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外部开发20周年综述 ② | 不负期待 静听山东能源“探路者”创业展宏图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山东能源外部开发20周年综述 ② | 不负期待 静听山东能源“探路者”创业展宏图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越是艰难,越应该执着地走下去”

……

从2002年开始,跟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脚步,山东能源人首次走出山东,来到内蒙古、陕西开发煤矿资源,自此拉开了山东能源人外部开发的大幕,内蒙古大草原、三秦大地、边陲重镇新疆、云贵高原乃至海外的澳大利亚、南美大陆等等,一个个被山东能源人点亮。20年来的努力,山东能源人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树立了中国能源企业外部开发的品牌,为保障能源安全、产业接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一首山东国资国企外部开发的壮丽史诗。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资源是能源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山东能源集团,未雨绸缪,尝试“走出去”获得发展新空间。山东能源集团权属企业淄矿集团就是探索者之一。

当时光转到2002年,这一年国家已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而淄矿集团依靠济北矿区开发建设,虽已走出九五时期的困境,但并没有自我满足,积极到省外寻求新的战略发展基地。

关键时期,陕西省咸阳抛来了橄榄枝,时任亭南煤业总经理翟所国就提到,“淄矿最初去陕西,是对方招商引资过去的,我们出于寻找资源接续目的来到亭南,这是当时咸阳市长武县通过招商引资兴建的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山东煤炭企业在陕西省开发建设的第一矿。”

从此,亭南煤业以探路者的身份和姿态,拉开了淄矿集团外部开发的大幕——翟所国等最初入陕7人被称为“七匹狼”,与随后到来的赵庆民、王欣等11人,共称“十八罗汉”,他们承载着淄矿集团员工家属的重托,开始了千里之外的创业。

▲亭南煤业“十八罗汉”

▲亭南煤业“十八罗汉”

尽管来之前他们都有思想准备,然而现实的残酷还是让山东能源外部创业者始料不及。

翟所国回忆道,刚进入工地时,没有自来水,附近农村各家都有一眼手压式水井。由于井水浅,盐碱度和矿物质含量非常高,井水又涩又咸,时间不长大伙就开始掉头发、闹肚子。

▲亭南煤业建设初期照片

▲亭南煤业建设初期照片

为此,他们集思广益——既然矿前有小河,上游肯定有泉水。大伙就分头行动,顺着河道向上到山沟里四处找水,终于,他们在离矿2公里的山沟里找到了一个泉眼。

“十八罗汉”之一的王欣说,“创业在外,吃、住、行样样受困。每一位受访者都能说上半天,每一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真实故事。然而,曾从全国36家特困煤炭企业涅磐重生的淄矿集团的创业者,以‘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豪迈气概,挺起胸膛见识困难、领教困难,最后战胜困难。”

饮水问题告一段落,然而接下来还有诸多问题考验着这群“探路者”。

▲亭南煤业第一批建设者租住的窑洞

▲亭南煤业第一批建设者租住的窑洞

山东能源人不远千里来到陕西,自然不是为了体验苦日子,而是为了寻找资源,让企业稳定发展。

新建矿井第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办理各项手续。跨出省门,异地搞建设,要处理好各种关系难度相当大,为此负责的同志曾多次奔赴咸阳、西安,拜访多个职能部门,终于在当年的10月底办理好所有前期手续,亭南煤业顺利举行了奠基仪式。

▲亭南煤业矿井奠基仪式

▲亭南煤业矿井奠基仪式

接下来,这群“探路者”又马不停蹄,解决生产遇到的棘手难题——他们遇到了当时全国建井史上罕见的难题:井深水大,砂岩遇水易粉,注不进浆液,工程一度停滞不前。

困难让大家急得茶不思饭不想。他们通过四方求计、多方论证分析,结合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最终决定将普通凿井法改为冻结法施工,创造性地采用了国内少见的基岩井筒全深冻结施工工艺,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2005年12月,矿井顺利实现了联合试运转。

▲亭南煤业井筒冻结开机仪式

▲亭南煤业井筒冻结开机仪式

如果说,前文提及的是山东能源人积极应对生产、生活遇到的难题,那么从进入陕西的第一天,安全是这群“探路者”坚持的山东能源第一品牌、第一形象,翟所国就提到了他们所坚持的一条理念,“宁可不生产,也绝不能出现安全事故”。

作为高瓦斯矿井,亭南煤业在陕西省率先采用了瓦斯抽采发电技术,投入1.12亿元建设了地面瓦斯抽采及综合利用工程,将瓦斯变为绿色清洁能源,消除安全隐患。

▲亭南煤业瓦斯抽放站

▲亭南煤业瓦斯抽放站

如今,如果你到亭南煤业看一看,“井上是花园,井下像工厂”,建筑错落有致,满园花红柳绿。

陕西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曾说过“亭南矿井的建设发展最明显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提升了陕西省煤炭企业的建矿标准,二是大大加快了整个彬长矿区的煤矿建设速度。”

“通过‘走出去’拓展了生存空间,开阔了视野,占有了资源,历练了队伍,积累了财富,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资源开发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企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赵庆民说。

▲亭南煤业全景

▲亭南煤业全景

亭南煤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后来者做出了榜样。当山东能源人踏上内蒙古大草原、走进祖国边陲,逐梦海外时,又演绎着怎样的故事?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

“2010年我们刚来到这里开发的时候,整个上海庙镇只有两棵树:一棵在牧民的家里,一棵在荒原上”,首批来到内蒙古上海庙镇扎根的山东能源人对此仍记忆犹新。

▲2006年12月18日,长城一矿60万吨年技改矿井重新开工建设

▲2006年12月18日,长城一矿60万吨年技改矿井重新开工建设

上海庙镇所在的鄂托克前旗位于毛乌素大沙漠的西侧,靠近银川,这是山东能源集团在内蒙古首座新建矿井投产的地方——2006年11月,新矿集团收购内蒙古上海庙长城煤矿,仅用一年时间建成投产。随后,新矿集团成立新矿内蒙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相继完成上海庙西部矿区7个矿权整合,建成长城二矿、长城六矿等长城系列煤矿,产能逐步突破千万吨。

▲2007年长城一矿建设初期现场

▲2007年长城一矿建设初期现场

和淄矿集团寻求产业接续的目的一样,新矿集团、枣矿集团、临矿集团外部开发资源都把眼光放到了能源重镇内蒙古。

没有想象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从2004年开始,他们踏上这片草原,满眼都是一簇簇干枯的荒草。

▲2006年4月,榆树井煤矿矿区筹建初期,施工人员居住的帐篷

▲2006年4月,榆树井煤矿矿区筹建初期,施工人员居住的帐篷

作为最初筹建上海庙矿井的参与者,临矿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赵仁乐就表示,刚到那里时,很多同事会有流鼻血甚至出现脸上掉皮等现象,甚至他们开玩笑说,“这里一年两次沙尘暴,一次刮半年”。

枣矿集团的外部开发人员则住在有蛇鼠出没的窑洞,自己动手拣砖块建办公楼、职工宿舍,冰天雪地跑到10公里外的村庄拉水吃,“建矿初期的艰苦程度难以想象”。

▲内蒙古金正泰公司建矿初期职工自己动手改造建设

▲内蒙古金正泰公司建矿初期职工自己动手改造建设

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打击他们的进取心,来到内蒙古的山东能源人面对这待开发的大草原,以“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豪迈气概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2006年10月29日,举行长城煤矿接管仪式

▲2006年10月29日,举行长城煤矿接管仪式

相比首次走出去的淄矿集团,新矿集团、临矿集团在内蒙古上海庙矿井开发的“前提”——办采矿证等问题较为突出。例如上海庙矿区长城一矿、三矿、五矿、六矿4对矿井,因空白区矿权问题历经11年未取得完整的井田探矿权。

作为重要的亲历者,十几年如一日执着坚守的新矿内蒙能源手续办理办公室主任张树勇,感慨万千。

2022年伊始,手续办理工作传来好消息,新上海一号煤矿、长城三矿、长城五矿、长城六矿手续办理实现新突破,接连的喜事让山东能源人欢欣鼓舞,更让张树勇激动得热泪盈眶。

▲蓝天白云下的绿色能源基地——山东能源新矿内蒙古能源

▲蓝天白云下的绿色能源基地——山东能源新矿内蒙古能源

回首2006年,当新矿集团西部大开发航行启程之时,张树勇加入了这班快速前进的航程——白天跑政府、找部门、送材料,晚上查数据、调思路、改方案、定措施,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一定要把矿井手续跑下来!因为‘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2020年10月9日至2021年3月,长城各边角区块在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局经历了出让挂牌文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让挂牌公告、报名、签订成交确认书、自然资源厅签订探矿权出让合同等一系列过程。至此,长城各矿矿权整合工作全部结束。

完成边角探矿权是张树勇及其团队人员攀登的新峰,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完成了探矿权整合和地质勘探报告评审备案,取得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完成了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备案,为采矿证的办理和长城各矿完全合法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长城一矿全景

▲2022年长城一矿全景

张树勇是万千深入内蒙古的山东能源人突破发展阻碍的代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枣矿集团内蒙古准格尔旗金正泰露天煤矿是山东能源集团在国内建成投产的第一个露天矿井。2021年9月,该矿井核准生产能力从300万吨/年提升至500万吨/年。

▲内蒙古金正泰公司露天煤矿

▲内蒙古金正泰公司露天煤矿

“这在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半年甚至数年才能完成。”金正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晏明介绍,在核增500万吨产能手续办理中,他们发挥“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跑破脚皮”的“三皮”精神,星夜兼程往返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20余次、行程3000余公里、办理审批手续20项,从着手申办产能核增到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仅仅用了20多天时间。“打出了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胜仗。”

内蒙古上海庙矿区榆树井煤矿的大礼堂里有一条标语,“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条标语很好地诠释了山东能源人为手续办理付出的艰苦努力。

▲如今内蒙基地矿井、洗煤、化工、新能源等产业“星罗棋布”

▲如今内蒙基地矿井、洗煤、化工、新能源等产业“星罗棋布”

其实,这样的标语何止能用在手续办理这个难题上,广大山东能源人不远千里,克服生活的不适、精神上的孤独,扎根内蒙古,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贡献,为当地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去了就是做贡献”“来了这里不努力何必跨千里”正是其意。

“我们遇到困难,不是想着逃避,而是想着克服”

作为传统能源型企业,积极探索煤炭清洁利用和深度转化的途径是山东能源集团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

2002年底,在兖矿集团的诚挚邀请下,南非沙索公司首席工程师孙启文毅然放弃在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满怀着对祖国煤化工产业的激情回到上海,牵头组建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成为兖矿集团煤制油及煤间接液化技术的掌舵者,也成为了国内煤间接液化产业的拓荒者之一。

▲孙启文博士在生产现场进行指导

▲孙启文博士在生产现场进行指导

从加盟兖矿开始,孙启文便全身心投入到煤间接液化技术的自主创新中,很快便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研发团队,并亲自主持高效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制和应用、费托合成反应器与工艺流程的设计优化和分离技术等煤间接液化关键技术研发。在其后的几年间,孙启文带领研发团队分别成功进行了低、高温费托合成万吨中试,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同时掌握高低温费托合成技术的公司。

▲2013年6月,孙启文博士在煤制油项目现场研究方案

▲2013年6月,孙启文博士在煤制油项目现场研究方案

这些技术成就和培育的技术团队为后期兖矿集团打造全国首套百万吨级煤液化示范项目做了重要铺垫。

2011年2月,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下简称“未来能源”)注册成立,创立伊始,未来能源依托兖矿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关键及系统集成核心技术,搭乘陕西省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三个转化”快车,拉开了我国首套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建设的序幕。

▲2011年3月29日,未来能源项目奠基

▲2011年3月29日,未来能源项目奠基

首套既是荣耀,意味着将填补国内空白,但同时也意味着项目极大的挑战性。

事实也正是如此,通过几组数据来展示“首套”背后的创业艰难——据不完全统计,煤制油项目挖方总量564万立方米,相当于6.2万节火车车箱的运输总量;敷设电缆636万米,等于沿着地球跑了半圈。

曾两次深度参与合成系统关键性优化升级改造,在破解制约合成系统运行瓶颈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未来能源合成车间副主任王亚军,在参与项目时,摆在他面前的就是项目在工程化放大过程中产生的费托合成装置运行周期短、系统阻力大、物料消耗高等问题,这也是困扰工程技术团队的历史性难题。

“我们遇到困难,不是想着逃避,而是想着克服”,作为重要的亲历者,未来能源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邱学强对未来能源成立之初就“啃硬骨头”带来的压力,他表示这激活了山东能源人心里的那份攻坚克难。

他们均提及问题、压力,但都用行动做了最好回应——系统检修改造期间,王亚军一头扎进工作中,不舍昼夜地优化调整技改方案,推进技改项目实施,连续三个月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瘦了十几斤。在王亚军负责牵头的15个重要技改项目实施后,制约费托合成反应器效能提升的瓶颈问题得到大幅改善,创出连续运行415天的最高记录。

曾在未来能源参与项目,现任兖矿榆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刘付亮,认真钻研费托合成、油品精制等先进技术,记录学习笔记超8万字,在生产中优化生产组织程序、细化生产调度综合应急预案,形成了生产调度管理“档案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闭环化”工作机制,实现稳定运行和节能降耗“双提升”。

▲2015年8月21日,煤制油费托合成装置一次接气投料试车成功

▲2015年8月21日,煤制油费托合成装置一次接气投料试车成功

他们的辛苦也让项目建设极大提速——2015年8月,中国第一套百万吨级煤间接制油示范装置在未来能源公司建成投产。项目每年原煤用量约为500万吨,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间接液化单体系统。

这远没有结束,依托100万吨煤液化项目的公用工程条件及原料气,未来能源正在积极推进50万吨/年高温费托合成工业示范及产品延伸项目。

高端化工作为山东能源六大主导产业,在外部开发上,不止有未来能源这一支点。

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是山东能源原兖矿集团2010年在新疆开工建设的第一个煤化工项目。

▲2008年11月18日新疆煤化工举行奠基仪式(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

▲2008年11月18日新疆煤化工举行奠基仪式(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

然而从2012年10月建成试车到2014年底,新疆煤化工多项工作始终未能达标。

面对这一难题,2015年,在时任新疆煤化工公司负责人尤加强(现任山东能源化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带领下,新疆煤化工公司开始实施2015年—2017年“三年行动计划”。

▲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开工仪式

▲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开工仪式

三年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们以整改整顿、稳产增产、扭亏增盈为目标,一手抓正风肃纪、改革创新,一手抓环保整改、安全生产,新疆煤化工安全生产稳定可控,生产运行屡创佳绩,环保局面彻底扭转,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这个项目在日后不仅成为山东能源化工板块的重要一环,还在新疆打响了山东能源的品牌形象。

▲盛鲁能化灵台县第一期10万千瓦光伏农业复合发电项目并网成功

▲盛鲁能化灵台县第一期10万千瓦光伏农业复合发电项目并网成功

不止化工板块——2022年11月,山东能源灵台县一期10万千瓦光伏+农业复合发电项目顺利并网,成功发出甘肃省“十四五”规划建设的陇东地区首批光伏发电项目第一度“绿电”。

这是山东能源在甘肃平凉建立首个陆上集中式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交出了“同年开工建设、同年并网发电”和一次性倒送电成功、一次性设备调试成功、一次性并网成功、一次性发电成功的优异答卷,在陇原大地上展现了山东能源速度,叫响了山东能源品牌。

▲2022年10月灵台新能源光伏项目

▲2022年10月灵台新能源光伏项目

也不止陕甘高原,自2004年起,新矿集团、枣矿集团、肥矿集团先后进驻贵州,以煤矿开发建设为主,同步开展瓦斯综合开发利用,配套建设维修加工、电力(参股)、餐饮住宿等非煤项目,积极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在云贵高原竖起山东能源大旗……

“越是艰难,越应该执着地走下去”

山东能源人外部开发的脚步一旦迈开,不仅不会收缩,还会大步向前——走向国际。

兖矿集团是国内首家“走出去”的煤炭企业,拥有境内外四地上市平台——经过20载栉风沐雨,赓续奋斗,兖矿已成为中国能源企业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2004年,兖矿集团以输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两柱掩护式低位综采放顶液压支架技术”和“煤矿防灭火技术”为主导技术条件,仅用3200万澳元全资收购了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猎人谷地区的南田煤矿,将其改名为“澳思达”煤矿。

▲兖矿集团到澳思达煤矿调研

▲兖矿集团到澳思达煤矿调研

收购协议生效第一天,兖矿集团6名技术人员、1名翻译进驻煤矿,成为澳大利亚第一支来自国外的采煤队伍。

这就是中国煤炭行业第一次走出国门,收购并开采国外煤矿,标志着山东能源国际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然而收购之后,“给西方人当好老板”成为摆在山东能源兖矿决策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如何应答?跨出国门求发展,兖矿集团坚持文化融合,培育中国文化与属地文化相互融合的企业文化,吸收借鉴国内外企业文化精髓,建立推广高效务实、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外籍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归属感。

▲在收购菲利克斯庆典仪式上,兖煤澳洲聘任的第一位澳籍总经理致辞

▲在收购菲利克斯庆典仪式上,兖煤澳洲聘任的第一位澳籍总经理致辞

正是基于山东能源人在外多年来倡树和推广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澳洲公司管理人员保罗·斯特林格,在获得兖矿集团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后,将所获奖金主动汇入澳思达煤矿捐款专用账户,用于帮助遭遇危难的职工家庭。

这也更加坚定了山东能源国际化步伐。兖煤澳洲先后在澳大利亚进行了7次重大并购,并购力拓集团联合煤炭公司成为业内经典案例。南美公司积极承担打造山东能源金属产业板块使命任务,拥有厄瓜多尔520平方公里金属资源探矿权。截至目前,山东能源共有14家境外机构,截至2021年12月底,境外资产合计人民币669亿元。

▲2017年8月7日,兖矿集团厄瓜多尔分公司揭牌,兖矿海外发展捷报频传

▲2017年8月7日,兖矿集团厄瓜多尔分公司揭牌,兖矿海外发展捷报频传

这是山东能源人外部开发二十载栉风沐雨,创业求索展鸿图的积累——不惧困难,自力更生,千千万万的山东能源创业者执着坚守,砥砺奋斗,让山东能源的外部开发成就辉煌闪亮、行得更远、走得更稳,也为山东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山能贡献”。

这也是山东能源人一个新的开始——在外部开发中,从走出山东到走向全球,站在外部开发二十年关键节点,山东能源又有了更大的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山东能源集团资产超过1万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成为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双万亿企业’”。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掌门人,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带领着山东能源人朝着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