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喜迎龙年新春,海报新闻石榴花开工作室推出《龙腾山东》系列报道,联动全省16地市,挖掘齐鲁大地上那些与龙相关的灿烂文化,讲述山东儿女在龙文化保护和创新方面的努力。通过镜头和文字,让我们在图腾里找寻信仰的力量,于传承中体会文化的魅力。
提起胶东特产,不得不提的就是胶东花饽饽。今年正是甲辰龙年,寓意美好、麦香浓郁的威海文登花饽饽,将年味揉进了面里、做在了造型上。制作花饽饽的面点师傅们早已开启了“忙年”模式,其中带有龙年元素的花饽饽备受消费者青睐。
一家面点店,用创意为威海代言
春节临近,在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竹岛街道新威附路的胶馒青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里,麦香氤氲,创意十足的“龙年大吉花饽饽礼盒”一经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据胶馒青年主理人于女士介绍,“当时开店的初衷就是想用年轻人的方式,将胶东面点、花饽饽这种非遗传统食品推广出去,同时为家乡威海代言,希望通过研发新的创意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威海。”
于女士告诉记者,今年一共上新有10款龙年花饽饽,目前已经销售四五千个。随着订单的增多,工厂每天制作各种花饽饽大约一两百个,仍然不够卖,工厂天天都处于加班状态。因为面点类花饽饽是纯手工制作,像今年的爆款龙年大吉礼盒,招财龙龙、龙转乾坤和万事兴“龙”,款式精细复杂,每做一锅,都需要造型、发酵、醒发、蒸出来到放凉打包,所以制作起来很费时间。
虽然在产量上纯手工的花饽饽跟机器没法比,但是胶馒青年会根据消费者的喜好,选择创意图案进行花饽饽的个性化定制,做的是有温度的面点,吃进嘴里,让人念念不忘。
两代人,坚持做好一件事
26岁的林鹏是花饽饽的青年传承人,其父亲林荣涛制作花饽饽已有30多年,是老一辈胶东花饽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所以林鹏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花饽饽的世界,家里面板上的面剂成了他最好的想象力启蒙,做出来的花饽饽不仅好玩,还香甜可口。
如今,他是威海市文登区一家花饽饽生产企业的车间主任,带领数十名工人批量制作花饽饽。话语不多的林鹏,喜欢安静地钻研技艺,他说:“我喜欢研究复杂精美的造型,让花饽饽成为一件精美艺术品。”父亲如高山在前,但林鹏凭借从业7年的沉潜钻研,青出于蓝,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为了更好地弘扬制作花饽饽这项技艺,林鹏的父亲还成立了“林荣涛花饽饽工作室”。“现在是花饽饽从山东走向全国的阶段,来威海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林荣涛告诉记者,年轻人的加入,正让花饽饽这一传统非遗快速现代化、生活化,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认识花饽饽、喜欢花饽饽、吃上花饽饽。
短视频助力,威海宝妈“点子”多
除了非遗传承人外,如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像林鹏一样的年轻人,他们把灵感与热爱做成馅,将传承与创新揉成面,制作出造型各异的花饽饽。短视频平台的烘焙爱好者“小灰兔~”制作的龙年系列“金龙纳福”“招财龙”“金龙贺春”“萌龙馒头”等花饽饽吸引眼球。打开一个花馍肚子里居然还藏着许多小“金元宝”,寓意着招财进宝、财源滚滚。
据了解,李女士目前是一名宝妈,做创意花饽饽是个人的业余爱好,因为从小生活在胶东半岛,所以花饽饽对于她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承载着情感的独特存在。所以她经常在网上发一些花饽饽制作的短视频,目的就是教大家怎么去做,想发扬威海的这一传统美食。
李女士将各种蔬菜、水果的汁液,调和成彩色的面团,为的就是让花饽饽味道更好、营养更丰富、色彩更淡雅,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今年正好是龙年,我就将传统非遗文化结合龙的外观,精心设计了龙形花饽饽。祝愿所有人在新的一年里,龙年行大运,祥瑞照门庭。”李女士说。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创新才能更好传承。人们透过这些花饽饽,仿佛看到了胶东人家浓浓的乡情,如今,威海的传承者们通过不断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元素,将花饽饽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融为一体,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