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向“新”而行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东营:向“新”而行

“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两会的高频词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今年2月,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意见》,“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作为“十大行动”之一推进“头号工程”。

图片来源:大众日报

图片来源:大众日报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当下,聚焦培育产业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育“新”加“数”、向“绿”转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东营赋能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强引擎”。

从持续发力主攻链条经济,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到“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崛起,新兴产业跃上新台阶,再到未来产业取得标志性进展,当下的东营正加力推进数实融合、绿色低碳转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展现出发展后劲更足的强劲态势。

山东新澳纳纺织有限公司是传统纺织企业,该企业在2022年围绕产品质量提升,实施了4.3万紧密纺升级改造项目。同样实施技术改造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河口区“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先进集体、东营市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

在东营,诸如此类得益于科技提升快速转型的传统企业还有很多。去年东营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02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88个,传统产业转型扎实推进。石油炼化、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凭借科技创新提升,实现了“老树发新芽”,其中化工产业超过炼油成为东营经济增长第一动力。

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科技创新赋能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破解“一油独大”的发展瓶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科创+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在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230个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排名第57位,较上年提升20个位次。

作为一种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生产线上,海克斯康等公司的先进技术加持于蜂窝陶瓷、催化剂产品生产中。东营赋智中心是海克斯康在国内建设的第3家中心,去年2月签约,7月完成项目建设。正式运营以来,已有57家合作企业,未来,海克斯康将以此中心为基础,服务更多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企业,打造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

图片来源:爱东营

图片来源:爱东营

在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东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去年东营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的实施意见》,出台系列措施助力“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深入推动产业升级和数字赋能,东营着力推动“四新”经济集聚成势,加速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去年东营新兴产业加快扩量步伐,电解液溶剂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新能源汽车刹车片国内市场占有率约50%,新材料产业近三年产值年均增长15.9%,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

过去的2023年,也是东营的“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连续两年翻倍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

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成为观察东营数字经济产业快速生长的一个典型窗口。2022年5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建设了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落子数字经济。随着海克斯康东营赋智中心、腾讯云北方基地等总投资82亿元的26个数字经济项目加速推进,园区“一中心、两平台、五园区”的格局更加清晰,数字经济规模能级和产业集聚度大幅提升。

近年来,东营聚焦数字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并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东营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光谷未来城等平台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推动数字经济实现新突破。

向“新”而行,东营也不断塑造自身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新三样”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来源:爱东营

图片来源:爱东营

聚焦“新三样”,东营将推进实施彩客锂电池电极材料、福建巨电锂离子电池、锦程新能源专用汽车产业园、一汽华东汽车试验场等项目,加快构建锂电基础材料、智能网联等4个百亿级产业链;推进实施富海聚酯包装材料、新发药业高端原料药等重点项目,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集群效应。深化与中国商飞合作,实施“四大基地”建设,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发展;围绕CCUS、氢能、新型储能、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这点上,东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风电装备、锂电、氢能、光伏装备、新兴储能等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的家底越来越厚。

东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从无到有,快速聚链成群。去年,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累计落地总投资248亿元的产业链项目28个,投产项目15个;风电设备大型专用码头广利港区通用码头率先建成,引领风电产业园建设;中国海装、上海电气、三一重能、洛阳双瑞、中复连众等海上风电企业纷纷落户,项目涵盖风电主机、叶片、桩基及塔筒、发电机、齿轮箱、轴承等全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500亿元,打造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配套最全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图片来源:东营网

图片来源:东营网

在充分发挥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协作配套潜力大优势的基础上,东营持续发力主攻链条经济,着力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持园区化、集群化、链条化的路径,发展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东营GDP以7%的增速“领跑”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传统产业取得关键性突破、新兴产业跃上新台阶、未来产业取得标志性进展,铸就了这座老牌石油城市的增长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呼唤,发展必然。今年,东营把新兴产业项目摆上更重要位置,谋划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774个,总投资7618亿元,其中,投资过百亿元项目16个,“四新”经济、数字经济、“新三样”等新兴产业项目比重达56%,呈现出质量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的强劲态势,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在东营,新项目、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正在点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优势,随着产业发展“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的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动能更加澎湃,助力东营实现“换道超车”。

东营: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