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1日讯 今日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第八版以《山东: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旅游业迸发新动能》为题刊文,聚焦山东旅游市场强势复苏。文章提到,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游客6.01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309.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01%和50.09%。山东结合游客消费需求,推动文旅产业向着重品质、重融合、重场景的方向转型升级,进一步擦亮“好客山东”金字招牌。
山东淄博,夜晚的周村古商城灯火一片。古色古香的老式建筑、身着古装沿街叫卖的“店小二”、热闹壮观的舞狮表演给这里增添了独特气息。今年1月至10月,周村古商城景区共接待游客401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40%。
今年以来,山东旅游市场强势复苏。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游客6.01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309.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01%和50.09%。山东结合游客消费需求,推动文旅产业向着重品质、重融合、重场景的方向转型升级,进一步擦亮“好客山东”金字招牌。
品质提升行动推动传统景区焕新
华灯初上,泰安东平县的大宋不夜城,流光溢彩的灯火、琳琅满目的美食,再配以打铁花、斗花车、舞乐琵琶等实景演出和体验项目,为游客带来一场奇妙的“穿越”之旅。今年1月7日开园以来,该景点共接待游客271.71万人次。
“这里之前是一座静态的水浒影视城,面积大但业态少,景区利用率低。”东平湖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谢兴庆介绍,去年,集团投资1.2亿元,融合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对这里进行优化开发,建成“吃中有游、游中有购、购中有娱、娱中有秀”的大宋不夜城,让老景区焕发新生。
山东现有A级旅游景区1205个,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山东部署实施景区品质提升行动,为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菏泽郓城的水浒好汉城主打“水浒文化”旅游,形成武术修学区、水浒古城核心游览区、水浒文旅商业区、水浒演艺区、体育产业区五大功能区。山东郓城水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奇陇说,经过持续开发升级,如今这里已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超百万人次。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说,山东将继续实施“景区焕新”工程、高端旅游度假区培育工程、新业态提升工程等工程,迭代升级旅游产品和供给模式。
融合发展丰富文旅内涵
在淄博齐盛湖公园的海岱楼,定期推出的“追光海岱楼·奇妙淄博夜”系列活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古典舞蹈、陶瓷彩绘、诗歌朗诵、舞台剧、丝绸秀、交响乐……今年4月起,这里的一系列演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淄博这座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和蓬勃生机。
今年春季,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2023年山东省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对景区打造常态化演艺项目提出了具体要求,聚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示范地、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地、国际著名休闲度假黄金海岸等6张综合性、标志性亮丽名片。
在曲阜,从“老三孔”晨钟开城仪式、暮鼓关城仪式、祭孔展演,到“新三孔”汉服游园、大型演出《金声玉振》、灯火闪耀的尼山夜游季,演艺活动让儒家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载体;
在菏泽,牡丹文化沉浸游园体验秀将牡丹的源起传承和黄河文化融入演出,结合音乐、戏剧、舞蹈、戏曲等表现形式,营造文化游园体验;
在青岛,今年新推出的戏剧市集、沉浸式戏剧体验周,将剧院与市集、餐饮、表演融为一体,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演出+旅行+地域文化”的搭配,成为齐鲁大地文旅融合的消费新风尚。
细致服务让“流量”变“留量”
淄博烧烤今年“现象式”走红,给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留下了深刻印象:“淄博烧烤拼的不是牛肉和羊肉,拼的是背后的城市管理和服务。”
为将网络“流量”变成文旅“留量”,淄博市从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优化、旅游业态创新等6个方面开展景区品质提升行动,潭溪山旅游度假区、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颜神古镇、天鹅湖国际慢城等一大批景区乘势而上,成功出圈。
近年来,山东各地从细处入手开发休闲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周到的服务。
今年9月下旬通车的济青中线,10个服务区采用1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有的建筑风格,并引入这些国家的特色商品和30余种风味美食,高速公路服务区成了“网红打卡地”。
住宿是文旅产业的关键一环。济南今年5月出台政策,将连续5年每年拿出2000万元推动旅游住宿业提质升级;青岛也宣布出台相关政策,对酒店、民宿加大支持力度。政策激励下,越来越多品牌酒店落子山东,全天餐饮定制、儿童托管、路线规划、机场接送等服务更加精细,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