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沂:以“绣花功夫”推进环境品质提升
临沂印发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以“绣花功夫”推进环境品质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人居环境,打造清洁城市,临沂市制定并印发《临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今后,临沂市将通过开展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提升行动,着力解决制约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健全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实现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升的工作目标。2022年,中心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道路深度保洁率达到70%;2023年,保洁作业无缝隙、全覆盖;2025年,中心城区90%以上、城市主次干道,达到深度保洁示范路标准。
环卫人员清扫路面。
以克论净、深度保洁
持续加强夜间“洗城”,变“扫路”为“洗路”
《方案》明确,临沂市将全面开展环卫垃圾“清零”行动。聚焦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公共场所等位置,开展环境卫生“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活动,重点整治垃圾积存、路面污染、公共场所脏乱、环卫设施破损等突出问题,实现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解决人民群众身边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环境卫生问题,为提升行动打下坚实基础。
提高中心城区保洁质量标准。临沂市将加大环卫保洁扩面力度,将中心城区三环以内分为A、B两类区域,增加一级、二级保洁道路数量。A区包含建成区292平方公里和高铁片区范围,区域内主次干道(向外延伸至外环线,东至东外环,西至G206国道,南至南外环,北至长春路)、镇街驻地范围内道路按照一级保洁等级作业;B区包含建成区边界至三环线以内400平方公里区域(不含水面),区域内主次干道(外延1000米)、镇街驻地范围内道路按照二级保洁等级作业;A、B区内无法机械作业的背街小巷和城中村道路按照三级保洁等级作业。
提高城市道路保洁作业标准。根据《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与质量评价标准》,临沂市将道路保洁作业标准由原先的四级调整为三级,重新拟定中心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道路分级作业标准。重点区域人工作业推行两班制,晚班作业延时至21点。道路作业达到以下标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面无污水、无污泥、无杂物,全部做到路见本色,主次干道地面尘土不超过5克/平方米、人行道不超过10克/平方米。绿化带、路沿石、排水口、天桥、道路边界干净无垃圾等。加强在建工地出入口管理,严禁带泥上路。加强市政道路与桥梁等线性工程的围挡保洁和管理。
提升道路保洁机械化水平。实施机械化联合作业为主、人工捡拾为辅的环卫保洁作业模式,采取高压冲洗、洗扫一体、人行道冲洗和人工快速巡回保洁等相结合的作业方式,持续加强夜间“洗城”,变“扫路”为“洗路”。加大道路保洁作业机械设备投入力度,及时更换老旧车辆,按市定额标准足额配备作业机械设备,提高道路保洁车辆比例和机械化清扫率。
环卫车辆对路面进行冲洗作业。
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精准发力 打出环境整治“组合拳”
《方案》提出,临沂市将提升环卫设施建设与管养水平。根据环卫设施设置标准和环卫专项规划要求,加大财政投入,补齐环卫设施数量缺口,提升公厕建设数量,提高公厕24小时开放比例。2023-2025年新建公厕约150座,提升改造公厕约110座。提升公厕管养标准。
提升市政设施维修管理水平。临沂市将开展市政设施提升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建成区道路破损、人行道损坏、井箅超高、路沿石缺失、人行道不连续、排水不通畅等问题,进一步改善环卫作业客观环境,提高道路保洁质量。建成区整治破损道路和人行道面积约43.58万平方米,整治破损路沿石21公里。
《方案》明确,临沂市将分三个阶段对相关工作进行落实。其中,2022年11月为摸底调查阶段,该阶段须完成中心城区环卫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建立基础数据库。2022年12月为集中整治阶段,该阶段须开展市政设施提升整治活动,维修建成区破损路面、人行道板和路沿石等各类设施;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活动,以房前屋后、汪塘沟渠为重点,着力整治“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一次性清理完毕,完成一个验收一个;确定道路保洁等级,制定道路分级保洁标准;建立环卫管理智能化平台。2023年1月至2025年12月为全面落实阶段,该阶段须全面落实环卫保洁新标准,实施中心城区环卫督查考核;补齐公厕建设管理短板。
此外,《方案》还对环卫考核评价机制、环卫保洁服务采购体系、分级保洁作业经费标准、环卫工人队伍素质水平等进行了明确。
(来源:琅琊新闻网)