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观齐鲁2022|滨州:全力提升“八个品质”,奋力答好时代考卷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凤观齐鲁2022|滨州:全力提升“八个品质”,奋力答好时代考卷

编者按:

新时代的山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以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为牵引,山东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规格推进,并在“走在前,开新局”中实现着更大作为与担当。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奋力前行,汇聚起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成绩亮眼,不仅GDP增速持续跑赢全国大盘、领跑粤苏鲁浙四个经济大省,经济增量也在2022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均超过广东、江苏,位列全国第一。山东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尊敬。

即日起,凤凰网山东推出“凤观齐鲁2022——山东争先”年终盘点,聚焦山东各层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做出的巨大努力,进一步展现山东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凤观齐鲁2022|滨州:全力提升“八个品质”,奋力答好时代考卷

在滨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多个重大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黄河文化、孙子文化等多区域文化在这里融合,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在这里培育……

这是滨州发展的底气,更是滨州“走在前”的信心。

2022年,滨州持续强力推动黄河战略重大任务贯彻落实,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航标,扛牢使命、争先向前,全面提升“八大品质”,不负时代重任,交出一张“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的优异答卷。

(图源:滨州网 田海滨摄影)

(图源:滨州网 田海滨摄影)

发展品质越来越高

为实现“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奋斗目标,滨州在2022年年初提出,要重点在“八个品质”提升上下功夫,其中首条就是“发展品质更高”。

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滨州市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借助改革之举、创新之力,促进滨州传统产业加快转型蝶变,新兴产业加快聚合裂变,实现更高品质发展。

(图源:邹平融媒)

(图源:邹平融媒)

滨州的产业发展中,铝业是其骨干核心。去年3月,“滨州邹平市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滨州实现了省级战新产业集群“零”的突破。轻量化是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优势明显,引领发展方向。铝合金材料由于重量轻、可降低能耗等比较优势,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使用。铝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已成为全市产业蝶变的缩影。

滨州传统产业涅槃升级的代表,除了铝业还有化工产业。

(图源:京博控股集团官网)

(图源:京博控股集团官网)

自山东启动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京博深刻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重塑新动能,形成新格局,在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能源替代、技术创新和CCUS项目的转化等方面不断探索、制定措施,力求将京博建设成为产业特色突出、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活力充沛的高端石化产业和高性能新材料产业协同的现代化工业企业。

目前,滨州市已打造形成“5+5”万亿级“十强”产业集群,其中,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1.1万亿元。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生产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果糖和金属板材生产规模、粮食和肉牛加工量、绳网和厨具市场份额均居全国第一。

强产业孕育出一批强企业。在2022年9月公布的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中,滨州有9家企业上榜,资产总额在全省最多,达到4423亿元。

数据是发展品质最好的诠释。2022年滨州市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为9.4%,列全省第1位。1-11月份,规上工业营收总额突破9000亿,稳居全省第3位,增速连续7个月保持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2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速列全省第1位,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列全省第5位;进出口总额增速列全省第5位。

一份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见证了滨州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实干作风。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的开局之年,滨州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产业转型塑造新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奔赴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科创品质越来越强

滨州产业“筋骨”日益强壮、“血脉”加速畅通的背后是,科技“硬核”实力明显增强。

2022年2月18日,在滨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总结滨州市过去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时,把转型发展定义为最现实路径,科技创新则是最强劲动力。他说:“滨州必须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必须坚持深化‘双型’城市建设,打造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通、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优良创新生态。”

近年来,滨州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打造一流科创平台、一流科创生态、一流科创人才。

科技创新是企业制胜的法宝,滨州企业家以超强的开放姿态与魄力,不断抢抓发展新机遇、塑造竞争新优势。

(图源:中裕集团)

(图源:中裕集团)

一粒小麦的变化,折射科技创新的神奇和力量。麸皮是小麦初加工的副产物,向来被视为废弃物。但在中裕集团,小麦麸皮被“吃干榨尽”,谷朊粉、特级酒精、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蛋白肽等10大系列500多种产品。全产业链精深加工让小麦每吨增值近5500元,比普通加工产值提高147%。麸皮“变废为宝”,见证着科技的神奇,也让中裕集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创新驱动,本质上也是人才驱动。近年来,滨州市深入实施人才“三进三创”工程,重磅推出2022版“人才新政27条”,10项补助性政策支持力度全省领先,其中5项列全省第一。同时设立“渤海英才”优化提升工程、优秀青年人才启航工程、“渤海工匠”铸造工程等,构建合理的人才梯次结构。

(图源:滨州网 张丹摄影)

(图源:滨州网 张丹摄影)

目前,滨州市既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等省级以上人才397人,又有每年2万多增量的高技能人才大军,为滨州城市转型发展积蓄中坚力量。

如今的滨州,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教育家握指成拳,锁定科创、发力科创、聚势科创,让科创之光闪耀“智者智城”,汇聚起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民生品质越来越实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滨州市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图源:滨州网 李默摄影)

(图源:滨州网 李默摄影)

2022年,滨州市交通网络愈加完善,广大市民热切期盼的津潍高铁、济滨高铁开工建设,济高高速、沾临高速建成通车,真正实现“高速环城”。

医疗服务愈加提升,滨州总投资36.7亿元的“三院”项目全部建成开诊,全市每千人床位数进入全省前列,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居全省第1位。“三院”的建成开诊,实现医疗与养老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极大提升了滨州医疗服务能力,对推进分级诊疗和健康滨州建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就业渠道愈加宽广,滨州市坚持实施多样就业援助,实现政府兜岗。滨州市把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摆在稳就业的优先位置,采取青年见习、实习实训、三支一扶等举措,支持大学生就业。同时,开展失业保险“扩围”行动,着力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累计为14.2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4.2亿元。

(图源:滨州网 李健生摄影)

(图源:滨州网 李健生摄影)

社保覆盖愈加扩大,滨州市各项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应参保人群全覆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和职业人群全覆盖的工伤保险制度。

2022年,滨州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建设,年初承诺的12类197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回望2022,滨州成绩斐然。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面落实“1+11868”工作体系,“八大品质”实现开篇起势,入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再次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入选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获批国家千兆城市.....

“愿得云帆三千尺,屹立潮头续远行。”今日之滨州,正走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全市上下勠力同心,顽强奋斗,未来可期。

(凤凰网山东 陈晓涵)

凤观齐鲁2022|滨州:全力提升“八个品质”,奋力答好时代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