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支撑了全国40%的变性淀粉、80%的赤藓糖醇和90%的黄原胶产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校学科如何作为?
□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珈玮 报道 3月28日,山东中和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在流水线上作业。
■编者按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高校,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该如何作为?近日,记者蹲点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部,看一个高校学科如何通过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让传统食品产业焕发新活力。
3月28日,在潍坊的山东中和食品有限公司红豆馅料生产车间里,煮完红小豆后的红豆水经过统一收集,被输送到饮料生产线。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技术过滤及提取搭配后,0糖0脂肪0热量的红豆水饮料就灌装出厂,一瓶能卖到六七元。
然而,若是在两年多以前,这些红豆水会被当作生产废水送进污水处理厂。
在齐鲁工业大学食品学科团队的技术帮助下,中和食品利用煮红豆水研发出富含红豆多酚的红豆水饮料,仅此项技术一年就为企业新增产值近2亿元。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食品产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作用。如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传统的食品产业焕发新活力?齐鲁工业大学食品学科致力于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许多食品行业“卡脖子”的难题,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支撑了全国40%的变性淀粉、80%的赤藓糖醇和90%的黄原胶产能。
一项技术新增年产值2个亿
“红豆水里富含多酚、钾、铁、花青素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扔掉确实可惜。”中和食品董事长王钟和说,他很早就想对红豆水进行再利用,但受限于技术原因,做出的产品在口感、品质方面难如人意,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每天近百吨的红豆水,被当作生产废水浪费了。
不仅如此,按照环保要求,红豆水须经过污水处理后方可排放,为此,企业投资了400多万元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每月的运行费用还得20多万元。
为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2020年,王钟和找到了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部主任崔波教授。在了解企业诉求后,崔波带领科研团队开始了技术攻关。
“这项技术的难点在于过滤掉红豆水里的淀粉和蛋白质的同时,要保留其中的多酚及钾、铁、花青素等有益成分。”崔波介绍,科研团队实验了好多方法,经过1年半时间的不断改进,最终克服了饮品沉淀、口感涩、褪色等问题。
王钟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红豆水再利用前,每年需投入的污水处理费用在300多万元,还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红豆水再利用后,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节省了污水处理的投入,红豆水饮料还带来了巨大收益,成为企业的重要板块和新增长点,今年计划将红豆水饮料产值做到2个亿。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齐鲁工业大学食品学科始终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开展科学研究。
“我们针对糖尿病患者、减肥需求者等特殊群体,研发出具有缓释功能的慢消化淀粉,并开发出相关系列健康食品及药食同源食品,既满足人民多元化食品需求,又拉长相关食品加工产业链条。”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部书记周韶华介绍,近五年来,齐鲁工业大学食品学部主研的变性淀粉、赤藓糖醇、黄原胶等科研成果转化到155家企业,每年带来经济效益超120亿元。
把淀粉做成环保新材料
淀粉也能做成吸管?
3月26日,在齐鲁工业大学的实验室里,食品学部的科研团队正在做可降解的淀粉基吸管实验。记者看到,这些淀粉做成的吸管,硬度较高,耐热耐泡情况良好。
随着限塑令不断收紧,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换成了纸质吸管或聚乳酸可降解吸管。然而,纸质吸管在使用中会使饮品的口感产生微妙变化,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变软的现象;而聚乳酸吸管成本高,虽然可降解,但也存在着降解时间长、不彻底等问题,业界急需一种可替代的新产品。
“目前,这种可降解的淀粉基吸管在70度热水中能够保持半个多小时不变形,我们正在对其柔韧度进行改良研究。”崔波介绍,可降解的淀粉基吸管是全淀粉制成,无污染、可降解速度快,成本约是纸质吸管的1/4。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齐鲁工业大学食品学科顺应食品产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在淀粉行业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研制开发出一系列环保淀粉基新材料,如可降解的淀粉基吸管、淀粉基包装材料等。
“环保淀粉基新材料核心技术获得授权专利27项,相关技术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应用,既提供了大量绿色环保可降解的淀粉基新材料,又为传统的淀粉行业转型升级探索了路径。”周韶华说。
培育2万多技术人才
山东是食品产业大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食品企业达2.1万家,规模以上企业5300余家,食品企业总产值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值的10%以上。
山东食品产业在全国的龙头地位,离不开大量食品产业人才的支撑,齐鲁工业大学一直是山东食品产业人才的重要来源。“六十多年来,齐鲁工业大学食品学科累计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很多已成长为行业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周韶华说。
与此同时,山东食品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品精深加工率和利润率,营养健康食品的有效供给,以及加工原料的贮运损失率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产业大而不强,且面临着兄弟省份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任重道远,急需更多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
“目前,山东食品产业还存在着精深加工水平不够高、副产物综合利用度不够,以及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所长刘丽娜认为,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高校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大科研投入,建设专业平台,培育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参与行业发展。
“作为山东最早开设食品专业的高校,齐鲁工业大学在食品行业人才培养上责无旁贷。”周韶华表示,齐鲁工业大学食品学科将继续坚持产学研三位一体,用扎实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为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科研成果与高质量人才支撑。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