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兴泉城,为城市发展筑牢智慧双翼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数兴泉城,为城市发展筑牢智慧双翼

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底座”,正与城市发展进行着深度融合。

推动数字城市建设,不仅能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也能实时掌控城市管理服务状况,从而有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那么,数字城市建设该如何破题?本期周刊聚焦各区县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创新举措。

四网融合 让“城市大脑”覆盖到社区

历时近3年,修改3个版本,内容模块从3个扩容到6个……这是天桥区工人新村北村街道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从搭建雏形到投入使用,如今北村街道的社会治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

“社区90多岁的张奶奶独居多年,今年7月份洗澡时意外摔倒,通过‘一键呼’第一时间联系上女儿和居委会工作人员,避免了意外发生。”在天桥区北村街道综治中心,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武装部长程永兵向记者展示了智慧网格平台的“一键呼”功能。

据程永兵介绍,北村街道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是“四网融合”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协同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北村街道依托街道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济南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济南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研判平台作为“四网融合”工程的智能塔基,打造事件搜索、风险评估两大引擎,推进数据、指挥、应用三大集成,同时开发了“智慧物业”“风险评估”“经济运行”等20余个智能应用。

“北村街道智慧网格平台是济南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的延伸,我们将‘城市大脑’覆盖到了社区。”程永兵表示,街道智慧网格平台在保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专门增设了事项列表,吸引了大批新业态人员(即“流动网格员”)的参与,也激发了社区治理新活力。新业态人员可通过“北村小管家”微信小程序,及时将环境卫生、消防通道占用、公共设施损坏、飞线充电等问题上传到街道智慧网格平台,极大地提升社区环境安全治理效率。

同时,该平台还对接雪亮工程监控系统,除遍布社区各个角落的固定探头,每个网格员手机里都安装有“北村一网通”APP。这些犹如社区“移动探头”的网格员,可以随时通过APP把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管理平台。依托智慧网格平台,北村街道形成了“街道总网格-社区网格-微网格”的智能化三级网格工作架构。

近年来,为发挥城市大脑先发优势,北村街道在开发使用智慧网格平台和“北村一网通”APP的同时,还推动“双实信息”落格入楼,智能探头全域覆盖,65户独居老人“一键呼”正式启用,“可照明、可广播、可充电、可监控”智慧灯杆领跑上线,建立起居民需求归集分析、矛盾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提升网格治理效能。

通过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信息技术,北村街道以“城市大脑”作为社会治理的智能中枢和主要抓手,用网格治理平台激活网格化管理“智慧终端”。

自今年3月份北村街道将热线工单下放智慧网格平台办理后,越来越多居民从有事拨打12345热线向有事找网格转变,实现了“未诉先办”,12345热线办结率、满意率直线攀升。通过街道智慧网格平台,北村街道今年共化解群众反馈重点问题办理37件,办结率100%,化解率95.5%;通过“北村小管家”微信小程序,解决了辖区环境保洁、文明秩序相关问题近200件;同时,街道信访问题总量同比下降23%……

“下一步,街道也将尝试把党建组织网、人民调解网、重点人员服务网等平台纳入‘四网融合’工程,以便及时掌握辖区‘微动态’,助力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程永兵说。

指尖触碰 让基层治理从“治”到“智”

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市中区积极探索“智慧+”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百姓撑起安全、和谐、稳定的“平安伞”“幸福伞”。

“智慧社区平台太方便了,谁家有问题,在手机小程序上反映,很快就有人过来。”市中区七里山街道居民刘女士笑着说,“在反映了乱停车问题十分钟后,网格员小韩就找到了车主,第一时间解决了问题。”

中区二七新村街道推动政务服务“数智化”

中区二七新村街道推动政务服务“数智化”

居民交口称赞的平台,正是将社区重点人员、重点事件、重点企业、网格划分等信息全部涵盖在内的“智慧社区”平台,目前已覆盖辖区675栋楼宇、23座院落、311家企业、53912名居民、111个党组织及辖区重点人群。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改外观,还要改内涵,群众看得见的变化背后,是更多看不见的数据在悄然涌动,‘智慧社区’平台打破了我们的工作壁垒,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七里山街道相关负责人坦言。

探索基层治理“更优解”要以满足民众需求为根本。市中区老旧小区大多为脱管的开放式小区,外来租住人口较多,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人口情况难以掌握,小区不安定因素较多。为此,市中区围绕老旧小区消防、治安、交通、卫生等公共服务短板,加大改造投入力度,搭建智慧安防平台,对小区主要出入口进行封控管理,铺设摄像头、门禁、道闸、防盗等前端设备,全量采集基础信息,形成全覆盖、全天候的社区物联感知神经元网络,同时打通党建、网格、综治、城管、政务等业务场景,实现社区治理网格化、信息化、精准化,确保居民生活安全、舒心,让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千家万户。

探索基层治理“更优解”要以触及深层关系为依托。市中区从“治”到“智”,不仅体现在“智慧社区”建设,更在于充分激发社会参与热情,畅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舜雅社区核心位置有一处商业街区,共有108家商户。多年来,商户及居民利益诉求差异大,给管理带来难度,亟待在基层治理上创新破题。舜雅社区立足辖区实际,将108家商户全部纳入网格,以项目服务“入股”、项目成效“分红”的形式让商家和志愿组织成为“社区合伙人”,认领“红色宣讲”、非遗文化体验项目、健康义诊等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带动商业街业户发展,形成商户、居民等多元参与、多方联动的商、居融合治理体系。

数字“翅膀”形成生态“天、地、空”立体监管

“请指挥无人机起飞,对重点区域开展巡查,并同步对重点企业开展检查。”日前,槐荫区生态环境分局正着力打造智慧生态环保指挥中心,构建起“天、地、空”立体监管模式。

据了解,智慧生态环保指挥中心将促进工作“快反”速度同比提升70%,人力成本同比节约50%。同时,中心系统实时指挥对重点区域开展空气质量检查,前方传回的画面同步投送到槐荫智脑中心。

槐荫智脑中心市

槐荫智脑中心市

近年来,面临多重机遇交汇叠加的槐荫区,将数字槐荫建设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槐荫实践”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数字槐荫建设工作推进方案》,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指挥部”,统筹推动“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四项重点任务,建立7个工作专班,围绕“1+4+N”工作体系,解决业务部门与数据管理部门权责和协调不顺畅、数据归集不充分不及时等突出问题30余项,扫清体制障碍,打通数据壁垒,推动“数字探头”切实感知到企业和群众身上,打通“数字场景”应用“最后一公里”。

目前,在槐荫智脑中心搭建的“1+1+5+N”集成平台,已接入重点项目监测、数字城管、防汛等11个系统子平台,连通各类视频“天眼”4994路。今年以来,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应急处突100余起,有效提升了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此外,槐荫区政务信息系统整体上云率达100%,全区85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网办”。

据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付强介绍,该区在全市率先开发了宜商服务系统,政务服务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同时在“京沪会客厅”打造“7×24小时”省市区一体化宜商服务中心,可为京沪高铁沿线城市、黄河流域沿线城市136个区县提供40项省市级、25项区级高频事项,800余项省市区三级公共服务事项办理“跨域通办”业务。槐荫正努力以数字政府建设带动数字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槐荫区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4100余处,实现了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商务楼宇、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深度覆盖,5G基站为槐荫数字产业化加速推进筑牢“底座”。

走在槐荫区道德街街道绿地新城社区,映入眼帘的是社区各项智慧应用,多样化的智慧设施随处可见,社区推动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布设物联设备397台,创建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将社区物业现有数据资源整合接入联通监控云平台,形成数据采集与智能化分析、时间告警服务一键触达,实现“一终端、全服务”智慧治理模式。近期,该社区作为全市唯一代表争创省级“标杆型智慧社区”。

2022年以来,槐荫区共创建了20余个基础性智慧社区,重点在老幼服务、停车管理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服务。一个“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展望未来,数字槐荫建设“加速跑”也有着十分明确的路线图:全面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提升政务事项全程网办率,实现“一个ID、一次登录、全域通行”;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态圈,精准提供研发平台、产业基金等服务配套,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提升社会数字化治理水平,打造更多元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努力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插上数字“翅膀”,提供槐荫“动能”。

“慧眼”帮忙 视频AI赋能城市智能管理体系

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如何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济阳区依托数字济阳边缘数据中心,创新应用视频AI算法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提升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近日,济阳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推上餐车到后厨领取孩子们的午餐。他们的身影通过摄像头,出现在济阳区大数据服务中心的大屏上。实际上,幼儿园每一餐从备菜到配餐的全流程,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在监督,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还会被自动记录。

济阳区作为全省首批、济南市唯一的视频AI赋能试点单位,已将AI算法应用到城市治理中。大到交通违法,小到脚下的井盖丢失,都有无数双“慧眼”帮忙盯着。

济阳区大数据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雪亮工程平台,济阳区打通治安、消防、交通、城管、市场监管等10余个重点领域的视频网络,搭建起可容纳1.5万路视频资源的数字济阳边缘数据中心,横向融汇全区各部门海量视频数据,纵向贯通省市视频共享平台。

在此基础上,济阳区大数据服务中心把AI视频分析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融入社会治理,引入人员闯入检测、安全帽检测、违章停车检测、明火报警检测等25个大类439种算法,并集成行为识别、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技术,创新搭建了全市首个区级视频AI赋能平台,为城市装上“AI之眼”,让全区公共视频监控这一大数据资源成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利器。

通过视频AI算法,平台能够从通用场景中自动提取人、车、物等相关有效信息,实现对城市治理中最重要的“人、车、物”三要素的精细化管理。视频AI赋能平台作为城市的“视觉中枢”,不仅使城市“看得清”,还能让城市“会思考”,让城市治理更智能。

在食品安全领域,视频大数据+AI算法为“明厨亮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目前,济阳区已有70余所学校接通329路视频,实现5种算法赋能,除了监督人的行动,老鼠出没、垃圾桶溢满,甚至蔬果腐烂、果皮发皱都能捕捉,把不可预见的食品安全风险变为可掌控的风险。

目前,视频AI赋能平台已应用于明厨亮灶、智慧城管、智慧工地、政务服务、智慧消防、公共安全、司法公安、生态环保等25个行业领域,实现了一张图管理和城市治理的可预见性,形成了覆盖环保、执法、安全、消防、交通等领域的城市运行智能管理体系,探索出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数字济阳边缘数据中心建设,增置CPU服务器、GPU服务器等硬件设施,扩充公共服务领域视频资源,同时,继续更新算法仓库,打造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济阳区大数据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济南日报 记者:张素芬 刘阳 张龙 张群 通讯员:韩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