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的“零碳”脉动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威海的“零碳”脉动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威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孔凡萍提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关键是做好生态资源转化文章。”

图片来源:威海新闻网

图片来源:威海新闻网

长远来看,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考验其发展的韧性。勾勒山海如画宜居环境的威海,千里海岸线长达968公里。过去一年,这条“最美海岸线”积极全面融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主动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打造“零碳城市”提供新样板。

“抢滩”布局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同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设立了“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的目标。

事实上,“碳达峰碳中和”已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零碳”“近零碳”也成为近年来威海发展的关键词。

在2023年7月出台的《山东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中,威海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乳山经济开发区入选第一类近零碳园区示范创建名单,威海市南海经济开发区入选第二类近零碳园区示范创建名单。

近零碳园区是在国家“双碳”战略下,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模式,致力于将碳排放降至极低水平。

作为观察威海“零碳”发展的典型窗口,2023年,“抢滩”布局近零碳园区的临港区,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单位、河道综合整治等14个项目列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名单……

2月26日,全省、全市2024年春季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举行,临港区分会场设在位于近零碳智能装备产业园的领潮新材料及装备智造项目建设现场。领潮新材料及装备智造项目总投资14亿元,主要从事环保功能型装饰面料、超低能耗免拆模板建材及装备的研发生产,生产过程零甲醛、零噪音、零污染,节能超过90%,该项目是临港区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全域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的典型代表。

作为威海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现代化产业新城,目前,临港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战略部署,以打造全国领先的近零碳示范园区为主抓手,围绕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四个领域稳步建设。

积极争创近零碳城市、园区和社区试点,去年,威海组织荣成创建近零碳城市,临港区、南海新区、乳山经济开发区创建近零碳园区,环翠花园社区、经区新都社区、文登五龙湾社区创建近零碳社区,组织浦林成山、联桥新材料、玫德集团3家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

“碳”路先锋

“碳”路,威海频频走在前列——近年来,威海把海洋作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出台全国首个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成立全国第一个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成交全国首笔“海洋碳汇贷”,建成全省首个海洋牧场“零碳”智慧用能示范区……

多个“率先”,不仅是威海基于对自身优势的深刻判断,更彰显出威海扎实打拼出来的“殷实”蓝碳家底。

早在2022年,山东省首个海洋牧场“零碳”智慧用能示范区在威海建成投运。该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及人工数量即可节约成本30万元,降低生产用能成本25%,增加产量15%;年减少CO₂排放100吨以上。

2023年,乳山打造全国首例跨行政区核能供暖项目——海阳市核能零碳供暖项目。作为零碳供暖项目,其采用了清华大学专家团队研发的“吸收式大温差长输换热”技术,投产后年可节约标煤1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500余吨。

加快推进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乳山还打造出威海首个“近零碳园区”。

不仅在乳山,打造“零碳之城”的荣成核能供热配套管网及设施建设也在加快实施,有力推动“零碳”供暖城市目标迈入新台阶。又一个新的“零碳”样本将在威海诞生。

位于荣成的我国三代核电标志性项目的“国和一号”,聚焦光伏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海上风电等,一年减排量可覆盖约63万个足球场,助力城市供热向清洁低碳方式转型;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在荣成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更深层次而言,作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核电、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生物质能等多元化新能源资源禀赋的城市,威海有力支撑了全省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

目前,威海清洁能源装机容量258万千瓦,占电力装机容量的47%。规划到2025年,全市规划建设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800万千瓦,装机占比将达到75%以上,未来全市市域全社会用电量、市区供热将完全由清洁能源供应,有望成为全国首个“零碳”城市。打造荣成核能、乳山海上风电装备、文登多元储能三大产业基地,威海争取3至5年新能源产业营收超过300亿元。

发展“答卷”

海洋是威海的最大优势,也是其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

切实做好生态资源转化文章,利用好“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的良好生态,成为威海解码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从昔日满目疮痍的渣石矿坑,变身今天山清水秀的5A级景区。经过综合治理,44处矿坑、近4000亩山体得到修复,华夏城景区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威海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样板。

随着“千里山海,自在威海”休闲旅游品牌逐步打响,威海成为“网红”打卡地。去年威海旅游从春暖花开火到白雪皑皑,暑期单日客流量最高突破85万人次;冬季旅游热度不减,“邂逅雪与海的浪漫”登上热搜,全年接待游客5907 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延续火爆态势,文旅消费更是实现“开门红”,16 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及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5%、153%。

利用好自身优势谋发展的威海,在加速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产业升级、生活方式“向绿而行”,全力建设“零碳城市”,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主动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在威海,能直观的感受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2023年,威海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八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远低于全省平均值。

与此同时,威海主要经济指标也量质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外贸出口贡献度、工业投资增速均排在山东首位,工业技改投资增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规上工业营收利润率等指标稳居山东第一梯队。

2023年4月,威海出台《威海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行动计划》围绕十个方面重点任务开展168项具体工作,加快绘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推动威海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上率先突破、走在前列。

威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在涌动着“零碳”脉搏,展现出深入肌理的绿色发展风采。而这背后,是威海坚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凤凰网山东 能子菲)

威海的“零碳”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