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观齐鲁2022|奋力走在前,山东探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可行路径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凤观齐鲁2022|奋力走在前,山东探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可行路径

编者按:

新时代的山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以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为牵引,山东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规格推进,并在“走在前,开新局”中实现着更大作为与担当。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奋力前行,汇聚起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成绩亮眼,不仅GDP增速持续跑赢全国大盘、领跑粤苏鲁浙四个经济大省,经济增量也在2022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均超过广东、江苏,位列全国第一。山东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尊敬。

即日起,凤凰网山东推出“凤观齐鲁2022——山东争先”年终盘点,聚焦山东各层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做出的巨大努力,进一步展现山东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逐步落地,“绿色+”理念将贯穿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产业也将深入融合。

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探索落在身上,山东又该如何做呢?

随着山东搭建的绿色制造体系日益完善,数字强省建设如火如荼,以成立省级环保发展集团等新举措引领产业做大做强,这不仅让山东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有了厚实的基底,也让山东在主动承担国家战略上创新“走在前”,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绿色制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而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是价值链上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

发展以绿色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是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不可少环节。

提到绿色制造,它远不只是某项技术或者产品——绿色制造是一种现代化制造模式,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就在于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

“绿色制造体系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将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工信厅绿色发展推进处副处长邓军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从绿色制造体系的打造而言,山东前期已做了诸多努力,这点通过几个数据就可以看出。

目前,山东已创建2批202家省级绿色工厂,被列入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的项目有567个,其中绿色工厂223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绿色设计产品313种,绿色工业园区1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

为了更好地引导绿色制造体系发展,山东曾专门出台文件——《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提出到2023年,将再建成300家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10家绿色工业园区。

今年,在印发的《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山东进一步对绿色制造做布局,“力争到2025年,建成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00家、绿色园区20家,开发绿色设计产品500种以上”。

以数据为指引,山东的绿色制造体系将越来越完善,并且随着数量的增长,量变将引起质变,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当中,助力山东制造业加快转型。

而眼下,山东已初步形成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国家、省、市多层次、梯级推进格局,涌现了一些典型代表,这也为山东绿色制造加速腾飞做了铺垫。

省会经济圈的聊城市,近年来,围绕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汽车及机械装备、化工、纺织、医药、轻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以原材料减量化、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为重点,形成源头减量、过程清洁、末端循环的生产方式。同时,在有条件的行业培育“零排放企业”,鼓励企业围绕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打造“第二生产线”,这让聊城全市现役煤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胶东经济圈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正在探索如何全面发挥绿色金融体系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支撑作用……

数字强省

数字中国建设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样数字强省建设将在山东探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可行路径中起到重要作用。

而眼下,这种作用已经被凸显——今年,山东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经济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姿态,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拉近了与标兵省份的距离,在其中推动山东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几个核心要素就有数字赋能。

数字赋能的一个大背景即山东近年来一直耕耘的数字强省建设——自2019年《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发布以来,山东全力推进数字强省建设,到2021年底,山东省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3%,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6%;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突破3.5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特别是今年,山东提速了数字强省建设,相继出台了《数字变革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山东省2022年数字经济“重点突破”行动方案》等重磅文件,以数字变革创新决战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之年。

山东的数字强省建设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济南,这个领跑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城市窥一些细节。

早在2019年,济南就以政府1号文件印发出台了《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数字车间、数字工厂、智慧产业、智慧园区、智慧建筑,打造数字工厂(车间)示范项目。

近年来,济南更是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攻方向。以打造智能经济强市为牵引,以建设万亿级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为目标,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卓越产业链打造、传统产业升级、未来产业培育、自主品牌建设等五大行动,并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做好数字经济发展文章。

如今,济南的数字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占GDP的比重已达45%,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稳居全省首位,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双双迈入国家一线城市前列。

“推进数字新基建”“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中国算谷、超算产业园、空天信息产业园和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高地”等众多有力举措,无疑许给了济南数字发展的美好未来,而济南市成功入选全国10个地区首批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双化协同)综合试点,这无疑正是济南以数字为引,坚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

济南是山东数字强省建设在各地市落地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从黄海之滨到鲁西,从黄河入海口到鲁南,智慧社区不胜枚举、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成为常态、机关办公基本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数字在赋能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也在助推人民美好智慧生活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正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所在。

好品山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绿色低碳高质量,高质量是目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如何落地,创新是关键一环。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

山东肩负着创新的国家重任,这就要求山东努力走在前。

事实上,如果对山东2022年的工作复盘的话,创新无疑是高频词,也是工作的亮点之一——新年上班第一天,山东就召开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以创新求突破,重点做好“十大创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将“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列为今后五年着力抓好的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之首。

而如果挑选最能代表山东创新的无疑是山东宣传词的改变,从“好客山东”到“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这正是山东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注重品牌的打造。

这些年来,“好客山东”一直在创新和发展。在此基础上,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好品山东”品牌体系的重点任务,率先以省政府文件提出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紧随其后,2021年,山东启动了《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历经一年的严格选评审查,在今年3月初,山东发布了第一批223家“好品山东”品牌名单,涵盖制造业、消费品、农产品领域共14类。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东阿阿胶、浪潮服务器、泰山体育碳纤维运动自行车……有代表农业大省的优质农产品、有代表非遗技艺的山东老字号、有大国重器的高端制造,“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山东新的Slogan正变成山东高质量发展名片,通过这次宣传,广大民众透过这张名片能够看到、感受到甚至触摸到“硬核”山东的传承与创新,还有厚道、自信与热情。

培育品牌,山东宣传语的变化,正是山东过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主动担当作为的一种缩影,山东近年来努力用制度环境、政策支持的“阳光雨露”滋润创新厚土,各类创新要素涌现的缩影——十年间,山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增长了7倍。

伴随山东自贸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山东蹚出一条发展路,创新动能将不断涌现聚集,传统优势不断夯实塑强,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发展质量越来越高。

“对山东来说,建设先行区的过程,就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过程,必须把握好‘经济实力强、人民群众富、文明程度高、治理效能优、生态环境美’五个内涵特征,扛牢大省担当,以实际行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政者的话,代表了山东对未来发展的雄心壮志。

如今的山东,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创新动力蓬勃迸发、数字赋能态势强劲、绿色低碳成效彰显、营商环境系统重塑,这是山东在探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可行路径带来的发展成果,也代表着山东这条可行路径的越发成熟。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