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都市圈,“出圈”!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济南都市圈,“出圈”!

自去年《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复后,围绕另一个都市圈——济南都市圈的热议一直不断。

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3年工作回顾中明确提到,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

这也意味着,济南都市圈成为北方第五个、黄河流域第三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

都市圈是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和强大引擎,也是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济南都市圈的获批建设将成为济南强省会加速崛起的一大助力,进而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济南“出圈”

今年的山东省“两会”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1月22日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济南都市圈”有了新进展,其规划已获批。

这是自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后,山东城市圈建设的重大新成果。

“国家级都市圈”可以追溯到2019年出台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其后,南京市拔得头筹,《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是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的都市圈规划,也是罕见的地跨两省的城市圈。

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两个中心之一,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以后,不少专家就预测济南都市圈可能会很快获批,如今这份预测已变为现实。

实际上,济南等待“成圈”已有多时,前期也做了诸多努力,“济南都市圈”也频频出现在省市两级相关文件中。

2022年召开的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深入推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以加深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统领,促进济青都市圈高水平协作、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这也表明山东省级层面对济南都市圈的态度。

从济南自身来看,此前印发的《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在都市圈建设方面,将以济南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编制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构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到2035年,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全面建成。

济南都市圈连续三年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济南都市圈首次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编制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建设现代化济南都市圈”;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高水平打造济南都市圈”。

可以说,通过几年努力,济南都市圈从研究编制到具体实施再到高水平打造,一步一个脚印。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强省会、省会经济圈等战略相继实施,济南的城市带动引领作用越发明显,这为济南都市圈的“出圈”奠定了坚实基础。

之所以有如此论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即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换言之,都市圈并非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在官宣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当天,济南市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透露,济南都市圈范围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6市25县区,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

涉及城市众多,责任自然也重,都市圈各城市又该如何迎接这份发展机遇和落实压力呢?

“内外”联动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都市圈”正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翻阅已获批的城市都市圈,无论是前文提及的南京都市圈,还是“新晋者”青岛都市圈,均已成为地区协调发展的典型代表,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中展示了城市圈的力量。

正因为作用明显,所以对其倾注资源、提出较高要求也顺其自然。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重点工作中就提出:高水平建设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

在其中,针对济南都市圈,山东提出以实施“强省会”战略为牵引,抓好城际高铁、跨区供热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等城市协同融合发展。

这也为济南都市圈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都市圈发展,既需要类似交通等基建方向的互通互联,也需要产业、市场、公共服务等深层次的协同配套,如此才能让囊括众多城市的都市圈的发展呈现“1+1>2”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济南都市圈已在“内外”联动领域取得实效,这也为都市圈的更进一步做好了铺垫。

例如交通领域,在城际高铁方面,作为“圈心”,济南“米”字形高铁网已成势,与淄博、德州、泰安、聊城已实现高铁通达,与滨州虽未实现高铁通达,但济滨高铁将补上这一缺憾,加上已开工的济枣高铁,未来济南将与周边市实现“高铁双通道”。

再比如供热一体化,去年,“石热入济”项目跨越80公里,实现了济南、泰安“温暖牵手”,这无疑是济南都市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合作示范。

按照此前公布的《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3—2035年)》,济南已研究实施“莱热入泰”“泰热入济”等供热管网项目,推进都市圈供热一体化。

基础设施先行,已让济南和周边城市加强了互通互联,伴随推动济淄、济泰同城化等步子越走越快,济南都市圈的产业、市场等协同配套将会更加明显,也将助力济南都市圈进一步“出圈”。

而类似近年来,“无证明城市”、营商环境优化等众多省内城市的“步调一致”更拉近了济南都市圈服务“距离”,全省通办的事项越来越多,也让济南都市圈各所城市众多公共领域服务得以共享。

当然,对省里提出的“高水平建设”以及国家发改委提出的2035愿景目标,无论是济南还是都市圈其他城市,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要素流通

“成圈”发展,济南并不陌生,无论是此前的省会经济圈还是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成果明显。

作为济南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想要实现“圈内”兄弟城市合作共赢,济南需要勇挑大梁、作引领,进一步释放都市圈的合作潜力。

国家级都市圈建设也对统一大市场等深层次领域有所要求,提出要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为重点,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

那么,除了前文提及的“内外”联动,济南都市圈又该如何更好切入呢?

此前印发的《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3—2035年)》提到,将发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引领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都市圈核心区域集聚。

这正是放大济南核心效应,加强都市圈联动,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切入点之一。

一方面,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指数稳居全省首位。

截止目前,济南全市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1家,省重点实验室11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0家,院士工作站272家;全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已备案71家,组建科研团队200余个、吸纳青年科研人员5000余人。

济南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集成电路、空天信息等六大产业共同体加速壮大,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能级提升,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

这些科研力量、产业动能支撑起了济南打造“高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发展基础,也给予了济南都市圈所有城市发展提供了机遇。

另一方面,济南周边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正致力于打造了新型功能材料、化学新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氢能生产利用、智能微系统、医养健康、精品旅游、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高效农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高端纺织家纺服装等产业集群。

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各所城市无疑会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共享彼此科技创新资源无疑会推动济南都市圈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也会促进都市圈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甚至可以放大想象,未来济南都市圈有望打造世界级先进智造集聚带。

有创新这一关键要素做勾连,济南都市圈构建统一大市场也有了突破口,且伴随都市圈彼此之间的要素自由流动,一体化发展也会越走越近。

创新要素只是一个小切口,提供了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可能,未来需要更多的互通互联——基础设施“硬联通”及体制机制“软联通”,让都市圈内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关键要素加速流动,以此打造现代化都市圈。

从这点上说,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过只是开始,更多的努力在后头……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

济南都市圈,“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