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风雨兼程的2023已经过去,充满挑战的2024如约而至。回望过去的一年,齐鲁儿女勠力同心、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势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新篇章徐徐铺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取得显著成绩,深耕文化“两创”结出累累硕果,山东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回升、巩固向好态势。凤凰网山东特别策划《凤观齐鲁2023》,回顾发展变化,细数耕耘收获,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凝聚前行力量,今天推出《日照:深蓝蔚蓝齐头并进,蓝色动能破浪前行》。
白雪照春海,青天横曙天。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天空蔚蓝与海洋深蓝,遥相呼应又紧密相连。在坐拥山海的日照土地上,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开花,一项项重点工作加速推进。依托地理优势和产业赋能,在海天之间,日照一路追光、破浪前行,开拓出一条贯穿天地的蓝色动能产业之路,为2023年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耕海牧渔,建设海上“蓝色粮仓”
作为海滨城市,日照海洋经济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既关乎当前,又决定未来。
日照市地处黄海之滨,大陆海岸线长226.35千米。根据《日照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21-2030年)》,海上可养殖面积约3684平方千米。优良的自然禀赋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渔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众多海滨城市齐头并进的当下,日照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海洋渔业发展之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想要破题,就要求新。日照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致力于打造适合渔业发展的产业环境。
全省首个现代渔业园区、全国首艘大型养殖工船、全球首座全潜式深水智能网箱相继建成投产,2023年,日照市水产品总产量预计48.71万吨,相比2022年增加3.99%,成果颇丰。
据了解,目前日照共形成规模较大的海水育苗场230余家,总育苗水体达90多万立方米,年均育苗量超过3000亿苗种单位,繁育海水鱼苗预计超4000万尾,全市水产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
聚焦空间拓展,聚力发展深蓝渔业,除却传统的渔业养殖,全产业链布局三文鱼养殖,向深远海进军,成为日照创新渔业发展的新赛道。
2023年,日照市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高起点谋划深远海产业发展,科学规划“一核引领、三环接力、多极支撑”的“1+3+N”三文鱼全产业链总体布局,规划实施22个示范性、引领性的项目,培育壮大三文鱼产业集群。
同时全力建设三文鱼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财金万泽丰集团投资建设6个“海上粮仓壹号”系列网箱,单座网箱养殖水体达4万立方米,“海上粮仓壹号”—1网箱顺利合龙,出坞入水;三文鱼产业科创基地主体完工,三文鱼苗种产业基地进展顺利。
2024年1月,日照两会顺利召开。日照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实施“蓝色良种”提升工程,抓好海洋牧场建设,依托山东财金、万泽丰等企业,推进三文鱼育种、育苗、养殖、装备加工等全链条布局成为日照2024年的主要发展目标。
“2024年,我们将结合‘项目突破年’工作安排,以现代海洋产业链为抓手,加快塑成三文鱼全产业链发展新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面向未来,日照市政协委员、市海洋发展局局长董建华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从海洋资源大市走向海洋经济强市,日照不断探索海洋活力与潜力,让蓝色动能成为日照市势头正猛的增长极,推动产业一步步走向“深蓝”。
向海图强,做强海港发展引擎
“黄海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
翻开日照港的发展史,无论是一波三折的港址选择,还是艰苦卓绝的建设过程,都凝聚了无数港口建设者和日照人民的心血,2024年两会更是将打造港城融合新高地,列入今年日照的重点工作,港口建设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新的经济坐标。
依托日照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日照港的发展也一直是山东港口群建设的重要一环。早在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推动青岛港和日照港、烟台港等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港,强化与天津、河北、江苏等沿海省份港口合作互动,共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
2023年1月,山东省“两会”期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山东将“打造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重大目标。日照紧随其后印发《日照市2023年交通运输建设计划》,并提出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目标,突出扩量、提质两大主攻方向,持续推进码头、泊位、航道等项目建设,提升港产城融合发展水平。
站在2024的年初回望,种种数据与成绩都向我们证明,2023年日照港口建设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发展答卷。
2023年1-12月日照港口货物吞吐量5.9亿吨,同比增速3.8%;集装箱吞吐量626万TEU,同比增速7.9%。
但发展的脚步不止于此。7月,《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其中提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到日照港调研时作出指示,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港口布局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绿色智慧港口。
2023年,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南区完成煤炭作业量同比增12.1%,连续打破生产作业纪录19次;10月23日,山东港口日照港第四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式投产,日照港岚山港区成为全国港口首个拥有四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单一港区;山东港口日照港同心智行绿色转运项目作业量超2600万吨,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余吨,加速智慧绿色港口建设;12月27日,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三期配套罐区工程、岚山港区中作业区陆域形成扩建工程两项重点工程“两大重点工程”正式开工……
2024年,日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加快推进日照港转型升级工程等重大项目获批并启动实施,推动智慧口岸建设,完成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6亿吨、集装箱650万标箱以上的目标。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上述的种种成绩为人们展现出2023全面发展的日照港口,也为新的一年留下了未完待续的期待。
逐梦蓝天,共绘航天产业蓝图
黄海之滨,一场城市与机场共生共荣,支线运输、通用航空和航空产业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全新实践正加速向前,从从“深蓝”到“蔚蓝”,日照探索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
2023年10月27日,第四届民航通航发展大会在山东日照召开。会上提出,“通用航空产业是培育我国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对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过去的一年,日照各界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深入研究日照航空产业链发展现状,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全力以赴抓招引、落项目,多措并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亮眼的成绩。
2023年2月份、3月份,日照机场放行正常率在华东地区47个机场分别排名第1位、第2位;1-9月,日照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64.6万人次,货运吞吐量1067.2吨,完成通航飞行8.1万架次;通航飞行时长1.9万小时,自通航以来累计突破15万小时;3家驻场通航企业、42架通用飞机,2家民航CCAR-141部航校将运营基地布局在日照,年培养飞行员(商照)200名;通用航空年训练时长连续五年突破3万小时,驻场航校数量和通航飞行时间均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通航训练基地……
以创新打造“两翼齐飞”示范标杆为重点,以“运通融合”发展为抓手,日照航空的未来正以“破云之势”,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除了航空产业的加速崛起,日照似乎对天空之外有着更深的探索。
2023年开年,“日照三号”卫星(TZ2D)搭载长征二号丁遥七十一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同年4月,日照市迎来商业航天一大盛事——2023全球共享星座大会的召开,旨在聚合优质产业要素和各地政府政策资源,打造可同时为多个区域、多个行业用户使用的新型卫星星座系统和新型产业合作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径。
与市场需求“碰撞”出火花,是产学研合作的魅力所在,随着卫星顺利升空和星座大会的顺利举行,我们发现日照的目标不止于此。
位于日照的山东国烯新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生产的柔性石墨烯基导热材料,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石墨烯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工程化应用,并实现在卫星等高端装备上的批量化应用,成为公司新的发展增长点。
天勰力(山东)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致力打造软件定义卫星共享星座的首发星,通过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对地观测,并依托超算平台系统,可以支持卫星上载和更新各种APP,提供各类定制化服务,灵活地应用于应急监测、国土资源管理、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实现了卫星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次又一次产业的更新迭代,让日照成功进入商业航空航天新领域、新赛道。从2022年末日照市“两会”提出的,支持发展航空制造维修和飞行培训、通航消费等“航空+”业态,举办第四届民航通航发展大会,建设山东省通航产业示范中心,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低空经济”,日照发展的“天空”愈发晴朗湛蓝。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日照建市35周年。正如日照市委、市政府2024年新年献词中所说,未来属于奋斗者,时光不负实干者,没有什么比信心更加珍贵、比坚持更有力量。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外贸外资促稳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全面完成山东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
目标已定,这座滩涂渔村上崛起的海滨之城,正阔步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在他的背后,一幅徐徐展开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发展画卷,让日照大地处处涌动起“蓝色新动能”。
(凤凰网山东 史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