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时代的山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以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为牵引,山东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规格推进,并在“走在前,开新局”中实现着更大作为与担当。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奋力前行,汇聚起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成绩亮眼,不仅GDP增速持续跑赢全国大盘、领跑粤苏鲁浙四个经济大省,经济增量也在2022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均超过广东、江苏,位列全国第一。山东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尊敬。
即日起,凤凰网山东推出“凤观齐鲁2022——山东争先”年终盘点,聚焦山东各层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做出的巨大努力,进一步展现山东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德州,古代大运河上的四大粮仓之一。老城西部的古运河,曾经传唱出平原上欢快的运粮谣曲。如今,新时代的德州,迎来了两大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叠加,汇聚成德州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光。
东风正劲,借势腾飞。德州作为全省唯一的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城市,被赋予了“一区四基地”的功能定位。抓好重大历史性机遇,服务和融入重大战略。德州,这座城市的发展新篇正在加速绘就。
2022年,这座黄河文明、运河文明交织而成的历史文化古城,奏响了新时代的乐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生态改善、旅游发展……
“德州粮”“吨半粮”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德州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集中优势聚焦重点任务致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在粮食绿色高产高质高效上率先突破。
秋收冬藏,时近岁尾。2022年,德州市114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小麦玉米周年平均产量达到1490.1公斤/亩,其中产量超过1500公斤/亩的面积达到61.8万亩,占比54.2%。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表示,这意味着德州“吨半粮”产能创建首战告捷,创建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高产示范区的目标初步实现。
德州自古就有“天下粮仓”之誉,是全国第1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占全省的1/6。作为产粮大市,德州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去年9月份,德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吨半粮”创建,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120万亩核心区亩产1500公斤以上,300万亩辐射区亩产1200公斤以上,600万亩带动区亩产1100公斤以上,建成全国第1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
创建启动后,德州建立“书记抓粮”机制,市、县、乡、村都设立干部“指挥田”,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县抓核心区、市抓高产片,真正把“指挥田”当成“责任田”,抓成“样板田”。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组建全省第1个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实施“六大工程”,每个工程都有专家院士团队领衔推动,统筹推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网深度融合,指导群众落实供种、深耕、播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管理模式“六统一”措施。德州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吨半粮”创建,每年开展“粮王大赛”,让种粮既有收益、又有荣誉。去年克服秋汛的不利影响,今年夏粮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
德州“吨半粮”创建典型示范意义重大。目前,“吨半粮”创建、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等重大事项列入了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项目。下一步,德州将努力把“吨半粮”示范区打造成全国粮食绿色高质高产高效发展样板。
“德州味”香飘世界
预制菜“品牌”叫得响 产业集群壮发展
作为山东省的北大门,德州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背靠齐鲁大地,正面拱卫着京畿,自古以来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近年来,德州也在不断丰富京津冀市民菜篮子。德州距离北京300多公里,据统计,目前北京人均年消费农产品总量的30%左右产自德州。
山东德州是农业大市,有“京津南菜园”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畜牧主产区。德州全市粮油年加工能力1300万吨以上,蔬菜产量1200万吨以上,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畜禽屠宰企业年产值达150亿元,香辛料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40%,“德州味”授权企业产品品牌105个,涉及产品200余种。
不久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继广东之后,全国第二个从省级层面出台发展意见的省份,开启了山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万亿预制菜“风口”下,抢占发展制高点,德州已有天然优势。
立足基础和条件,政策层面也不断加码。德州正全力拉长农产品产业链,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打造从田间到舌尖、从地头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德州创建了中国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成立德州预制菜产业联盟,打造中国北方“食谷”和全国重要预制菜基地。既建设好京津冀鲁的“米袋子”“菜篮子”,又能拿得出端上全国人民餐桌的“菜盘子”,让“好吃在德州”享有盛誉。
打响“德州味”区域公用品牌,抢攻预制菜新赛道。目前,德州多地正加快布局:在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武城本地生产的辣椒在这里进行清洗、加工,制成各类辣椒制品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作为德州的龙头企业,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预制菜车间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可生产全羊脸煲、海鲜血旺、肥肠炖豆腐等46款预制菜,年产量可达500吨。
德州通过规划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紧抓供应链进行产业集聚。如今已形成以标准、品牌、质量、效益为核心的农产品出口竞争新优势,食品加工产业规上企业达234家。
基本形成以保龄宝为龙头的功能糖产业,以百枣纲目为龙头的枣产业,以乐陵飞达为龙头的调味品产业,以夏津发达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以福洋为龙头的玉米深加工产业,以中椒英潮为龙头的辣椒产业等10余个特色产业集群。德州正积极打造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沿黄小麦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
“德州造”科技赋能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时下的德州大地,新旧动能转换的革新之变正如火如荼进行:科技赋能、智转数改,高端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精心培育、招大引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释放赶超动能。
近期,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公示,全省共68个项目,德州3个项目入围。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相继实现了“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滚动实施了“千项技改、千企提升”行动,每年滚动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个,为企业、产业发展赋能。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例达6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近40%,比例居全省首位。
下足功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纺织业是德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产业链现有生产企业208家,拥有近千种产品。今年以来,德州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行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延伸、向终端市场延伸。
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研发出11种较为稳定的植物染色系; 晶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超宽幅聚丙烯长丝土工布耐酸、碱腐蚀,克服了常规产品寿命短,降解后污染问题。“十四五”期间,德州将以“上市整合、链条延伸”为核心,引领德州纺织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资本化、集群化转型,构建全国重要的特色纺织生产基地、中国新型针织纱线创新研发基地、中国土木合成材料生产基地。
下大力气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动能转换的“加速器”。德州市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开展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核心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引导工业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工厂,助力降本提质增效。德州今年新增省级智能工厂8家、数字化车间3家、智能制造场景3个,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5位。
经济底盘越来越厚、韧性越来越强,是德州不断优化旧动能,培育新动能的结果。
纵深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为产业升级打开了新通道、新空间。德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45.4%,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474家。德州发展正呈现出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
“德州游”生态赋能
多业态融合发展 为“好客山东”增添德州力量
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乐陵冀鲁边革命纪念园、齐河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庆云八极拳博物馆……
一个个文旅项目在德州落地生根。近年来,德州市把文旅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主导产业和先导产业来抓,坚持把文旅高质量发展作为培育“十强产业”、推动“十大创新”、落实“十大扩需求”行动的重要着力点,努力为“好客山东”增添德州力量。
“天下黄河、齐聚齐河”。齐河是山东文旅版图的重要板块,已建成开放泉城欧乐堡、动物王国等十大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
在泉城欧乐堡度假区,“文旅+教育”的新模式吸引了大批中小学生开展暑假研学游活动。此外,“文旅+康养”“文旅+科技”等创新融合的模式让齐河旅游风生水起,齐河先后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坚持生态赋能,推动绿色发展。德州市紧扣国家战略,从黄河、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中找到结合点,打造“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集中展示地。不仅如此,德州市整合全市56家A级景区资源,推出红色经典、绿色乡村、研学探索、休闲度假等12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格局,鼓励德州人游德州,带动旅游市场加速复苏,加快打造京津冀鲁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事实上,这也是德州服务融入重大战略的生动缩影。
机遇交汇叠加,捷报频传。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在德州交汇,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在德州联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天衢新区建设等省级战略机遇在德州叠加。
在发展新征程上,把握新机遇,赢取新成就,是这座城市的雄心所在。以培育区域特色增长极为导向,德州市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四个“融入”;深度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协同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沿黄现代产业示范带;纵深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在齐河、禹城、临邑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联动区;举全市之力建设天衢新区,建设有创造力吸引力、年轻人喜欢的城市。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今年前三季度,德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保持全省第5位;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连续3个月增速居全省首位;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5%,连续6个月增速居全省首位。
不负机遇,不负期待。德州正因时乘势,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定位,努力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在服务融入重大战略中,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驱动高质量发展迈向更广阔的新征程。
古运河新时代,令人倍感期待!
(凤凰网山东 能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