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底,烟台将修复100公顷滨海湿地

明年底,烟台将修复100公顷滨海湿地

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1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到2025年,烟台将持续推进4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处湿地公园、7处海洋公园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完成滨海湿地修复面积100公顷以上,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38%;到2030年,持续开展完善6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自然资源保护区建设,全市湿地面积和比例动态消长保持平衡稳定。记者昨日从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烟台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下简称《规划》)已于3月通过专家评审,现面向社会公示并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建议。

作为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湿地不但是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的“饮水机”,还是食品、木材、药材、泥炭的“储备库”,更是调节局部气候的“空调器”,以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谐共存的“生态园”。近年来,烟台积极拥抱“双碳”战略,确定了率先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低碳城市目标,而湿地储存了陆地生物圈35%的碳素,单位面积湿地的固碳作用是森林的9倍,可以有效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

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湿地面积大、类型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全市湿地面积185258.07公顷,位列全省第三,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9.93%。全市湿地共有鸟类115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6种,是我国重要的水鸟栖息繁殖地和迁徙地之一。截至目前,烟台市已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5处、湿地公园7处、海洋公园5处、海洋特别保护区8处、海滨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9处,均与湿地保护直接相关。长岛国家公园已纳入国家公园总体布局方案,多种形式的自然保护地,为湿地资源保护提供了载体和支撑。

拥有如此殷实的湿地“家底”,烟台将如何进行规划和保护?《规划》提出,到2025年,健全湿地保护制度体系,全市湿地面积总体稳定,保持185258.07公顷不减少;到2030年,全市湿地面积和比例动态消长保持平衡稳定。根据地形地貌、水文特点和湿地特征,烟台将构建“两带九廊多点”的湿地保护总体布局,形成“滨海湿地环绕保护,河流廊道纵横联通,库塘星罗棋布镶嵌,蓝绿空间交相辉映”的湿地空间布局。其中,“两带”是指环绕烟台市南北滨海的两条湿地带,“九廊”是指连通烟台市内外生境的多级河流和沟渠,“多点”是指遍布烟台市沿海和内陆的点状库塘。

为确保湿地保护修复到位,《规划》提出建立湿地分级保护体系,推动省级重要湿地申报,保护一批典型湿地;到2030年规划发布烟台市拟申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结合湿地类型,从滨海、河流、库塘三个代表性湿地分布区入手,针对性组织重点修复工程。

着眼湿地的可持续利用,《规划》也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举措。以湿地农业生态种养为例,《规划》要求落实《烟台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禁养区内禁止发证,严格海水养殖空间与容量管控,重点清理整顿核心区海岸线向海1公里范围内筏式养殖设施。而在湿地旅游方面,《规划》提出充分利用滨海湿地特色构建滨海湿地旅游带,将海洋旅游融入仙岛文化、开埠文化、葡萄酒文化、打造自然融入、仙气浸染、时尚洋溢的山海岛城全景海岸旅游廊道。

来源:大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