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康学森:白老师的殉情者

散文|康学森:白老师的殉情者

现代社会还有没有殉情者?如真有恐怕也少有人称颂,包括他们的至亲好友,甚至还会招惹一些人的非议。爱情的千古绝唱是戏剧,是激荡我们心田的艺术形象。可在不久前一个傍晚,我听了一个真实的殉情故事,让我心头阵阵发紧,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中国西晋时代看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回到了1303年的意大利维罗纳城看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我们哪里也不用去,仅仅是回望一下八十年代,寻找位于莘县西北部一个乡镇,去寻找一个白姓文学青年的影子就够了。

我们暂且不必透露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他是那个年代的文学青年,同大多数痴迷文学的学生一样,理想碰壁后回乡当了一个民办教师,大家都称他白老师,这个时期文学的种子依然在他心中燃烧,有作品开始零零星星的见诸报端,最有影响的是一篇散文发在天津的《散文》月刊上,一下成为周围文学圈令人钦慕的对象。

他的好日子开始了,他同一个也是民办教师的女青年因共同喜欢文学而惺惺相惜,暗生情愫。于是,他们恋爱了,结婚了,拥有了一双女儿。家庭收入除了两人工资,家里还有几亩责任田,生活是艰苦而快乐的。

在人的生命旅途中,不知何时会出现意外的惊喜收获,也不知啥时会突然冒出险难灾祸,反正白老师遭遇了自己的横劫,一场突然降临的疾病使他的未来嘎然终止,一边是阳光、欢笑,另一边是沉寂和黑暗。白老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凝望自己那双活蹦乱跳的女儿已无力做任何表达,只是目光里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悲凉。妻子好像明白他的心事,含泪低语:你走吧,我会把你的骨肉抚养成人,先照顾好孩子们,十年后再去照顾你,你要等着我。

我是在白老师走后的近三十年后才听到朋友叙述他的故事。白老师妻子说十年后再去照顾他这句话果然一语成谶,恰恰十年后,妻子毅然诀别女儿和这个世界,留下遗书到那个陌生世界照顾自己的夫君了。

我不知道她经受了怎样的痛苦挣扎?是去意已决目光坚定?还是他们的爱情哪里与众不同,发生过令人永生难忘的刻骨铭心?是有约在先愿生死与共?反正她为白老师而殉情了。妻子的殉情是充满理智的,她忍受思君的苦痛,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生活的重压把女儿抚养成人,完成对丈夫的承诺,然后义无反顾去寻找自己爱的人,重塑他们的爱情故事。尽管这故事充满苦涩充满惊心,但,她还是去了。

怎样评价她的令人唏嘘的命运?谁能掌控她的命运?是主人公的自我放逐还是灵魂的自我救赎?我宁愿相信是老天主宰了她的命运,剥夺了她的选择,可那句十年后我来找你的话让我心绪难平,我突然想起女诗人张烨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悼歌》,诗歌是写给她早亡男友的,她这样写到:

没有痛裂心肺的哭喊

只有无声的泪流,从心底

涌袭酸痛的喉头

高贵的心,岂肯逆来顺受

宁可走进阴冷的泥层,长成大树

得到永生。如今

谁也别想教会你懂得自己的身份

谁敢将我们的悲剧当作笑谈呢

我们的爱情已成为死色的庄严

静静躺在雪白的花丛

我将一块题着诗句的手绢

默默叠入你的衣袋,紧贴你的心

刹那间,一丛热泪滚滚的火焰

从你冰凉的躯体升起

潜入我的灵魂

为了你的愿望我将继续活下去

我就是你

这首诗在八十年代曾击中过我年轻敏感的心灵,为此曾感慨万千,心潮汹涌,想不到时隔三十年后,又一个现实的故事,让我再陷感情的深渊,不惜生命追求爱情是不是值得肯定,这显然不是一篇小文所能回答的,问题是长眠地下的白老师会怎么想呢?作为文学青年的他看过张烨的这首诗吗?能读明白张烨的“为了你的愿望我将继续活下去/我就是你”这句话吗?面对十年后果然赴约的爱妻, 白老师是欣喜万分还是对她抛离父母女儿表示极大的遗憾?

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作者简介】

康学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聊城诗人协会副主席,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诗集,散文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