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双年展

我们眼中的双年展

编前案:双年展已经结束,但其影响力还在延展。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21级美术史论专业的40名学生将他们的课程作业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再次走进“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的记忆中。

2月22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的学生们带着课程任务走进了山东美术馆。“美术批评方法与实践”是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今年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充分调研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在不同社会人群中的审美体验,同时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设立于1992年,是山东省创办最早的“美术学”本科专业。2019年以来,本专业积极推动山东省高水平学科美术学建设,以新文科理念为主导,服务中国新时代美术事业发展,依托美术学院培养高端美术理论人才,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打造国内一流美术学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在这次的活动中,任课教师沈颖将学生们分为五个小组,在前期课堂讲述、文献查阅、集体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发放观众问卷、展厅随机采访、特别嘉宾电话采访等多种形式,分别对策展者、创作者、学生、中青年、老年五个群体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

学生们在完成分配任务的同时,也关注了各项展品。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形式与风格流派的艺术作品令学生们目不暇接。在提高能力与素养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刻体会了当代艺术的最新动向,感受到来自全球各国艺术家们对于“共生世界”主题的理解与构思。

返校后,学生们将本次双年展之行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感及研究成果配合音频、影像,以小组报告形式呈现,可谓生动而全面。

以下内容均选自学生们的课程作业。

1.此次展览的策展构想注重从齐鲁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跨越民族、地域、文化的思想价值,通过多维艺术形态的再认识、再阐释,从而建构地域与世界、现实与虚拟、当代与传统、人与自然、异彩与同源、科技与艺术六大版块。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无一人、无一族、无一国能独善其身。因此,“共生”就成为了当下必须要面对和被掌握的命题。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由山东来推出展览,实际上是提倡一个通过人类文化的交流,在抚慰缓解当代世界急迫的各种问题来推出的一个富有深意的当代艺术的交流活动。(王欣悦)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2.何谓“共生”?即当代与传统,人类与自然共生;地域与世界,现实与虚拟共生;艺术与科技,祖国与世界共生。在这一主题之上,双年展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当代艺术成果。那么,我们要采访的老年人群体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在经历了头脑风暴,我们得出结论:老年人们经历了世事变迁与时代发展,常有怀旧与守旧的心理特点。我们将“双年展”与“老年人群体”这两种事物的特征相结合,便产生了疑问——将传统与最新的、国内与国外的、将高科技成果与艺术相结合的作品展览,与根植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生活观念的老年人们相遇,究竟会产生何种反应?他们会赞许亦或是排斥?他们又会对双年展的艺术作品产生什么独特的感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最终确定十五个要所要调查的问题——即“灵魂十五问”。(张竣铭)

“灵魂十五问”

“灵魂十五问”

3.当代与传统是一个大的概念,众多的材料、构图方式、表现技巧、笔墨技法、作画理念和价值判断等糅杂其中。我们思索当代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是的,毫无疑问是“共生”关系。传统的水墨、版画、油画、水彩等被现代媒介所挪用和改造,“共生”关系就这样潜移默化的产生,这种关系带来的材料美感和技术美感,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当代与传统之间的羁绊联系,从而让当代具有传统的美学思想,让传统拥有当代的绚丽。(张效腾)

4.年轻人中对艺术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我们的观察,在这次参展的人群中,学生所占的比例占人体总数的80%。尤其以大学生为主。作家的作品不在局限于传统绘画开始走向与多种科技相结合的道路,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与时代的要求。展览还大幅增加了 AR、VR、人机交互、3D 打印、影像互动等科技应用作品的数量,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手段,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推动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张念运)

坐在“教室”里的学生

坐在“教室”里的学生

5.人间皆是浪漫,艺术永不落幕。去年暑假还去“超然楼”打卡,今年就又被雷安德罗.埃利希新作品“教室”所震撼,观者就像在欣常一场魔术幻灯秀,带领大家穿越学生时代。进入大厅的整面玩具墙,跳舞欢笑的大嘴小蓝人,一整个展厅的油画肖像墙,彩虹一般的炫酷影像屏,高耸到顶的巨幅胶片山,都有着深藏的寓意和热烈的表现。(刘孜馨)

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6.在所接受的几名中青年参观者对于本次展览的采访中我们可以得知,不管是怎样的年龄段,又或是怎样的职业生活背景,他们的第一感受普遍在于“新潮”,本次双年展中艺术作品区别于一些普通枯燥的艺术形式,展览通过调动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的互动使观者的审美感受大大增强。艺术本身是很深奥的东西,在当今普及美育的社会,为了使艺术更能深入到社会生活中,表达时代价值,实现各方面创新,艺术家不得不去改变自身表达的形式,使得晦涩难懂的艺术与言以更为普遍且不失内含的方式迎合观赏者的鉴赏视角,让更多人了解艺术。他们认为在“共生世界”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作为观赏者的他们自身与艺术作品和空间而言也是息息相关的,形成了欣赏的动力,在不同的空间与不同的作品对话使他们每一个人都不约而同的体会到了与世界的联系,感悟到了万物生命的共生。(于欣瑶)

徐国峰《景观墙》

徐国峰《景观墙》

7.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越来越多看似不可能的奇迹被创造了出来,但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世界,所有人只有抱团共生,才有可能更好地发展生存下去。自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得到了各界的诸多正面回馈,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应该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吕画文)

91岁的受访者

91岁的受访者

8.从对这位91岁的老人和她女儿的采访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她们对于艺术的执着。她女儿说如果不是母亲执念要来,我自己也不可能来济南看本次双年展。当她们了解到我是学生,想要调查老一辈的人如何看待本次全新的双年展之后,老奶娘的女儿又对我进行了一番耐心的解答。她说道,当今艺术想要发展就必须要迎合时代,与科技进行结合,赋予艺术在全新时代能够生存下去的能力,同时,对于我们学生,尤其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必须保持以一颗对艺术执着热爱的内心,要坚持艺术与时代相结合,未来的艺术创新创作全靠我们。我认证聆听,思考良久,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本次双年展真正让我们得到了启发,对艺术发展方向、形式、传播方式的启发。(王皓)

柯佳敏《谜.城系列》

柯佳敏《谜.城系列》

9.在参观展览的时候,真正的艺术品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用线围起来、用钢丝吊起来的,不仅仅是那些科技强光和震撼的陈列。在我周围熙攘的人群,各地为艺术而来的观赏者,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与我同站在一幅作品前,跨越五十年视角的对话让我深受撼动,能听到一位老者与我分享他眼中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对我这样一位还在追求艺术的路上刚刚迈步的年轻人是一种极大的收获;下到五岁的小孩子,在他们童真的双眼中,大马就是大马,泰迪狗就是一只可爱的狗狗,但他们的想象力也常常令我惊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来自不同的地方,因为同一个追求来到这里,这整个展馆在我眼中俨然是艺术作品最好的呈现。人是艺术品,人与人也是艺术品。(刘鹏)

编辑:张竣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