(凤凰网山东 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