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这种最不像鱼的鱼类,在日照实现规模化养殖!

央视报道!这种最不像鱼的鱼类,在日照实现规模化养殖!

近日,央视《朝闻天下》《正点财经》等多个栏目接连报道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开展海马规模化养殖。

海马名为马却不是马

它是最不像鱼的鱼类

但其自身是颇具药用价值和

经济价值的名贵药材

被称为“北方人参,南方海马”

海马是一种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的海洋鱼类,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如今,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在日照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建成了北方重要的海马养殖基地。

今年,位于东港区涛雒镇的海马现代渔业产业园正式投产。首批60万尾小海马在这里安了家。刚出生的海马宝宝还不会自己摄食,第一顿饭至关重要。

日照蓝牧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荣说,特别是刚开口的小海马,因为它肚子这一块皮肤都很白,把虫子吃进去之后,这肚子都是红色的。

海马能在日照实现规模化养殖实属不易。由于海洋生存环境变化等原因,野生海马资源正在锐减。开展人工育苗及养殖,既能保护种质资源,又能满足市场需求。

图片

东港区涛雒镇拥有优越的海洋资源,在海洋生物育种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日照正在积极推动海洋养殖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的养殖项目。

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经理滕照中说: “你像他们那边在技术团队这块包括苗种更新这块,有着一定的优势,我们这边的优势就是离海近,取水方便,水温好水质好,正是他们需要的,我们一拍即合。 ”

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日照市支持水产集团和福建省蓝粮渔业强强联合,共同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海马规模化苗种繁育。然而,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福建省蓝粮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琦峰说:“最早我们在南方育苗的时候,像这个小苗用的开口饵料,都是活的桡足类。到了山东这边就找不到活桡足类,当时也没有办法。”

海马宝宝开口饵料的难题,让研发团队动了很多脑筋。

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田玉秋说,桡足类没法运输,它是蹦蹦蹦,一直在跳,运输过程中,它死亡率很大。“后来我们就想到了丰年虫卵,孵化出来是活的。 ”

从一开始不接受丰年虫到慢慢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马宝宝终于在北方吃上了新鲜的营养餐。几年摸索下来,研发团队已经为小海马量身定制出了成长食谱。

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田玉秋说:“ 一个月以后,我们就用了这种冻牌的桡足类,海马宝宝大了,吃不饱了,就喂粗食了,过了三个月,我们就开始喂糠虾,糠虾它的外壳比较软,它吃的时候一吸一吸,就跟我们吃面条差不多。 ”

图片

如今,海产公司拥有各种规格苗种及成品海马达200万尾以上,占据了全国海马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正在建设占地面积13000㎡的海马育种研发中心及产业化示范基地,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建成后年产海马可达1000万尾,产值达1亿元以上,可形成立足日照、服务山东、带动环黄渤海海马养殖业发展的新格局。

此外,海产公司还采用“大公司+小企业”、“公司+养殖户”等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东港区涛雒镇现有11家海马繁育养殖单位(户),养殖总面积达27000㎡,年育苗量超6000万尾,是全省膨腹海马工厂化育养规模最大的地区。其中,市自然资源增殖、市蓝粮海洋科技生物、市未来岛海珍品有限公司3家企业各种规格苗种及成品海马均达到200万尾以上,多宝、九源水产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户)各种规格苗种及成品海马均达到100万尾以上。

涛雒镇海马繁育养殖单位(户)在带动本地养殖的同时,已将膨腹海马亲本成功推广到了威海、莱州、辽宁等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据不完全统计,涛雒镇带动全省发展50万尾以上的膨腹海马养殖户30多家,带动膨腹海马养殖成为新兴的海洋苗种产业,让小海马变成大“宝马”,游出了一番渔人致富新“丰”景。

“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兴海力度,依托基层渔技推广体系,不断推动企业与高校及科研单位深度合作,逐步打破养殖技术瓶颈,深耕产业优势。同时,鼓励海马企业走繁、育、养一体化发展道路,推进海马养殖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养殖海马附加值。通过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电商化宣传,打造‘立得住、叫得响’的东港涛雒渔业品牌,走产业融合化发展之路。”涛雒镇有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央视网、东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