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农匠”绽放指尖魅力 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在聊城举办

“大国农匠”绽放指尖魅力 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在聊城举办

这是一场农民技能的盛宴!

这是一次农民智慧和创新的交流!

这是一场农民传统手工技能的荣誉争夺!

7月3日上午,骤雨初歇,晨雾悠悠鲁天阔。“咚锵、咚锵、咚咚锵……”在聊城市图书馆广场上,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四只高大威猛的狮子踏着节奏上下翻跃,时而腾起,时而俯冲,踢跳翻蹬,时而面露憨态,逗趣连连,舞出了幸福的喜悦。

伴随着掌声和欢呼声,首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正式开幕,大赛以“塑匠心育人才,强产业促振兴”为主题,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00名总决赛选手汇聚水城,他们将亮技能、赛“绝活”,以独特的技能和创意,展现手工刺绣、手工剪纸、手工编织、泥塑、面花制作、农民画等各种乡村传统手艺的独特魅力。

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由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创办,是专门面向农民设立的全国性技能赛事,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服务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传承等需求,顺应广大农民群众提升自身素质的关切,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搭建的一个平台。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兴旺说:“举办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旨在弘扬农耕文化、传承乡村技艺,让农民唱主角,以大赛强技能,带动构建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乡村工匠作为扎根乡村、掌握传统技艺、提供当代产品的乡村传统手工艺人,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有生力量。培育乡村工匠、扶持乡村手工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实现传统工艺振兴与乡村文化振兴同频共振、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共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不传承无形文化,就会缺乏文化滋养,发展的底蕴就会缺失。来自安徽宁国市的畲族手工编织选手蓝海星身穿白色镶花边的传统服饰,头戴高高的凤冠,她笑着说:“我们畲族妇女是编织刺绣的能工巧匠,编织的彩带花纹多样,配色美观大方。这次来到聊城很高兴,不但看到了江北水城的风景,而且能和全国各地的手工编织高手比赛交流,看到了不同的编织风格,也学到了不同的编织技艺,回去后我将和大家一起把手工编织技艺发扬光大,增强特色手工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和乡亲们共同书写美好生活。”

农民技能大赛把乡村传统手工技艺技能作为比赛项目,通过推出一批状元、选树一批能匠、培育一批新匠人,带动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乡村能工巧匠队伍,促进乡村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新青春、释放新活力、形成新产业,带活带火一批传统手工艺产业聚集的村镇,致富一方百姓。

技术是命脉,创新是灵魂。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杜芮希望广大乡村工匠们守正创新,通过大赛增技能、提质量、拓市场、强品牌,开发更多充满人间烟火、饱含故土味道、契合审美需求的乡村手工艺产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以技能培训、分工协作、合作组织等方式,做给乡亲看、带着乡亲干、领着乡亲富,让乡村传统手工技艺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在助力乡村振兴、建功新时代中,创造更加出彩的人生。

这是一场传统技艺盛宴,也是一次力量传递,更是一种使命的传承。随着礼炮响起,彩烟升腾,大赛决赛正式启动,从贵州施秉前来参加剪纸比赛的吴开芳年近花甲,她说:“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传统技艺是拿手好戏,希望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更希望能把我们的传统手工技艺发扬光大。”

时代在发展,农村在蜕变。如今的农村,农民的形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黄土”已不再是农民的枷锁,而成为他们走向远方的路、实现梦想的桥,参赛选手们纷纷表示,将推动乡村传统手工技艺技能在新时代焕发新青春、释放新活力、形成新产业,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聊城被誉为‘江北水城·两河明珠’,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赋予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气质。这次大赛在这里举办,是聊城之幸,也是难得之缘,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全国各地先进技艺、展示聊城农业农村发展面貌的宝贵机会。”市委书记李长萍感慨地说,聊城将以这次大赛为契机,更加注重弘扬乡土文化,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手工技艺技能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促进其发扬光大;更加注重培育乡村人才,加强对包括乡村手艺人在内的“田秀才”“土专家”的挖掘、培养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更加注重振兴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实现双赢,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聊城力量。

来源:聊城新闻网 文/记者 夏旭光 图/田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