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画积蓄力量 陪你一路前行——记山东莘县籍驻济“德艺双馨”画家于士民

用书画积蓄力量 陪你一路前行——记山东莘县籍驻济“德艺双馨”画家于士民

近日,记者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大王寨镇于家村,有幸见到了回家乡探亲驻济“德艺双馨”画家于世民。于世民,职业画家,老山参战退役军人,出生于1964年,现年60岁;虽只有高中文化,学历不高,但却是大名鼎鼎温馨派雪景画创始人。于世民的父亲86岁高龄,但身板仍挺硬朗,双目炯炯有神,说话声音洪亮,走路健步如飞。他高兴热情的说道:俺士民这孩子,自幼酷爱书画,10岁就开始学山鸟和人物画。在丈八上小学期间,画了不少英雄人物,如小英雄雨来、英雄王二小、小兵张嘎子;以至后来的英雄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等;其画的人物线条优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赏。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他16岁就开始在莘县马厂拜姜全义为师。1981年至1982年在燕店高中(莘县四中)就读。他画英雄、学英雄,立志长大后争当英雄。高中毕业后,他1983年积极报名应征入伍,在广州军区空军某后勤基地服役。1984年,他英勇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老山保卫战),因不怕牺牲,作战勇敢,受到部队领导嘉奖。1986年,他光荣退役,并与山西省临汾市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结为伉丽,并定居济南,长期从事美术、绘画专职工作。他刻苦攻读了古代、现代大量有关书画书籍,写下了400多万字的心得笔记。常言道“虎父无犬子”。他成为合格的参战军人,结婚几年后又逐步把自己的儿子抚育培养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革命军人。于士民的儿子叫于洪波,今年36岁,在部队服役16年后,转业至济南工作。

时针快指向十二点了,于士民不顾劳累,给我们一行几人现场作画;每人一幅水墨画作为珍藏,另一幅是国画《牡丹》,用于公益事业。于世民高高的个头,虽身体稍瘦,但神采飞扬,很有精神气头。他穿戴随和,非常大众化,说话和气,待人诚恳热情,没一点大城市画家的架子。他深情地说:“我出生在农村,来自农村,是在农村生活长大的。我一生一世不忘农村,不忘初心,永远拿画笔绘画出广大农民所喜爱的画。歌颂新时代,弘扬主旋律,让它走进千家万户,陶冶革命情操,活跃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于士民长期坚持丹青作画,有时在室内,但大部分是在室外。特别是在画雪景时,他在漫天大雪山野中,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冻的患重感冒,在病床上一躺就是好几天。其根源在于部队艰苦磨练,富有“事不作完、誓不休”的坚强意志。此外,他还富有“公益至上”的高尚情操。在莘县家乡、济南等地多次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奉献一片爱心。2005年,他在莘县中心市场举办了个人画廊,并同王晓光、王存山一道发起成立了莘县美术协会。王晓光为主席,他和王存山为副主席,为繁荣莘县家乡美术创作,推进莘县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他被聘请为辽宁省盘绵中国北方画院院长;2011年在济南,被聘请为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院长至今。现如今,他被莘县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莘县志愿者协会聘请为名誉主任和名誉会长。莘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彦青深情地说:“莘县社会组织人才济济,有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各行业的著名专家和著名学者。于士民的加入,无疑是进一步提升了莘县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丹青作画五十载”。五十年来,于士民先后入室著名书画大师巴山、张登堂先生。其作品涉猎广泛,山水、人物、花鸡无不精通。尤其近些年来,于士民主攻雪景画和牡丹画。作品有《清江瑞雪》、《南国风情》凸显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境界;《关东的回忆》和《晋中雪景》都把人带入不同地域的风雪之中。作品沁人心脾,荡涤尘俗,达到雪落静远树绕岚、白色可掬沁人心的艺术殿堂。素有“中华第一雪”的雅号。

于士民现在除担任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北方画院院长外,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扇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还曾被聊城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山东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羲之书画报》、《齐鲁晚报》等多家各级媒体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截止目前,于士民共出版了(全六册)个人画集,均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

末了,于士民紧紧握住记者一行三人的手说:“今年是建国七十五周年,是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很重要的一年。赠送你们四幅画,也算我了表心意、尽显友情。愿用书画积蓄力量,陪你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道路上,一路奋力前行”。

附:于士民有关书画作品

稿件来源:山东莘县融媒体中心 牛贵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