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观齐鲁2022 | 淄博:向新而行迈出坚实步伐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凤观齐鲁2022 | 淄博:向新而行迈出坚实步伐

编者按:

新时代的山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以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为牵引,山东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规格推进,并在“走在前,开新局”中实现着更大作为与担当。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奋力前行,汇聚起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成绩亮眼,不仅GDP增速持续跑赢全国大盘、领跑粤苏鲁浙四个经济大省,经济增量也在2022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均超过广东、江苏,位列全国第一。山东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尊敬。

凤凰网山东特别策划“凤观齐鲁2022——山东争先”年终盘点,聚焦山东各层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做出的巨大努力,进一步展现山东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专精特新“小巨人”倍速攀升、“单项冠军”数量居全省首位、“济淄同城”战略有序推进、快速路网建设加速推进、人才政策纷纷出台、打造齐文化“超级IP”……传统的工业城市淄博,向新而行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党的二十大引领着新的航程,在变局与挑战中,淄博以“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的城市愿景,不断推动这座老工业城市加速崛起。

城市建设展现新气象

城市更新建设,正在打开淄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空间。

2022年,淄博市组织实施了一大批事关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落实,为淄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今年9月,淄博南站房经过数百名建设者700多天的奋战,正式建成启用。淄博南站房主体建筑面积约34700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同时,其突出文化传承和历史底蕴的设计,与城市建设有机融为整体,为淄博再添一座新地标,为百年胶济线又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11月6日,快速路鲁泰大道(原山大道——柳泉路,青龙山路——玉皇山路)、昌国路(原山大道——柳泉路)正式通车,城市快速路网沿柳泉路向西可环成“C”型,快速路网“西半环”形态呈现,淄博正式开启“高快一体、快快相连”的立体交通新模式。

截至2022年底,淄博绕城快速路半环通车,5条在建高速开拓。或改造拓宽,或延伸贯通,打通一个又一个交通“堵点”,淄博路网建设加速“成环成网”,城市“骨架”渐次拉开,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能级,推动淄博向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发展。

一年以来,淄博交通建设按照“高速公路加密扩容、普通干线品质提升、农村公路提质增效”的思路,锚定“交通快速通达”的目标,提速项目建设,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聚力赋能城市能级提升。

城市有温度,幸福有质感。淄博的人居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近年来,淄博市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公园绿地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范围,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个休闲、健身、娱乐的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理想生活愿景在淄博成为了现实。

2022年,淄博市建设城市园林绿地455.92公顷,相当于约21个淄博人民公园的大小,生态廊道201.87公里、城市绿道107.17公里。一个个城市公园、城市绿道、生态廊道、郊野公园、田园综合体璀璨绽放,遍布于城市的角角落落,越来越多的淄博人享受到了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幸福感。

文化“两创”标定新高度

淄博是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齐桓公、管仲、晏婴等贤主名相,诞生了《管子》《孙子兵法》《齐民要术》等鸿篇巨著,更出现了“稷下学宫”演绎“百家争鸣”的千古美谈。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勾勒出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根脉。

2022年,只存在于史料中的稷下学宫终于面世。经过近五年考古发掘,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稷下学宫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对当时的学术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说历史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底蕴的文化筹码,齐文化则是淄博通往世界的一张名片。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淄博市明确提出“要加快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齐国故城遗址、蹴鞠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市上下正在聚力打造淄博特色“超级文化IP”。

与此同时,淄博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淄博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突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齐文化研究阐释、遗产保护和开发、教育普及、传播交流、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育“六大突破”行动、24项工程,主动融入“山东文脉”,打造“尼山淄水”交相辉映的文化格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淄博的文化气质更体现在日常生活里。

为了让群众实现家门口读书的愿景,淄博市开展“书香淄博”建设全力推进全民阅读空间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公共图书馆9家,城市书房40处,“书香淄博”阅读吧120处,农家(社区)书屋300余家。

10月1日,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正式落户淄博海岱楼并开门纳客,让淄博市民在忙碌的日常中求取广博的知识、探寻生活的另一番境界,淄博不断扩容的“文化圈”,为城市带来了汩汩暖意。

发展动能实现新提升

淄博近现代工业历史已有100多年,老工业的城市的转型之困——产业结构重、发展层次低、环境质量差等问题一度困扰着这座城市。近年来,淄博立足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着力做好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推动传统产业弯道超车、转型升级,新经济和未来产业换道超车、积厚成势,加力推进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

今年,在国家工信部发布的455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山东有109家,数量全国最多,其中淄博17家,位列全省第一。与此同时,在工信部公布的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和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中,淄博41家企业上榜,加之前三批,累计达到65家,数量位列全省前列,亮出了淄博制造“新底色”。

前不久,淄博市统计局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325.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梳理前三季度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淄博市制造业核心地位充分显现。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1.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3.0%。在制造业的有力带动下,生产性服务业增势良好,前三季度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6.0%。

梳理统计数据,淄博市“四强”产业、“四新”经济表现亮眼。其中,“四强”产业增加值已占淄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比重达到50.6%。“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6.9%,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解码“淄博之变”,离不开淄博坚持的“有解思维”: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用改革破题,以创新开路,通过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新政策,有效破除发展障碍。

城市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从2019年底的“人才金政37条”开始,淄博市陆续出台了“青年创业25条”“品质活力47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可以看出,淄博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且“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已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

今年5月和6月,淄博市先后被山东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为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和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建设期为两年。淄博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正在迈上快车道、实现新突破。

今年8月,淄博更是在“人才金政37条”的基础上,重磅推出“人才金政50条”,按照提标、扩面、创新的原则,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更强、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实现人才政策“最优加一点”。

人才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作用成果显著。自2020年提出“三年十万大学生集聚计划”,已有10.06万专科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来淄就业创业。“淄博人才金政50条”则是提出了二十万大学生集聚行动,青年人才纷纷扎根淄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2022年最后一个星期,淄博开启了“两会时间”。意味着这座城市即将开启新的奋斗周期。新的一年,淄博聚焦“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再出发,未来的淄博值得期待。

(凤凰网山东 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